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年
【摘要】課堂互動教學是當前課程改革之后所嘗試的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通過數學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活躍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運用不當也會使教學過程形式化與傾向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掌握課堂知識內容,同時提升觀察能力和應用能力,本文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和課堂訪談觀察的形式,對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調查表明小學數學開展互動教學教師理念轉變還有很大困難,課堂操作依然有很多困惑,還有很多影響小學數學課堂互動開展的因素。因此,筆者經過研究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對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升師生、生生互動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互動;動手操作能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分工更加精細化。在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改進,合作學習和互動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形式。特別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背景下,小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學中教師應該掌握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課堂互動,訓練他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理解和記憶,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作良好的鋪墊。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堂互動的意義
小學數學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學重點學科之一,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課堂互動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師生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同時也是能夠及時反饋學習情況,調節(jié)教學模式的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生生互動,一方面,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互動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因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結合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互動合作,通過實踐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數學的樂趣中積累數學知識。課堂互動成為學生自我成長更為恰當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課堂互動實踐,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因為部分數學概念對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課堂互動實踐,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的概念的內涵,提升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此外,學生通過課堂互動達到動手操作和實踐,彼此之間達到交流和溝通,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培養(yǎng)了他們的友誼,為以后的學習和溝通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課堂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交際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二、課改下預習階段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方法也要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預習作業(yè),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分析得更深刻,學生理解得更透徹,一般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之前,教師要安排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根據課程需要,讓學生自行整理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結合當前的各種多媒體資源和網絡資源,讓學生通過互動的形式,相互交流分組討論。爭取在課前預習中就形成一種良好的活動,使學生的預習取得更滿意的成效。
例如,學習《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為了讓學生更深刻了解、掌握“認識周長”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分別制作預習的問題串:“平面封閉圖形一周”“一種特殊的長度”等,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堂投影盡量精簡,這樣就要求學生必須貫穿學習內容,抓住要害精簡內容——“封閉圖形”“特殊的長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課程內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理解清楚,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和思考。預習階段,根據個人理解程度來解決問題,最后小組討論匯總最核心問題——“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并且在課堂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師進行互動問答,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引下通過全班或者小組討論尋找正確答案,思考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解中應注意講課方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并以學生為主體,這樣節(jié)約了一些時間,又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課改下學習階段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學習階段,課堂互動教學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奠定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基礎,一方面要結合課改下的課程要求和單元內容,分環(huán)節(jié)設置學習情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具體的互動內容和評價問題,讓學生展開互動解決問題,達到提升學生素質和學習質量的目標。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法
在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常識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要培養(yǎng)課改下小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必須把實際生活和數學教學聯系起來,這樣能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對數學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通過組織實踐性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結合生活實踐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習慣可以堅持到以后的學習,這就保證了他們的數學學習的質量,為以后數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如果在這個意義上結合實踐,建立課改下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架構,可以逐步形成學生自我培養(yǎng)的意識,這在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教學中,學生的思維一直相對活躍。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動腦思維的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直觀演示法進行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通過直接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眼睛觀察、動手操作、直接模仿等形式來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演示法是當前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當學生在小學知識學習過程中,認知結構需要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必須先具備一些理論相關的概念的理解,才能進一步掌握新的知識點,而最初他們所掌握的相關概念和知識點相對較少,這就需要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激發(fā)他們的認知,同時,通過具體的演示實例,讓學生歸納總結事物的共性特征和屬性,從而概括出具體的知識點和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探索,并歸納確定具體的知識點,同時,學生之間通過相互的協調合作動手操作,讓學生滿足自身的求知欲,培養(yǎng)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習慣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學生自我構建甚至知識體系的規(guī)律。
3.通過運用具體的數學知識來進行情境教學
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數學知識學習更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這是學好課改下小學數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對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來說,由于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內容脫離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教師聯系生活實際,以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為主,激發(fā)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教學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能力結合生活實際,不斷提高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教學。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盡量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讓數學成為富有生命力的、有價值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科目。
4.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中進行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
教師在課堂要讓學生連貫地掌握前后知識點,這就需要不斷地比較分析,教學中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于課改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講具有革命性的意義,課改下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建立有很多都是在教師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得以展開的。因此,當教師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也是激發(fā)學生和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新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我感知。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在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的。因此,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比較中學習更多的知識點。因為通過比較才可以發(fā)現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產生不同的問題,通過分析問題會更深入地了解課改下小學數學內容和知識點,一些新的知識點與原來的知識有類似的屬性時,可以把新舊知識點進行比較,讓舊知識點為新知識點提供認知度,通過推導的方式推導出新的知識點的屬性,這教學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因此,課改下小學數學學習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系,不能脫鉤。
四、課改下復習解讀應用互動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復習階段,是對本學期內容的回顧和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整理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梳理知識結構,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樣,每節(jié)課的總結,教師也可以采用這一方式。 結合課改下的教學改革的需要,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活動的策略,開展小組探討的形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同時,結合不同的教學手段的應用,讓學生自覺地通過互動形式探討疑難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已經定型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點進行完整的梳理和回顧,同時整理出自己的問題和理解不夠透徹的難點。教師課堂內小組討論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改,然后選擇修改較為精致的小組,讓其說明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個人看法,同時,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展示思維導圖的最好成果,也可以通過掃描或拍攝手段分組瀏覽。通過分組討論和制作思維導圖,修改關鍵內容的形式,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本章節(jié)或者本學期的內容有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一方面達到了互動交流促進學習的目的,另一方面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
1.通過問題探求原因和結果提升分析能力
讓學生從教師提出的問題中探求原因和結果、增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享受從知識中獲取獲取樂趣的能力。調查發(fā)現,有一半的學生在課堂上有與眾不同的發(fā)現,而且善于發(fā)現的學生不斷增多,有部分學生愿意為同學和教師分享和交流,共同探討主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探索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感受到了耕耘的喜悅。
2.通過豐富閱讀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抽象性很強,特別是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自我探究,尋找真理的過程極樂無窮。也可以讓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式互動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通過互動交流的學習,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涉獵與知識有關的課外讀物,提升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通過數學互動教學和情景教學中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知識。
總之,教師要發(fā)自內心對每一個學生充滿耐心和愛心,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要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習慣。此外,數學教學必須要有濃厚的趣味性,通過開展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學生的思路引入互動的教學氛圍,不但保障了數學教學的效果,也達到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有力的保障。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須立足于學生為主體,掌握好小學生的心理、學習特點 以及數學學習規(guī)律,還要善于為學生營造更多趣味性的互動教學氛圍,并運用現代教學裝備不斷進行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優(yōu)化。重視學生在互動中與不同對象的互動,其中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 從而讓學生在此種方式的應用下,學習到越來越多的數學知識,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進步鋪墊牢固的基礎,也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豆格吉.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新課改下教育,2020(11):72-73.
[2]魯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0(7):154-155.
[3]姚振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177-178.
[4]葉建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9(18):161.
[5]李明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9(25):103.
[6]趙炎.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20(20):72-73.
[7]謝潤好.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第二課堂(D),2020(6):34-35.
[8]楊萬紅.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20(17):99+101.
[9]魏敏娟.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20(24):118-119.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