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雪 嚴淑宏
摘 要: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形式多樣且極具生命力?;诠矔r和歷時兩個研究視角,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具有鮮明特點。詞匯方面,其構式豐富、能產(chǎn)性強,大致可分為五類;語法方面,其語法功能強大且表義豐富,可充當多種句法成分;語音方面,其存在重疊式變調情況。
關鍵詞:昭通方言 名詞 重疊 構式 語法 語音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42
重疊是漢語的重要形態(tài),也是重要的構詞手段。朱德熙先生認為重疊指的是像“媽媽、看看、個個”一類詞的構造方式,“媽媽”是由“媽”重疊而成,“媽”是“媽媽”的基式,“媽媽”是“媽”的重疊式。(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學》提出:“重疊構詞法主要指的是名詞的重疊構詞。普通話采用重疊形式構成的名詞只限于部分親屬稱謂和少數(shù)物名。例如‘媽媽、哥哥、姐姐、爺爺’等,但范圍較小,能產(chǎn)性不強。但在西北官話、西南官話以及晉語的許多地方,采用重疊形式構成的名詞很多,而且也不限于AA這種形式。”昭通位于云南東北部,昭通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下的西南次方言,其名詞的重疊形式范圍廣泛,形式多樣,能產(chǎn)性強,極具生命力。本文以南片(昭通市區(qū))方言為調查對象,試圖從共時和歷時兩個角度出發(fā),分析其構式、語法功能、表義功能及語音變調情況,并對比歸納昭通方言名詞重疊的特色。
一、昭通方言名詞重疊的構式
昭通方言名詞的重疊構式主要可分為AA式、AAB式、ABB式、AABB式、ABCC式五類。
(一)AA式
AA式是昭通方言名詞中最為基礎的構式之一,由單音節(jié)語素A重疊構成,其中重疊前的A為基式。昭通方言中,除了諸多親屬稱謂詞可重疊,如“公公(外公)”“婆婆(外婆)”“侄侄(侄兒)”等外,還有大量普通名詞亦可重疊。按其重疊前后基式與重疊式的詞義、詞性是否發(fā)生變化,又可分為構詞重疊和構形重疊兩類。部分AA式的重疊名詞意義用法近于“A子”式或“A兒”式,如“瓶瓶”可說“瓶子”,“貓貓”可說“貓兒”,部分重疊式作為兒語使用,如“飯飯”。
1.構形重疊
構形重疊的AA式只是基式A在詞形上的變化,重疊前后詞性、詞義未發(fā)生改變,差別在于表義功能有所不同。重疊后可表小稱、兒稱,但更多時候無指小義,甚至常常指大,這與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不盡相同。
(1)表兒稱的AA式。如飯—飯飯,鞋—鞋鞋,覺—覺覺。
(2)表小稱的AA式。如樹—樹樹,房—房房,車—車車。
(3)無小稱義的AA式。如柜子—柜柜,瓶子—瓶瓶,凳子—凳凳。
2.構詞重疊
構詞重疊即重疊后的AA式在詞性、詞義等方面與基式A不同,由一個詞變?yōu)榱肆硪粋€詞。但重疊式與基式之間有實質的關聯(lián),或是由意義發(fā)生轉移而變成新詞,或是由詞性發(fā)生改變使非名詞或非名詞性語素重疊后轉而成為名詞。
(1)重疊前后詞性未變而意義轉移。如“腦”指大腦,“腦腦”則指瑣碎零星之物;“腳”指腿腳,“腳腳”指殘余未盡的流汁;“手”指手指、手掌,“手手”指器物把手;“嘴”指口,“嘴嘴”指器物液體流出之處。此類詞重疊前后詞性都是名詞而詞義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重疊式的詞義多根據(jù)基式的特點、功用等引申變化而來。
(2)重疊前后詞性詞義改變。AA式普通名詞在昭通方言中數(shù)量甚多,基式A可由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量詞性語素充當,據(jù)此重疊前后詞義詞性自然發(fā)生改變。此類詞是昭通方言中的特色詞匯,若不加注釋則非本地人也許會誤解其意。
A為動詞性語素。如:“系”—系系(線、繩),“蓋”—蓋蓋(蓋子)。
A為形容詞性語素。如:“瞎”—瞎瞎(瞎子),“尖”—尖尖(物頂端)。
A為量詞性語素。如:“坨”—坨坨(塊狀物),“本”—本本(本子)。
(二)AAB式
AAB式重疊名詞多具偏正義,通常語素B是中心語,重疊式AA為修飾語。由A、B詞性不同,可分幾類:
1.A、B皆為名詞性語素。如:毛毛雨(小雨),娃娃魚。
2.A為動詞性語素,B為名詞性語素。如:靸靸鞋(拖鞋),挖挖機(挖機)。
3.A為形容詞性語素,B為名詞性語素。如:溫溫水(溫熱水),面面藥(粉末狀的藥)。
4.A為量詞性語素,B為名詞性語素。如:角角錢,坨坨炭。
5.A為擬聲詞語素,B為名詞性語素。如:丁丁糖(麥芽糖),蹦蹦車(拖拉機)。
