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的一門專業(yè)課程,這個課程在工程上的背景是比較強的,也具有較為高的專業(yè)性。由于其重要性,本文對該課程現在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結合筆者本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對該課程的改革方向,為培養(yǎng)出符合21世紀新工科人才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流體機械;教學現狀;課程改革
過程流體機械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這個專業(yè)所開的一門專業(yè)必修的課程,該課程主要的知識板塊是機械類中的一個分支,流體類機械,比如各種泵,離心機,壓縮機等等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所以這門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屬于這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教學本課程,主要是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實驗,也可以去工廠或者實習單位進行實踐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和工程分析能力。
一、“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特色
本課程的特色是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在工程上的背景也是較強的,這個課程的內容比較重視把實踐和理論相互結合在一起,也比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綜合分析的能力,要求我們學生在學這門課之前,就應該很好地掌握流體力學,高等數學,機械設計,熱力學等一些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基礎扎實之后才能夠學好流體機械這門課程。
這門課程對實踐性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基礎理論首先一定要學扎實,但是光有實踐理論往往是不夠的,并不能解決一些實際生產中的問題,所以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讓學生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等多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對本課程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過程流體機械也是一門應用型課程,教材的更新可能滯后于實際的生產,例如一些新型的離心泵、壓縮機等。隨著計算機科技的發(fā)展,一些簡單的流體機械工程現象可以在計算軟件平臺上更加直觀清晰地展示,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教師要關注最新的科技動態(tài),來適應新的發(fā)展要求。
二、“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存在的問題
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教學中,目前教學內容幾乎全都在課堂上進行,學生對所涉及的流體機械沒有感性認識,對機器的生產過程完全不熟悉,在這種填鴨式教學中,講授理論內容和技能,學生是不能夠理解和掌握的。
在課程設置上,各個板塊內容相對獨立,教學效果不理想,不能滿足企業(yè)對本專業(yè)學生的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缺乏與教學目標和要求相配套的教材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料,內容不全面,安排不合理,課程講解的機器類型和實際生產的機器聯系不緊密,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效果不理想,考試內容與職業(yè)能力脫節(jié),都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
現在有絕大部分的老師,在作業(yè)這個必須的環(huán)節(jié)上,只會布置一些題型,都是紙質上的題目,學生拿到作業(yè)題,只會翻書,或者抄寫,沒有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分析能力,這樣的作業(yè),只會讓學生加強了在初高中的應試技巧,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方式進行改革,其實可以在作業(yè)中增加一些帶有實際工程問題的題目或者以設計論文,見解等題型。
現在各大高?;A條件也不太一樣,有的學校能夠滿足學生的實踐要求,有的學校在實踐教學比如實驗室,實習中心,實踐現場教學等方面,還與別的學校存在較大差距,并不能夠完全滿足實踐教學要求。這門課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缺乏實際的工程問題的分析能力會阻礙學生的發(fā)展空間。
當前對過程流體機械的考核方式相對單一。比較完善的考核方式應該包括課程理論考核,實踐、實驗操作考核,課程設計考核等方面,而現行國內高校的考核基本都是通過一次筆試,單一的考試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也體現不了學生的真實應用水平。
三、“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1)特色教材的編寫
在“過程流體機械”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融入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內容編寫要符合國家對“新工科”的理念要求。為滿足生產實踐,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多收集企業(yè)中的流體機械設備的類型。讓學生充分認知流體機械。
(2)課堂教學的改革
在我們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是說必須只能進行傳統(tǒng)上的教學,現在的科技信息非常發(fā)達,前所未有的程度,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充分的發(fā)揮現代的科技所帶來的便利,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效率,我們可以從幾點著手,比如制作一些符合現在的學生認識的多媒體課件,課本的信息量是相對較少的,用課件來增加信息量,也可以采用一些短的視頻,動畫,圖片,這些素材生動活潑,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既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也能夠提高我們教學的效率。
過程流體機械可以將實訓基地做為課堂,進行現場教學,將多媒體和現場的泵、壓縮機等實物結合起來,使教學更加直觀,教師講解時也會更加輕松和高效。
(3)考核辦法的改革
考核辦法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一些比賽或者實習,實踐來獲得平時成績的方式,也可以參加全國性的職業(yè)技能認證考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化對本課程教學的效果。
總結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對未來新型全面發(fā)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本文通過對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教學的分析,探討了該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也探索來一些改革的方向,只有不斷改革,才能完善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和未來的發(fā)展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國慶,時黛,王海波,等.基于卓越計劃背景下“過程流體機械” 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04):58- 61.
[2]陳建義.基于“新工科”的“過程流體機械”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8):154-156.
[3]陳飛.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調整與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14.
[4]李立,王輝.高校精品課程建設述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 (07):12-14.
本文系安徽省宿州學院《工程流體力學》(項目編號:2020szsfkc0995 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省級)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超(1990—)男,漢族,安徽淮南人,碩士學歷,宿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化工過程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