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娜
摘要:初中地理學科的學習,從《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角度看,體系完整,內(nèi)容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也是有趣和有效的。但檢驗學生對初中階段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仍需要通過考試來進行檢測和衡量。七八年級的地理學習,很多時候在面對不同的考察方向和試卷難度時,反應出的學習效率參差不齊,試卷知識簡單,常識性的問題多,學生的成績就好一些,但一旦遇到題目靈活,轉換思維較多,生活性知識較多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就很難保證了,盡管難度不大,但成績的不穩(wěn)定性,直觀反映出學生學習缺乏靈活和高效。
關鍵詞:初中地理;自然環(huán)境;生活專題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4-465
一、復習專題課的實踐。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積累,高效復習的技巧和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地圖,建立地理知識體系,巧用思維導圖等,建構系列復習專題也是復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學期,我就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這一專題復習---自然環(huán)境與生活。
該專題的內(nèi)容是結合石河子初中地理專業(yè)委員會開展的為期一年的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成果應用,專題復習包括,民居篇,飲食文化,服飾篇,旅游篇四個內(nèi)容。在4月我將民居篇作為石河子市教研活動的展示課,呈現(xiàn)給全石河子初中地理教育一線的老師們,引起了老師們深度的關注和討論。本課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包括:
1、確定民居、自然環(huán)境的內(nèi)容,建立相互的關聯(lián)性,知道自然環(huán)境的那些方面對民居產(chǎn)生影響。
2、梳理四冊書本,以七下和八下的教材目錄為線索,勾畫特色民居的世界篇和中國篇。
3、設計活動主題,將合作學習的任務下達,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組長進行抽選題目和任務分派,同學們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集體學習和整理。
4、全部同學,每四人為一組,共12組,通過抽取任務單的活動。經(jīng)過同學們認真的討論和整理,小組的同學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為自己的學習卡填上相關知識。
5、小組展示和教師歸納補充的環(huán)節(jié)。
負責第一部分的同學,首先介紹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是怎樣的?結合這樣的自然特征,當?shù)氐拿窬討摼邆湟韵碌奶攸c,此時,老師將準備好的當?shù)氐淖匀缓兔窬犹攸c展示出來,同學們加深對自然環(huán)境的理解。
在同學們完成的作品中,尤其是對民居的示意圖,非常感興趣,抓住特色,設計的民居圖樣與老師在他們展示后分享的民居,非常的相似。
6、通過學生大致展示了七個組后,展示課的時間即將結束,學生充分理解民居對自然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從降水的多少,氣溫的高低,當?shù)氐闹脖?,土壤情況等方面出發(fā),我們進行了總結。
同時,傳統(tǒng)民居的形成也會受到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人口疏密,宗教,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爭防御等方面。通過視頻展示,讓同學們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建制,分析建筑民居在形成時所展現(xiàn)的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的意義。
7、通過希沃白板5的課堂活動設計,讓同學們應用活動,強化和區(qū)分本節(jié)課民居篇的綜合性思維和知識。
二、自然環(huán)境與生活專題復習課的反思
通過本次展示課的活動,我與在場聽課的幾十位地理教師共同對這樣的一種授課設計思路進行了分析和反思,在交流中我們達成了一些共同觀點:
1、復習課的高效性體現(xiàn)
復習課區(qū)別于常規(guī)授課,需要教師的講為主,或者教師的總結為主,我們更加需要的是如何高效的利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打造出精華和提升,這樣的專題復習,區(qū)別于課本,區(qū)別于教材,是對教材的提煉,也是對教材的整合,對于已經(jīng)具備一定知識體系的八年級學生,是非常合適的復習策略。
2、對教師的能力要求
專題復習的課堂首先要求教授的老師要有很強的知識底蘊,對地理知識要充分的掌握,除了教材外,常識性和拓展性的相關知識也是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的,才能在課堂上應對各種突發(fā)的問題和狀況。
3、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
綜合思維比較強的課堂,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專題復習的初始階段,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不同,學生參與和掌握的情況就不同,老師們對我校學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學生們在課堂上參與度高,積極表現(xiàn),樂于展示,面領難度較大的復習課,并不退縮,同時,老師們相信不同學校的學生通過不斷的強化和訓練,能力的提升是必定的。
三、自然環(huán)境與生活專題復習課的改進
在本次活動設計的基礎上,我認為地理復習的高效性在專題復習課上是充分體現(xiàn)的,只是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和實施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和改進,現(xiàn)結合本次實踐活動,通過反思,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通過整合課程資源,在專題復習的設置上,以每個專題子課題兩課時為基準。將學習的任務分配更為合理,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
2、課程內(nèi)容的設置,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比如飲食篇,可以將本專題分為世界飲食篇和中國飲食篇,世界篇主要設計各個大洲的典型特色美食,歐洲的西餐,印度的咖喱,巴西燒烤,日本的各類壽司等,對中國篇而言,可設計四大地理區(qū)域的飲食差異,以及中國八大菜系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關聯(lián)和影響。
3、課堂活動的設計,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組長分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需要負責人,做到人人有目標的學習,最后通過小組展示,體現(xiàn)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不斷收獲自信,建立地理思維的模式。
4、注重思維導圖的應用評價,學生思維導圖的設計已經(jīng)形成了模式和體系,在每次課堂結束時,通過投影設備,及時的將同學們設計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和總結,糾正出現(xiàn)的知識偏差。
5、在專題復習時,基于常識和地理學習的趣味性,專題學習記錄表中的場景再現(xiàn)環(huán)節(jié),除了手繪,還可以用粘土制作成品,或可以設計為匯總列舉等形式,比如飲食篇,可以讓學生列舉出當?shù)靥厣娘嬍澈筒穗龋由顚W生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參考文獻
[1]劉遠山. 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000(011):120.
[1]劉遠山. "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000.011(20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