(三)ABB式
ABB重疊式名詞同樣具有偏正義。通常重疊式BB是中心語,A充當修飾語。如:油腳腳(油汁兒),灰窩窩(灰堆),山包包(小山丘),草棵棵(草叢),門把把(門把手),壺嘴嘴(壺嘴)。
(四)AABB式
AABB重疊式中的AA與BB 通常是聯(lián)合結構,詞性相同,語義相近或相關。如:“壇壇罐罐”指壇子一類的器物;“湯湯水水”指湯汁等液體。
(五)ABCC式
一般而言ABCC重疊式是偏正結構,中心語是CC,AB修飾限定CC。如:舌頭尖尖(舌尖),腦門心心(額頭正中央),洋芋坨坨(土豆塊兒),蘿卜絲絲(蘿卜絲)。
此外還有一類AABC式名詞重疊構式,只是此構式數(shù)量極少,便不作為單獨一類列出。如:鍋鍋家私(鍋碗瓢盆之類)。
二、昭通方言名詞重疊的語法功能
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語法功能較為強大,可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和狀語成分,甚至有的還能作謂語成分。
(一)作主語
1.眼眼太小了,棍棍穿不過去嘛。(洞太小,棍子穿不過去。)
2.帽帽歪掉了,等我跟你重新整哈。(帽子歪了,我?guī)湍阏硪幌?。?/p>
(二)作賓語
1.晚飯么可以炒個洋芋坨坨。
2.一路上全部都是石頭渣渣。
(三)作定語
1.那個鍋鍋的把把(把手)爛掉了。
2.粘娘娘(蒼耳之類有刺易附著的植物)的刺戳人得很,粑(粘)的衣裳上又扯不干凈。
(四)作狀語
1.我家有塊地在山包包上。
2.山頂頂上還有雪。
(五)作謂語
1.這輩子溝溝坎坎的,還不是要好好哩過。
三、昭通方言名詞重疊的表義特征
(一)專指
專指表義主要指一些凝固使用的、有固定意義的重疊式名詞,通常見于ABB式詞,這類詞拆開后意義就會改變。如“小嘴嘴”指“愛搬弄是非、愛打小報告之人”,拆開后,“小”與“嘴嘴”仍可單獨使用,但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嘴嘴”指“液體從中流出的孔洞”。
(二)泛指
AABB式的重疊式名詞可表示泛指,指A或B之類的事物。如:
1.園子頭種點花花草草。
2.家家私私些也多得很,得閑(有空)么收整哈。
“花花草草”泛指花卉植物;“家家私私”泛指廚具一類。
(三)指小,愛稱和指大
少部分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有表示“小稱”和“兒稱”的作用,尤其是AA式。如前所述,大多數(shù)AA式重疊名詞意義用法近于“子”式或“兒”式詞,如“瓶瓶”可說“瓶子”,“貓貓”可說“貓兒”。但昭通方言詞的“兒”尾音節(jié)仍獨立,如“狗兒”音/k?u?3???/,極少會與前一音節(jié)融合為“兒化韻”。但也有例外,如“裙裙”指舊時類似圍裙但反系在小兒屁股后的布,與“裙子”所表之義全然不同。部分“小稱”和“兒稱”類重疊式名詞帶有親昵、喜愛的感情色彩。
1.你肩膀上有點灰灰。
2.屋頭全部都是灰。
3.等我拿把刀刀來削蘋果。
4.我要去借把刀子來砍骨頭。
5.買點櫻桃樹樹來栽。
6.門口那顆核桃樹長了二三十年了。
7.過來幫鞋鞋穿起。
8.那個狗狗太好看了。
1.中“灰灰”指“細小而少量”的灰塵;3.中“刀刀”指小型的刀子;5.中“樹樹”指“樹苗”。與“灰”“刀”“樹”相比,三個詞都有小稱表義。7.中“鞋鞋”即“鞋子”,是兒稱;8.中“狗狗”不一定指小,但暗含親昵、喜愛的情感。當然,并非所有的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都有“小稱”的指小義,甚至可說大多數(shù)名詞重疊式不指小,如“鍋鍋”“勺勺”都是泛指,本身皆無小稱義,若要表示小稱,需在前加“小”以特別說明。宮室器物類詞如“瓶瓶、壇壇、柜柜、簸簸、籮籮”等詞皆幾無小稱義。
(四)修飾,補充
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尤其AAB式詞中,AA常表修飾、限定,對語義中心詞B作出描述或補充,由此而顯得格外形象生動。如“蹦蹦車”即拖拉機,因其引擎聲獨特響亮而得名;“丁丁糖”是麥芽糖,因售賣食用時伴有“叮叮當當”聲響得名。又如“顆顆藥”與“面面藥”,則是說明藥的顆粒狀與粉末狀兩種形態(tài)。
四、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的語音變調
昭通方言調類簡明,只有陰平44、陽平31、上聲53、去聲213四個調類。不同調值的單字重疊時,重疊后字可能會產(chǎn)生變調。昭通方言名詞的重疊式中,各類結構的變調情況與AA式都大致相同,以下主要以AA式為例分析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的變調情況。
(一)44+44→44+44
