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欣
摘要:在當前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的教學大多圍繞著閱讀展開。通過閱讀,小學生能夠學習生字詞,梳理文章的句子,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越是到高年級,需要學習的文章就越長,表達方式越多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直接點明到隱含在更深入的理解之中。思維導圖將一個個關鍵詞連接起來,從外向內分析文章整體,以接近人腦的思維方式的形式將文章更加具體生動地反應出來。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分析文章整體結構,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文章思想。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一、 ?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小學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分為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五個部分。在實際教學應用中,閱讀在教學內容中作為線索將其他部分串聯起來。小學生在閱讀中認識漢字的含義,在閱讀中學習相應的寫作技巧,在閱讀中培養(yǎng)出口語表達的能力。可以說,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來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上通常以引導學生閱讀為主,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學習到文章的表達技巧和表現形式,領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小學語文的考試中,主要的考察范圍與閱讀能力有所關聯,要求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文章的表達方式、中心思想等,在寫作中對小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水平的綜合。
閱讀理解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技能,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期。
隨著年級的不斷提升,文章的理解難度也隨之提升。思維導圖通過捕捉文章各個部分的關鍵詞,將關鍵詞連接起來重新梳理文章結構,對小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大意提供幫助。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從全局出發(fā)學習文章;改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思維,重視學生的個性化表達;降低教學難度,以“畫”的方式學習課文,增加趣味性。
二、 思維導圖的應用意義
2.1 教學思維的轉變
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觀察,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仍然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表現為在課堂上由教師負責講解,學生以記筆記的方式記錄語文課堂知識并背誦,教師將知識如大水漫灌一般向學生輸出。在這種教學思維中,教師代替了學生進行思考,擠壓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理解被教師的理解取代,不利于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相比之下,思維導圖更加貼近人的思維方式,引入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更加側重發(fā)掘閱讀者的閱讀體驗與感受,通過學生的個人感悟體會文章情感與中心思想。
教師在閱讀文章是獲得的體驗與學生在閱讀時獲得的體驗是不完全一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小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理解文章,能夠對自己的思維模式與思維方向進行形象化的反映。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應用的時候,實際上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個體的個性化表達,是對學生個性的挖掘與保護。
2.2 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授課的重點大都集中在考點上,從某一個考點出發(fā)分析課文。這種授課方式雖然著重于考點,有利于應試,但是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結構,把完整的文章拆分成幾個部分進行說明。對于一篇完整的課文來說,全局的謀篇布局不僅是作者精心設計,也是讀者需要細心品味的地方。很多小學生在讀完整篇課文之后也很難對全文的中心思想進行較為準確的把握,對全文的脈絡理解不到位,這些都是閱讀中的重難點。
思維導圖具有放射、延展的特點,既能迎合人腦的思維方式,也有利于理解文章逐步構建框架的過程,對梳理文章發(fā)展線索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圖畫的形式,思維導圖將每個部分的關鍵詞聯系起來,在閱讀中逐步勾勒出文章的整體相貌。一般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對線條、色彩、符號等有自己的理解,這對于制作思維導圖而言是重要的基礎。
2.3 教學效果的提升
思維導圖需要學生自己手動制作,從獲得的閱讀體驗中提取關鍵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分級,逐漸抓住最主要的信息。這個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輸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主動、獨立、反復的思考,獨自去解決一些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鍛煉學生自主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類似繪畫的方式,小學生能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從全局把握文章節(jié)奏,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提高閱讀積極性。
由于思維導圖幾乎經由學生的思考制作而成,學生在繪圖過程中對文本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教學工作深入展開。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通過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能夠更好的把握學生的想法,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在課堂中針對性解決問題。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能夠分出更多的精力對重點問題進行攻堅,重點突破,以明確的方向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三、 思維導圖的實際應用
理解思維導圖是學生和教師能夠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學習中的基礎。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理解思維導圖的含義,明確各個部分的意義。想要用好思維導圖,先要看懂思維導圖。教師在課堂要引導學生認識思維導圖,了解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和思維導圖的不同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將理論和具體的思維導圖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消化理解。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的《詹天佑》為例子。從文章題目中提取關鍵信息,判斷這篇文章圍繞詹天佑來書寫。圍繞著詹天佑,第一段介紹了他的成就和主要貢獻,第二段到第七段都圍繞著京張鐵路進行論述。小學生通過抓住第二段到第七段不同的關鍵詞,從外向內分析得出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與艱辛,從國外的判斷和國內的實地情況進行分析,了解成功修筑京張鐵路的對于中國人民的重要意義。從外到內逐步分析出今天的我們還如此尊敬詹天佑先生地原因。明確了分支之后,從“詹天佑”出發(fā)以不同的線條明確文章框架。小學生在初初使用思維導圖的時候,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四、 結束語
將思維導圖引入到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當中,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獨立地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寫作手法。在推動教學質量上,思維導圖以獨特的方式發(fā)揮著作用,未來也將在更廣泛的應用中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項小燕.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內江科技,2020,41(01):64-65.
[2]童興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5.
[3]方志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探索[A].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