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晶
【摘 要】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服務目標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而提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質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人為本理論,并重點闡述了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優(yōu)化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以人為本;班級管理
在教育方式不斷迭代更新的背景下,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倡并運用,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特別是心理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扮演起觀察員和心理輔導者的角色,執(zhí)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以人為本理念概述
新課改提出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教師需要從簡單粗暴的約束學生行為管理方式轉變成給予學生一定的心理疏導和啟發(fā),這是建立和應用班級管理模式的新目標,只有確保教師在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課堂氛圍中開展教學,學生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以人為本理念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具備以下三個特征:其一,有效性。以人為本的教育給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提供了一個健康發(fā)展的空間,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發(fā)揮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班級管理效果;其二,人文性。人文性與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相吻合,學生的德智體美都可以在學校提供的教育環(huán)境中得到全面發(fā)展,以人為本就是因材施教,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都可以建立在自身學習特點與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其三,靈活性。學校和教職工是要服務于學生的,因此需要轉變過去硬性要求學生遵守班規(guī)校規(guī)的觀念,把關注學生的現有能力與發(fā)展需求作為教學管理的重點,結合具體情況采取靈活多變的動態(tài)班級管理模式。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優(yōu)化措施
(一)植入因材施教的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的更新速度在加快,小學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難預測他們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由于他們以后的人生有著更多的選擇道路,這對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班主任更要承擔起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完整人格塑造的重任。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注與客觀的引導,在管理的時候不要進行批評指責以免激發(fā)學生的負面情緒。學生只有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開心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對小學生以后的人生帶來更大的幫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家境條件與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越的小學生,無形中有一種優(yōu)越感,自尊心很要強,不加以控制的話將來會變得越來越傲慢,不懂得尊重他人。面對這種學生班主任需要靈活地引導他們學會謙卑有禮,成為一個深受大家喜愛的人。與此相反,有的學生心態(tài)消極負面、自卑內向,班主任需要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和贊揚,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變得更加積極陽光。只有在這樣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每一位小學生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
每個班級的小學生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是由小學生的特點造成的。班主任不要僅是針對問題進行片面的指責和處罰,而是要去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有的學生是因為父母工作在外由老人看管,有的學生是單親家庭,有的學生是由于大人寵溺過度,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學生的不良習慣逐漸得到改善。若是班主任害怕麻煩,妄想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快速修正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這樣做學生可能短時間里不再出現問題,但是學生的心靈成長受到了影響,他們不僅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還可能對班主任的教育產生厭惡心理,這使得班主任的教學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班主任還能利用組織學生集體活動的方式來處理小學生的社交問題,在集體這個大格局里,大家需要團結協(xié)作才能實現集體利益的最大化,這個時候,一些平時缺少來自父母家庭關愛的學生得到了情感上的修復和補充。集體活動除了鍛煉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能力,通過布置一些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的項目,也能鍛煉到那些由于受到過度溺愛而失去自主能力的學生。在活動中,學生難免產生各種矛盾和問題,班主任要及時的去引導,幫助學生順利進行下去,通過集體活動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性格弱點并及時進行修正。
(三)采取一視同仁的管理態(tài)度
是否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小學生是評判班主任管理工作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之一,這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有不少班主任還存在對學生差別對待的現象。例如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犯了錯,前者草草了事,后者懲罰力度更大一些,這種不平等的管理方式不僅達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還破壞了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而且時間一長,小學生便會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犯錯了也沒事,只要自己的學習成績足夠優(yōu)秀,老師就不會為難自己,從此無視班級規(guī)范的約束,不僅增加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難度,也可能給學生今后的人生走向違法道路埋下隱患。一些班級還有學生拉幫結派的現象,甚至有欺負同學的情況,班主任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能任其發(fā)展下去,對于受欺負的學生要多加關懷和提供幫助,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不能欺負同學,不可將學習成績好作為犯錯誤時的“免死金牌”。
(四)依托于榜樣力量激勵學生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榜樣具有強大的力量與作用, 此階段的學生最為擅長的能力即模仿,并具備較強的塑造能力。依托于榜樣的力量,能夠讓學生在強大的感染力下改變自身固有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整體判斷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來向學生多提供一些好人好事、真人事跡等節(jié)目,讓學生切身感知到感人事跡或者一些值得學習的人物品格。與此同時,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相關主題班會,讓學生知道在困難面前偉人的精神,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間一些無名的醫(yī)生、護士以及志愿者等默默奉獻人的力量,并讓學生分享出自己最崇敬的人,以此讓學生自己確立一個良好的目標,并為之去努力和學習。作為小學班主任,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造性,所以,班主任要靈活運用學生的特性來幫助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如,學生在不認真完成作業(yè)時,教師可以通過“鼓勵他人,激勵此人”的方式,讓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產生競爭力,從而學生會在教師的鼓勵下產生一定的壓力,并做到努力完成作業(yè)。
三、結束語
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摒棄過往的硬性管理模式,學生是學校的教育主體和服務對象,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在管理工作中貫徹實施以人為本的理念,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出優(yōu)質條件,以此促進班主任管理工作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金俊霞.淺談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23-24.
[2]黃志東.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5):87-88.
[3]徐紅霞.以人為本,以情育人——小學班主任管理藝術探究[J].華夏教師,2019(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