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在原先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大多會將閱讀作為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將口語以及習作列為語文輔助教學部分,使得小學語文習作內容無法在課堂當中得到重視,正因如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將習作口語交際、閱讀規(guī)劃獨立于單元,不僅能將語文學習特征充分展現(xiàn)出來,同時還能使人們認識到寫作的重要作用。這意味著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重視習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意義,并將其作為教學重點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習作單元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5-289
引言
習作單元學習設計對于后期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較大影響,所以我們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主題和教育環(huán)節(jié)。老師要以現(xiàn)有教材為基礎,然后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這種延伸可以是縱向的,也可以是橫向的,但最終都需要形成一種全新的“文本群”,以此達到“旁敲側擊”的效果。
一、習作單元學習模式的概述
在部編版教材中,習作以獨立的單元出現(xiàn),具有獨立性和系統(tǒng)性的特征,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而言,更有利于突出語文整體架構,系統(tǒng)學習語文知識和彰顯學生的主體價值。而寫作單元的學習模式是指基于某個單元,以寫作探究活動為主線,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活動場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熱情,并引導學生針對寫作展開一系列的探索和反思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知識、技能與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習作單元實施學習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導入、展開、總結,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環(huán)節(jié),導入階段包括選題、學習計劃制作、習作任務掌握等,展開階段包括選材、寫作和修改;總結階段包括賞析和提升。因此,習作單元學習模式具有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統(tǒng)整性、目的性、主體性、深度性和對話性等基本特征。
二、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模式的實踐
(一)拓展習作思路
在傳統(tǒng)的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想盡各種辦法拼湊字數(shù),導致文章冗長而沒有內容,甚至最后會出現(xiàn)無話可說的地步,部分學生還因此抄襲其他作文書上的作品,導致習作行為無法達到其最終目的,教師也無法落實根本教學要求,學生更無法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應有成長,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小學生年齡階段過低,沒有大量社會經(jīng)驗以及生活閱歷,在他們的世界當初是單純的,能夠使用的寫作素材較少,更不懂得如何根據(jù)習作要求進行文章立意,無法充分把握寫作的根本方向,與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的生活素材無法得到有效運用?;诖?,在習作單元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要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寫作思路,使得學生拿到一個題目時能夠快速根據(jù)題目進行發(fā)散性聯(lián)想,在極短的時間內構思文章框架表達中心思想,并對文章進行立意。比如說在四年級“我的動物朋友”習作單元學習當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動物這一話題調動學生的思維熱情,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動物寫在紙條上,隨后將紙條收集上來,與全班同學一起討論紙條上小動物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幫助學生學會抓住文章描寫物體的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進行探討時可適當引入教材中的文章,通過聯(lián)系這些學習過的文章回想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描述方法,通過學習和借鑒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開闊學生的寫作思路和寫作視野,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有話可說。
(二)明確單元主題,確定計劃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更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所以必須深入理解和有效處理教材,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教學境界。為了確保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模式實踐的有效性,必須確定習作單元主題,制訂目標與評價計劃。在習作單元主題確定方面:首先,整體把握教材單元的編排情況,找出每篇文章的共同點以及描寫方法,并緊緊圍繞專題開展對應的教學活動;然后,解讀教材,明確本單元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并以習作為主線;最后,重點關注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習作單元目標與評價計劃制定方面:首先,綜合分析學生學習情況、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從而確定本習作單元的核心目標。然后,在制定評價目標時,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擴展層、基礎層、提升層。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
(三)鼓勵學生表達,培養(yǎng)口語轉換為文字表達
我們在習作單元教育實踐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特別快,而且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雖然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能力都不強,但是可以在不斷學習中積累,在學生看見他們有興趣的事物,或者新奇的事物時就會喜歡提問和探索,這是學習天性的外在表現(xiàn),但是學生們對于提問和答案不能很連貫地結合起來,這樣可能就造成了他們學習的知識點。都是單獨的,老師如果能夠幫助學生捋清思維,將問題按照邏輯形式串聯(lián)起來,那么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要有耐心的幫助解答,然后讓學生進行文字表達,在初始階段可以一個句子接一個句子的進行陳述表達,然后老師幫助學生整理句子的通順性,減少重復詞語,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語文教育是一個長期性的工程,看習作單元教育創(chuàng)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案,讓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并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益.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J].教書育人,2020(31):22-23.
[2]曹小輝.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習作單元學習模式分析[J].考試周刊,2020(72):33-34.
[3]張毅,劉輝良.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模式的實踐探究[A].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