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有著新思想和新主張,青年志愿服務現(xiàn)在已成為高校開展黨史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青年志愿服務的中堅力量,其思想境界、工作態(tài)度、精神面貌起到示范作用,這無不影響著學校和學院的凝聚力和領導力。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勿忘黨史勿忘國史,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取的志愿精神,謹記總書記對青少年的寄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
關鍵詞:志愿服務;大學生;黨史教育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
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是說,大學的宗旨是要發(fā)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并應用于學習和生活之中,才是最高的境界。大學生志愿服務是為了培養(yǎng)新生力量并且回報社會,
1.加強志愿服務意識,強化志愿服務觀念。大學生志愿者是我國志愿者的主力軍,而且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思想覺悟、較高的總體素質(zhì)、有比較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數(shù)學生黨員都認為參加志愿者服務是自己應該盡到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并且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有機會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把自己的資源和善心有機地結合起來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回報社會的培養(yǎng),積極推動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2.開展志愿服務,豐富社會經(jīng)驗。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校園生活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活動范圍,他們渴望能夠提早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并且在社會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也希望自己能夠在今后的學習或工作中快速融入社會,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志愿服務體系,招募一批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shù)闹驹刚?。在志愿招募和培訓方面,結合志愿者服務需求,真正為社會、為社區(qū)、為基地做出有意義的服務,也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價值,另外,結合事實社會動態(tài),盡力展開了相關的支援活動。
3.學習知識技能,提升文化素養(yǎng)。圍繞志愿者的基本技能展開了志愿者綜合素質(zhì)的通用教育培訓,學生在開展居然服務活動中充分應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并且在服務中不斷鞏固專業(yè)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在志愿活動中將理論知識、實踐所得內(nèi)化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強化政治紀律意識,不斷修正和完善自身。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實現(xiàn)自身理想和價值的重要途徑,能夠在服務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奉獻意識,在服務中成長,在奉獻中進步,激發(fā)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報效祖國的使命感。
二、大學生黨史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而且極具教育意義的時刻,新時代大學生更應該積極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學習黨史并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作為奮斗的目標和使命,努力成為社會上高水平人才。提升大學生黨史教育水平需要不斷加強對黨史的教育力度,培養(yǎng)一批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有明確的政治立場的高素質(zhì)應用技術型人才,積極發(fā)揮學習,弘揚黨史的主陣地,開展了一系列大學生黨史學習活動。
1.堅定信仰做一個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當代大學生雖然在和平安逸的環(huán)境中生活學習,但是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不能忘記。今天我們生活的和平安全環(huán)境和國家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都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應當倍加珍惜。大學生要堅定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不怕犧牲、無私奉獻、銳意進取的信仰。
2.傳承精神財富,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寬泛、最深厚的自信。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爭史和奮斗史沉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精神力的命脈,也是我們的精神財富,有利于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因此我們應該把這些精神財富內(nèi)化為對于中華民族的熱愛,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熱愛,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熱愛。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學習弘揚中國共產(chǎn)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正在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
3.勇于擔當,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近代以來,許多仁人志士,不論階級立場如何都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熬韧鰣D存”、“振興中華”、“中國夢”這些口號都是為了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提出的。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們我們有幸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也必將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一定不負眾望,努力學習先輩們的責任意識、國家意識,努力成為有責任有擔當?shù)男聲r代大學生。
三、志愿服務與大學生黨史教育的融合
1.志愿服務與大學生黨史教育的融通性
社會責任與大學生黨史教育的有機耦合。大學生黨史教育工作是以思想建設為先導,以提高大學生黨員自身的思想覺悟、政治素質(zhì)和實踐能力、增強大學生黨員整體素質(zhì)為目標展開的。志愿服務活動鼓勵與提倡奉獻,倡導以感恩情懷融入社會,幫助他人、改善他人生活,實現(xiàn)志愿者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這種積極心態(tài)、辛勤勞動和感恩理念與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要求相契合。兩者都可以使社會成員樹立理想信念、實現(xiàn)人生價值,都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都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人心。
2.志愿服務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價值
志愿服務是錘煉大學生黨心黨性、使大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平臺。大學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務中加深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增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提高對黨和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和認同感,對黨的宗旨篤信篤行,補足自身精神之“鈣”,強化自身道德價值信仰,堅定為人民謀幸福、為祖國謀復興的歷史使命。志愿服務活動重在“服務”,具有公益性特點,能夠使大學生黨員感悟無私奉獻的純凈與崇高,提高大學生黨員奉獻與責任擔當;志愿服務過程是思想灌輸與實踐強化相統(tǒng)一的過程,大學生黨員在此過程中體驗被社會需要的道德愉悅,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得到貫徹。
3.志愿服務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關鍵。
強化志愿服務與大學生黨史教育的穩(wěn)定性。推進項目化工程、增強志愿服務針對性、提升活化功能是保障志愿服務與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穩(wěn)定性的基礎,能夠讓大學生黨員更好地實現(xiàn)與群眾的有效互動,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實踐能力修養(yǎng)、知識文化修養(yǎng)。
四、總結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國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價值追求。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特就特在其精神內(nèi)涵中自帶紅色基因,價值指向與中國精神高度契合。志愿服務是新時代廣大志愿者堅定信仰信念,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志愿服務是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胸懷“四個自信”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有利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彰顯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好志愿服務。
參考文獻:
[1]徐憲.基于專業(yè)特色的高校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機制探索——以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隊”為例[J].青年與社會.2020(15)
[2]王洪平.大學生志愿服務與學習融合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現(xiàn)代交際.2019(18)
[3]劉亞寧,劉美華.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J].品牌研究.2018(06)
作者簡介:陳曉陽,1990年9月,男,漢,河南南陽,碩士,助教,思政,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