•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西清徐方言詞綴“圪”及其演變

    2022-05-17 03:31:46
    關(guān)鍵詞:清徐擬聲詞構(gòu)詞

    張 歡

    (暨南大學 華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610)

    清徐縣位于山西中部,地處太原市城郊,東、南均連晉中市,西接呂梁市交城縣,北靠太原市小店、晉源二區(qū),是太原市、晉中市、呂梁市的交界地帶。侯精一等將清徐方言歸為山西方言并州片區(qū)晉陽小片[1]83。清徐方言主要分為清源話和徐溝話,二者在語音和詞匯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清徐縣總面積約609km2,轄4鎮(zhèn)5鄉(xiāng)1個街道辦事處、139個行政村和31個社區(qū)居委會,常住人口約36萬??h城清源人口較多,主要講清源話,是清徐方言的中心區(qū)域。本文記錄的主要是清源話,為了行文方便,直接將清源話記為清徐方言。筆者系清徐當?shù)厝?,居住在清源話小片區(qū),有良好的方言背景,方言語感較好。文中所涉語料均來自筆者調(diào)查,主要發(fā)言人有兩位:張春喜,男,60歲,初中畢業(yè),本地人,不會普通話;閆巧珍,女,56歲,高中畢業(yè),本地人,不會普通話。

    一、 詞綴“圪”的研究現(xiàn)狀

    “圪”綴在清徐方言乃至整個晉語區(qū)的使用率均較高,邢向東指出:“圪頭詞的普遍存在是晉語方言詞匯、語法的主要特點之一。”[2]78“圪”綴在晉語不同片區(qū)的語音形式大致相同,記為[k],屬入聲調(diào),不同片區(qū)的具體調(diào)值稍有差異,但并不影響交流。白云實地考察后發(fā)現(xiàn),“‘圪’字在晉語區(qū)入聲不分陰陽的方言里讀入聲,如大同、忻州、呼和浩特、晉城、延川等地;在入聲分陰陽的方言里讀陽入,如太原,臨縣等;在入聲白讀分陰陽的方言里也是陽入,如長治”[3]57。在清徐方言中,入聲分陰陽,“圪”通常記為[k],屬陽入調(diào)。

    目前,學界已對“圪”做了相關(guān)研究,主要探討其構(gòu)詞能力與語法性質(zhì),取得一定成果。邢向東對“圪”頭詞的源流展開論述,將圪頭詞分為單純圪頭詞、派生圪頭詞兩類[2]80。白平針對“‘圪’是詞頭”的論述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圪”并非是有音無義的詞頭[4]60。馬文忠將“圪”三分:圪1、圪2、圪3,圪1是實語素;圪2是虛語素,推測是古晉方言的遺存,可能來源于少數(shù)民族語言;圪3是只表音不表意的虛語素[5]38。侯精一[6]2、喬全生[7]2、王臨惠[8]80認為“圪”是詞綴,與其他語素一起構(gòu)成合成詞,而劉育林也進一步指出,“加‘圪’是晉語詞匯雙音化的一種方式”[9]83。綜上:學界對“圪”的性質(zhì)作了較多的探討,成果豐富,但涉及“圪”的來源、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成果較少,相關(guān)研究有待深入。

    二、 清徐方言中“圪”綴的構(gòu)詞能力

    (一)前綴“圪”的構(gòu)詞能力

    名 詞:圪都 (拳頭) 圪兜(土灶)

    圪凸(凸起的包) 圪尖尖(小尖兒)

    圪臺臺(臺階) 圪蚪蚪(小蝌蚪)

    圪蛋兒 (小球) 圪桃兒(棉花桃)

    圪垛兒(貓耳朵) 圪枝子 (樹枝)

    圪刷子(鍋刷) 圪浪子(小縫隙)

    圪里間(腋下) 圪低腿(膝蓋)

    圪刀蟲(蟲子)

    動 詞: 圪離(胳肢人) 圪蹴(蹲)

    圪溢(不斷流出) 圪躺(躺一下)

    圪說(簡單說一下)

    圪眊圪眊(看一下)

    圪泡圪泡(稍微浸泡一下)

