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基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教學中,老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吸引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習的質量。老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的動力。本文就高中地理課堂對教學的思考和實踐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252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發(fā)的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素質教育也逐漸地開始普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在新課改中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老師要及時地更改教學觀念,豐富專業(yè)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擴展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調整教學的進度,讓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思維深入地學習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高中地理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往往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一般教師往往會在兩三年內就可以將知識點梳理清楚,掌握教學的流程和經驗,然后就開始“吃老本”,看教材上課。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這樣的教學方式逐漸減少,課堂上的書本內容往往只占50%,而擴展聯(lián)系和師生互動占據40%,另外的10%往往是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內容。所以,在當下的教學中,老師會有強烈的緊迫感,如果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淘汰,就適應不了新穎的教學方式。所以,老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積極的學習信息技術等設備,努力的提升自己,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在新課改中明確的提出,老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能夠積極的進行發(fā)言討論。課堂上的學生可以對案例進行交流與探討。比如在探討天氣類型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分析天氣的不同類型和特征,并且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與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得到提升。老師要重視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交流可以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且,老師要對小組探討的結果做出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想法和思路的不足,然后給出相應的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相應的研究轉移,在利用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解決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的教學方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通過研究性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擴展思維,活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能夠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的時候,這個主題對學生來說非常的熟悉,但是在教材中所描述的知識卻較為繁瑣,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掌握其中的內容。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一組的學生都調查不同的環(huán)境現(xiàn)象,像是大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讓學生親密的與環(huán)境接觸,進行系統(tǒng)性的調查,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升分析和總結的能力,更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地理探究教學策略
(一)課前準備
老師在教學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的目標,將教學的重點放到探究和指導上。由于學生的能力有所差別,所以部分學生會提出始料未及的問題,所以,老師要充實自己的學識,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文獻,做到教學中能夠臨危不懼,面面俱到的解答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讓學生自己在網絡中搜索資料,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老師可以讓學生將不會的知識點標記出來,帶著問題來聽講,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更會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
(二)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地理教材中部分問題是直接提出來的,部分問題則需要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自主完成。在地理教學中,老師處于引導的地位,要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老師在教學前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預設,并將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寫到教案中,從而發(fā)揮主導者的作用,做到穩(wěn)而有序,不慌不忙的進行教學。
比如,在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了解基礎的知識,然后老師的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發(fā)揮引導的作用,整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將問題進行分類,從而找到關鍵的定位點,提出主要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收集和分析資料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查閱文獻和資料,從而擴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魅力,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分析資料,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加以探索,從而透徹的掌握知識點。這一過程,老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及時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并且老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言,多傾聽學生的想法,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的理念,讓學生能夠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提升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培喜.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學苑教育,2016,(014):
[2]駱第梅.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9):320-321.
[3]李平.淺析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J].讀與寫,2018,15(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