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戀懿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綜合性學習新理念。綜合性學習是指通過教學形式改革平衡語文中的理論與時間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和運用。小學六年級作為“中小銜接”的重要階段,必須要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教育目標,通過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習性增強其語文學習和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綜合性學習
引言: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進行拓展的新型教學形式,主要是以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在“中小銜接”階段適應教學形式的轉變。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一些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留下的根源性問題,導致綜合性學習模式難以真正實現(xiàn)。
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概述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讓學生掌握詞匯發(fā)音、寫法、語法運用等等內(nèi)容,并且會整合教材中的課文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些語言感知能力、構建能力和表達能力等。但是總體來說,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都是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能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源也被限制于教材或一些有限的拓展閱讀中。綜合性學習則是改變這一限制的重要改變,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將語文教學從課本限制中突破出來,真正將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綜合性學習中包括對學生語文聽說寫能力、語文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打破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讓學生真正從社會實踐當中領會課本中的知識點,學會將知識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真正感知到語文學習對其日常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
二、目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認知觀念不足
由于傳統(tǒng)觀念對小學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很多小學教師難以短時間內(nèi)轉變思維和理念,真正落實新型教育模式,對綜合性學習的認知也較為模糊。這就導致即使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大綱中會融入綜合性學習部分,但是在落實到具體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缺乏專業(yè)理念的支撐,對一些主題活動的策劃安排顯得非常不切實際,也難以長期維持下去。
(二)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六年級階段是“中小銜接”的重要教學階段,教師面臨學生初中升學的教學壓力,課時有限且教學任務重,這就導致在綜合性學習模式落實的過程中,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教學準備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這也容易導致最終落實的教學模式依舊偏向單一、枯燥,無法真正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得到突破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就逐漸喪失,無法真正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1]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綜合性學習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尚且處于摸索階段,許多教師缺乏對其教學目標的系統(tǒng)化整理。這就導致教師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往往去搜集大量的教學資料,不加整理就直接傳輸給學生,而學生對于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也處于初步適應階段,一時間無法全部消化這些新內(nèi)容,從而也會對其產(chǎn)生抵觸心理。
三、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習欲望,指導學習方法
要真正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及學習能力,就必須要從激發(fā)學習“內(nèi)因”著手,由“內(nèi)因”推動其自主開展語文學習。教師在落實綜合性學習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多觀察、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從其興趣點出發(fā),可以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活動選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開展活動。[2]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合理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階段性成長的快樂和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推動學生不斷前進和自主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能夠真正從學習中獲得成長的自我總結。
(二)利用小組合作形式提升學生參與感
小學生對于集體活動一般都有較強的參與感,特別是與同伴共同協(xié)作、互幫互助這樣的過程,能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學習、共同進步。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標,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就能夠充分鍛煉其與人交際的能力,為學生日后發(fā)展打下夯實基礎。同時,小組合作形式也能夠讓學生樹立積極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其樂于助人、合作共贏的優(yōu)秀品德。
總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六年級階段是“中小銜接”過渡的重要階段,語文教育必須要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等方面出發(fā),利用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形式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能夠合理運用語文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教師在具體的綜合性學習模式中必須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為導向,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從而在激發(fā)其學習欲望的同時,提升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于博華.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17):131.
[2]徐冬梅.在“綜合性學習”中提升語文學習能力[J].課堂內(nèi)外(高中版),2022(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