    圪動一動 (略微動彈一下)

    圪歇一歇 (短暫地休息)

    圪嚇唬嚇唬(稍微嚇唬一下)

    圪動彈動彈(稍微活動一下)

    圪圪叨叨(背后說悄悄話)

    圪圪趁趁(身子故意靠近旁人)

    形容詞:圪出(不平整) 圪以(惡心)

    圪料(不平整)

    圪能能(干活不利索)

    圪瞇瞇(瞇眼的狀態(tài))

    圪筋圪筋(有嚼勁)

    圪歪圪歪(能吃,胃口好)

    圪料拐彎(不直)

    圪亮半死(形容不自在)

    圪低圪拐(走路一瘸一拐)

    圪低圪觫(形容人小氣)

    圪圪疤疤(不光滑)

    圪圪拐拐(形容彎曲)

    量 詞: 圪堆(一圪堆土)

    圪垯(一圪垯豆腐)

    圪聚(一圪聚水)

    圪卷卷(一圪卷卷紙)

    圪都兒(兩圪都兒蒜)

    擬聲詞:圪吱 圪嘣 圪叭 圪嘟

    圪吱吱 圪嘣嘣 圪嚓嚓 圪嘟嘟

    圪呲圪呲 圪嘣圪嘣

    圪嘍圪嘍 圪撐圪撐

    表1 前綴“圪”的構(gòu)詞統(tǒng)計表

    1.“圪”式名詞。名詞“圪A”“圪AA”中“圪”與A均無具體意義,“圪A”形式可轉(zhuǎn)化為“圪AA”形式,但轉(zhuǎn)化后部分詞義、詞性會發(fā)生改變,如:圪都(拳頭)-圪都都(花蕾),詞義發(fā)生了變化;圪擦(動)-圪擦擦(名,一種面食),詞性發(fā)生變化。另外,“圪AA”還具有“小”“可愛”的附加義,語氣更加柔和?!佰貯兒/子”中的“圪”也有“小”的意思,詞尾“兒/子”可表附加意義,用來區(qū)別詞性、詞義,如:圪卷(動)-圪卷兒(名),圪刷(動)-圪刷子(名),詞性改變;圪垛(水坑)-圪垛兒(一種面食),圪都(拳頭)-圪都子(突出來的部分),詞義發(fā)生改變?!佰貯B”為中性詞,沒有語義傾向,“圪”無意義。

    2.“圪”式動詞。動詞“圪A”“圪A圪A”“圪A-A”“圪ABAB”中的“圪”在意義上具有一致性,都可以表示“稍微”“動作持續(xù)的時間短”,且有弱化動作的趨勢,如:“圪瞇”指“稍微睡一會兒”,“圪吵圪吵”指“議論一下”,“圪說一說”指“簡單地說一下”,“圪唱當唱當”指“稍微唱一下”。另外,部分動詞“圪A”只單純指稱某一動作,如“圪觫”指發(fā)抖,“圪摟”指親密地摟著?!佰氽貯A”形式的動詞多帶有貶義傾向,如“圪圪扯扯”指拉扯得厲害,想割割不斷。如“兩口子感情不好,干脆離咾吧,不要再圪圪扯扯的”。

    3.“圪”式形容詞?!佰佟睒?gòu)成的形容詞,語義傾向中性或者貶義,如:“圪料”指“不直/彎”,中性;“圪料邊巴”是指“做工不精細,粗糙”,貶義。因此,“圪”式形容詞一般不用來表達表揚、稱贊等褒義的情感。

    4.“圪”式量詞?!佰佟笨蓸?gòu)成“圪A”“圪AA”“圪A兒”三種形式的量詞。三種形式都可直接與數(shù)詞、名詞組合構(gòu)成數(shù)量短語,如:一圪節(jié)玉茭子,一圪枝枝葡萄,一圪都兒蒜。但是較“圪A”“圪A兒”而言,“圪AA”形式似乎有“喜愛”“可愛”的附加義。

    5.“圪”式擬聲詞?!佰佟笨梢詷?gòu)成“圪A”“圪AA”“圪A圪A”三種形式的擬聲詞,其中“圪A”“圪A圪A”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另外,“圪A圪A”還可以表示聲音的連續(xù)。