在普通話詞匯中,重疊式名詞的重疊后字通常讀作輕聲。昭通方言中,當A為陰平調重疊時,后一音節(jié)不變調,仍讀陰平,但不讀輕聲。如:媽媽/m???m???/。甚至一些詞因調類不同而有區(qū)分詞義的作用,如“婆婆”一詞,讀/p’o??p’o??/時義為“外婆”,讀/p’o31p?o??/時則是“丈夫的母親”。
(二)31+31→31+44
當A為陽平調重疊時,后一音節(jié)由陽平31調變?yōu)殛幤?4調。如:腳腳/?io31?io??/。
(三)53+53→53+31/53
《昭通市方言志》中提到,“重疊式名詞,如果構成的語素本來讀陰平或上聲,重疊后仍然念作陰平或上聲,兩個音節(jié)的聲調相同”。然而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重疊式名詞的基式為上聲時,后一音節(jié)的讀音有兩種,一種與基式相同,即仍讀為上聲;一種則是變?yōu)殛柶?1調。兩種情況并存于新派昭通方言中,且雖然音調不同,但詞義未變,不影響交際。如:子子/???3??31/-/???3???3/,眼眼/i???3i??31/-/i???3i???3/,鏟鏟/?’???3?’??31/-/?’???3?’???3/,桶桶/t?o??3t?o?31/-3t?o??3t?o??3/。細查此變化之緣由,應是昭通方言語音內部的流變所致?!墩淹ㄊ蟹窖灾尽烦霭嬗?990年,去今已逾三十年之久,期間語音內部發(fā)生細微改變亦是在所難免的。
(四)213+213→213+44
當A為去聲時,重疊式的后一音節(jié)變?yōu)殛幤?4調,仍不讀輕聲。如:帽帽/m?213m???/,墊墊/ti??213ti????/,絆絆/p???213p?????/,帕帕/p??213p????/,帶帶/t?i213t?i??/,鏈鏈/ni??213ni????/,褂褂/ku?213ku???/。
五、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的特色
綜上,從共時和歷時兩方面來看,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都顯現(xiàn)出自身特色。
(一)共時比較
1.與普通話相比,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無論在構式上、表義上、語法功能上都更顯豐富。構式上,除普通話常見的親屬稱謂重疊外,還有一般指物類AA式、ABB式、AAB式、AABB式和ABCC式。表義上,即可表泛指,亦可表專指;具有小稱義、兒稱義,還可指大。語法功能上,除了可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句法成分外,還能充當謂語和狀語。
從語音角度看,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jīng)]有兒化韻。且普通話中常被讀作輕聲的重疊后字,昭通方言中幾乎都讀陰平調。
2.與其他方言相比
(1)構式上,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無“AA兒”“AA子”式。此兩種構式常見于其他方言中,如成都方言的“AA兒”式,安康方言的“AA子”式。昭通方言中單音名詞后會附“兒”綴和“子”綴,而重疊式后則無。
(2)表義上,盡管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有“小稱”指義,但普遍“指大”,這與其他方言中名詞重疊式普遍“指小”相異。
(二)歷時比較
與老派昭通方言比,重疊式名詞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語音的變化上。老派方言中AA式重疊名詞,若基式A為上聲調,重疊式后字仍讀上聲,而新派方言中既可讀上聲,亦可變?yōu)殛柶剑~義不變,不影響交際。
總之,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作為能產(chǎn)的構詞法,構式豐富。以上主要從構式、語法功能、表義功能及調類幾方面對昭通方言名詞重疊式展開研究,并從共時和歷時兩個角度梳理其特點。這些特點正是昭通方言的特色所在,透過這些特色,昭通地方文化亦可見一斑了。
參考文獻:
姜亮夫《姜亮夫全集》十六《昭通方言疏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謝曉雪,1993年生,女,云南昭通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方言研究)
(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昭通方言的特色及百年來的流變——基于《昭通方言疏證》”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J1136)
182250170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