    綜上所述,“圪”作為前綴,其構(gòu)詞能力很強,詞性不一,形式各異,其中,“圪A”“圪AA”式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使用范圍最廣。

    (二)中綴“圪”的構(gòu)詞能力

    名 詞:窗圪臺(窗臺)

    門圪勞(門后面的角落)

    豆圪渣(豆腐渣)

    榆圪枝(榆樹的枝條)

    動 詞: 瞎圪攪(胡亂攪)

    瞎圪搗(盲目地亂搞)

    形容詞: 肉圪嘟嘟(胖)

    老圪色(sǎi)色(形容人很老的樣子,貶義)

    鬼里圪搗 (不光明正大)

    恓兒圪惶(形容人可憐)

    表2 中綴“圪”的構(gòu)詞統(tǒng)計表

    中綴“圪”構(gòu)成的名詞,中性名詞居多,一般單純指稱某一事物,如:“鯽圪瘩”指鯽魚,“水圪垛”指水坑,“草圪截”指牲口吃剩下的草料;而它構(gòu)成的動詞,一般具有明顯的貶義傾向,如:瞎圪攪(胡亂攪動)、瞎圪獨(胡亂捅一氣)?!癆圪BB”“AB圪C”屬于四字詞,形容詞性,用來形容某種狀態(tài),如:“慢圪悠悠”是指動作慢,“死氣圪忍”是側(cè)重形容人言語不利索,“黑圪洞洞”形容光線很暗。

    “圪”是清徐方言中使用頻率最高、范圍最廣、構(gòu)詞能力最強的詞綴。邢向東明確指出:“‘圪’不僅沒有詞匯意義,連語法意義也沒有,只是個純粹的表音詞頭?!盵2]81另外,“圪”字本身并無實義,只是與其他成分組合之后具有一定的附加義。

    三、 “圪”的歷時演變

    關(guān)于“圪”的演變,學界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基于前賢研究,文章將重點討論“圪”的演變規(guī)律。

    (一)辭書中的“圪”

    文章選取了漢語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五部辭書作為代表,查閱了辭書中關(guān)于“圪”的記載:

    1.《說文解字注》土部[10]685:圪,墻高也。從土乞聲。魚迄切。

    2.《康熙字典》土部[11]238:圪,從音疙,高土也。

    3.《古今漢語詞典》[12]457:圪,名詞前綴(方言);擬聲詞用字。

    4.《中華大字典》[13]515:①本作“”。②通“仡”,又通“屹”。

    5.《漢語大字典》[14]419:①yì,增高貌,高大貌。②ɡē ,象聲詞,如圪登登;〈方言〉前綴,如槐樹圪枝。

    辭書中,《說文解字》最早記錄了“圪”,音“yì”,義“墻高”,但與“圪”(音[k])綴無關(guān),《漢語大字典》《中華大字典》的記載也有相同之處;《康熙字典》中記載了“圪”音同“疙”,義為“高土”,即凸起的土堆,而《古今漢語詞典》則明確記錄了“圪”是方言前綴,還可以構(gòu)成擬聲詞,從音、義的聯(lián)系來看,這與清徐方言中的“圪”具有一致關(guān)系。從上述五部辭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圪”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說文解字》中,但其音、義與詞綴“圪”無關(guān),因此,我們推測辭書中最早關(guān)于詞綴“圪”(音“疙”)的記載應(yīng)該在東漢之后。

    (二)文獻中的“圪”

    在現(xiàn)有文獻中,最早有關(guān)“圪”的記錄是在西漢淮南王劉安等人所著的《淮南子》中:

    1.陽氣圪于東北,盡于西南;陰氣起于西南,盡于東北。(《淮南子·詮言訓》)

    2.夫事之所以難知者,以其竄端匿跡,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勝惑人心圪也。(《淮南子·人間訓》)

    3.親母為其治扢禿,而血流至耳,見者以為其愛之至也。(《淮南子·齊俗訓》)

    例句1、2中的“圪”字意義不同。例1中的“圪”與“起”意義相同,表示“源于”之意,與“盡”相對;例2中的“圪”,相當于“者”。這兩個“圪”雖與詞綴“圪”同形,但音不同,意義更不同。因此得知:例1、2中的“圪”與詞綴“圪”無關(guān)。

    例3中的“扢禿”,《中華大字典》[13]1333釋為“頭上瘡突起也,俗呼疙禿”,并說明“疙”作“扢”?!墩滞ā穂15]780的解釋與《中華大字典》相同,“扢禿”即“疙禿”。“扢”“疙”二者均為“圪”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因此推測,例3中的“扢”可能與詞綴“圪”有關(guān)。

    古代口語和書面語有嚴格的區(qū)別,由于“圪”的口語色彩比較濃厚,因此在古代文獻中可查到的“圪”字例句極為有限。例句1—3是唐以前能查到的關(guān)于“圪”的記載,只有句3中的“圪”與現(xiàn)在清徐方言中的“圪”有一點聯(lián)系;例句1、2中的“圪”與詞綴“圪”均無關(guān)。

    宋元以來,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城市得到較大發(fā)展,同時,城市文化也進入蓬勃發(fā)展期,市民文學作品大批量增加,如話本、戲劇、小說等,語言偏口語化、大眾化。因此,在這一時期,作品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圪”式詞。

    4.故后世得其地者訛為結(jié)骨,稍號紇骨,亦曰紇扢斯云。(宋代宋祁等《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回鶻上)

    5.可以亙天地、塞圪坤,通九天、貫萬物、為行化之要、修證之本,不可譬論而言也。(宋代李昉等《太平廣記》第六十一卷)

    6.山僧今日已是平地起骨(圪)堆,諸人行時,各自著精彩看。(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之《續(xù)傳燈錄》第二十三卷)

    7.眉兒圪皺,為誰無語,閣往陽關(guān)淚。(宋代毛滂《青玉案》)

    8.厭的早扢皺了愁眉。(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

    例句4、5中的“圪”(扢)與詞綴“圪”不同。例4中,“紇骨”所指應(yīng)是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而例5中的“圪”通“乾”,“塞圪坤”意為堵塞乾坤。由此可知,例4、5中的“圪”(扢)并不是詞綴“圪”的來源。

    例6中“骨堆”即“圪堆”,“骨”通“圪”,由“圪”與量詞“堆”構(gòu)成,是指地面凸起的部分,這里指墳?zāi)?;?、8中的“圪皺”(扢皺)指的是皺眉?!肮?圪)堆”與“圪皺”(扢皺)屬于“圪+A”式,其中“圪”具有實際意義,指的是凸起的部分。

    綜上:第一,唐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圪”式詞,“圪”具有一定的詞匯意義,在交際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第二,由于“因義取字”的緣故,“圪”的寫法并不統(tǒng)一。

    9.騎著瘦馬兒圪登登的又上長安道。(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六卷)

    10.見淅零零滿江干樓閣,我各剌剌坐車兒懶過溪橋,他圪蹬蹬馬蹄兒倦上皇州道。(元代鄭光祖《倩女離魂》楔子)

    11.圪蹬蹬的馬兒騎,急飐飐的三檐傘低。(元代關(guān)漢卿《狀元堂陳母教子》第三折)

    12.單完從腰里掏出鐵鎖,往劉振白脖里一丟,圪登的一聲,用鎖鎖住。(明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十回)

    例9—12中“圪登”“圪蹬蹬”均為擬聲詞,其中“圪”字具有成詞作用,但無實際意義,這就從側(cè)面反映了大概自元朝起,“圪”字詞義逐漸變虛,開始了語法化歷程。

    13.(帶云)死了元伯呵(唱)恰便似扢折了千尋白玉擎天柱。(元代宮天挺《死生交范張雞黍》楔子)

    14.你不尋思撇下的我孤獨,天也生扢支的割斷這娘腸肚。(元代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

    15.果然若來時,和他吃幾杯兒酒,添些春興,扢搭幫放翻他。(元代張壽卿《謝金蓮詩酒紅梨花》第二折)

    16.拉到個屋圪拉子里,悄悄從袖中取出夠一兩多的一塊銀子遞與他說。(明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回)

    例13—16表明:“圪”字的構(gòu)詞能力逐漸增強,使用范圍也更加廣泛。其中,“扢折”“扢搭”中的“扢”充當前綴,而“生扢支”“屋圪拉子”中的“圪(扢)”為中綴,均無實際意義,只承擔語法作用。由此來看,元明以來,“圪”字進一步虛化,語法化趨勢明顯加強。

    17.又結(jié)又箍,又扢撲的斷了。(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六回)

    18.那兕怪聞報大驚,扢迸迸,鋼牙咬響。(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二回)

    19.見此一伙禽和獸,嚇得人心扢磴磴驚。(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回)

    20.我除了這兩間草房,還有甚么四房八扢拉哩?(明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

    21.向尹宗前心便擢將來,扢折地一聲響。(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七卷)

    22.杜伏威伸著兩足,任憑公人收緊繩索,圪錚錚地夾攏來,恰似夾木頭石塊一般、動也不動。(明代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十五回)

    23.說著,拿出手帕來,挽著一個疙瘩。(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

    從例17—23可知,明清小說中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圪”式詞,包括名詞、動詞、擬聲詞等,其中“圪”均為詞綴,無實際意義。由此可判斷,明清以來,“圪”詞義已虛化,標志著“圪”的語法化基本完成。

    24.又過了一陣,“圪哇圪哇”吐了一大灘。(馬烽火、西戎《呂梁英雄傳》)

    25.他身邊的幾個傷員,怕連長替他們操心,都圪吱吱地咬牙,忍受傷痛。(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26.王長修從東圪臺上往下一跳,大聲吼道:“分就分!”(佚名《南柳春光》)

    27.他就一個人蹲在灶火圪勞里拉起了風箱。(路遙《路遙文集》)

    28.蕎畫圪凸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路遙《平凡的世界》)

    29.田宏昌他們把灘上凡是人能去的圪圪嶗嶗都跑了個遍。(崔正來《黃河灘》)

    “圪”字虛化以后,作為詞綴,其用法固定下來,一直延續(xù)至今。例24—29出現(xiàn)在近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其中“圪”作為詞綴,與其他語素構(gòu)成了多種形式的詞,豐富了表達,在交際中承擔著重要作用。

    結(jié)論

    “圪”,原指“凸起的高地”,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與演變,“圪”詞義逐漸虛化,最終演變?yōu)橐粋€方言詞綴,無實義,只承擔一定的構(gòu)詞作用?!佰佟弊衷~義虛化的過程,其本質(zhì)就是語法化的過程,具體途徑如圖1所示:

    圖1 “圪”語法化過程

    經(jīng)歷了漫長的語法化歷程,“圪”字演變?yōu)橐粋€方言詞綴,可以充當前綴、中綴,與其他語素一起構(gòu)成名詞、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等,形式多樣,而且使用范圍非常廣,在清徐方言乃至整個晉語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清徐擬聲詞構(gòu)詞
    山西省種業(yè)發(fā)展中心赴太原清徐調(diào)研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建設(shè)情況
    從構(gòu)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動聽的世界
    ——積累AABB式擬聲詞
    再說擬聲詞“”
    淺談形似、意似、神似指導下的中韓擬聲詞翻譯——以《活著》為例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清徐老陳醋釀制技藝
    清徐方言兒尾分析
    精工細作的清徐民居磚雕
    大東方(2019年5期)2019-09-10 02:52:07
    認知視野下“好”、“壞”構(gòu)詞的對稱性研究
    擬聲詞讓作文更動聽
    常山县| 城固县| 辉县市| 耒阳市| 萨迦县| 怀柔区| 固阳县| 稷山县| 莫力| 兰州市| 综艺| 清原| 青川县| 盐城市| 夏津县| 梧州市| 宁乡县| 长泰县| 新泰市| 南京市| 涟水县| 太白县| 灵山县| 商河县| 游戏| 肥东县| 酒泉市| 靖边县| 芜湖市| 鱼台县| 鄂托克前旗| 榆社县| 花垣县| 临朐县| 曲水县| 光山县| 红桥区| 霍山县| 南澳县| 西和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