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芹
摘要:目的:探討了角膜炎患者接受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甘肅省臨夏市民族醫(yī)院治療的80例角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患者選擇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例。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采取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對比分析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結果: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淚液氧化應激指標(NO、Cu及EGF)對比,研究組各項指標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參照組(P < 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皮膚瘙癢、便秘及口干)發(fā)生率5.00 %顯著低于參照組20.00 %(χ2 = 4.114,P < 0.05);研究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比參照組更優(yōu)(P < 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 %高于參照組80.00 %,差異顯著(χ2 = 4.114,P < 0.05)。結論:將維生素C局部注射應用于角膜炎患者的治療中,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淚液氧化應激反應,降低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行。
關鍵詞:角膜炎;維生素C;生活質量;淚液氧化應激;效果
在眼科,角膜炎屬于常見疾病,也是主要導致患者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1]。該病癥主要是因患者角膜防御功能減退后而引發(fā)的各種致病因素導致的角膜炎癥。主要癥狀為畏光、眼痛、流淚以及視力下降等。在臨床上,主要以抗感染為主進行治療,雖然可以達到對癥治療,減輕炎癥反應,但是加入維生素C的干預,對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會更加顯著[2]。本研究主要選取了在甘肅省臨夏市民族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0例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對患者應用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甘肅省臨夏市民族醫(yī)院治療的80例角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患者選擇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例。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采取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研究組患者年齡25~41歲,平均年齡(33.04±1.14)歲;男性19例,女性21例;針對患眼調查可知,左眼15例,右眼15例,雙眼10例。參照組患者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2.54±1.65)歲;男性21例,女性19例;該組患眼調查,左眼18例,右眼12例,雙眼10例。組間基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為角膜炎;同意并簽署實驗知情同意書;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可進行問卷調查。
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癥狀及病史;伴其他重大疾病;臨床資料缺失者。
剔除標準:研究期間病情加重無法繼續(xù)實驗;自愿或其他原因主動要求退出實驗。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患者入院后進行抗感染治療,選取阿昔洛韋實施抗病毒與抗生素予以治療,局部使用0.1 %的無環(huán)鳥苷眼液與1 %的阿托品眼液予以治療。
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以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在患側結膜下注射維生素C,1次/2天,持續(xù)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的觀察指標包括淚液氧化應激指標、不良反應、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兩組患者淚液氧化應激指標調查:在所有患者經(jīng)治療前后,取其淚液標本,測定淚液氧化應激指標并用微量元素分析儀來測定指標NO、Cu及EGF[3]。
(2)兩組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調查:記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實際情況,并對所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評估。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皮膚瘙癢、便秘及口干。
(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調查:以QOL-30評分表評估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分數(shù)高者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較好[4]。
(4)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調查:詳細記錄所有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病情改善情況,并對相關數(shù)據(jù)予以評比,主要分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好轉,眼睛視力逐漸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有輕微的眼痛、眼紅,視力恢復比較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組間淚液氧化應激指標
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淚液氧化應激指標(NO、Cu及EGF)對比,研究組各項指標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參照組(P < 0.05),見表1。
2.2? 對比分析組間生活質量
研究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比參照組更優(yōu)(P < 0.05),見表2。
2.3? 對比分析組間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
通過對兩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調查可知,研究組中發(fā)生皮膚瘙癢與便秘的各有1例,無患者出現(xiàn)口干,該組總發(fā)生率為5.00 %(2/40);參照組中發(fā)生皮膚瘙癢的有5例,發(fā)生便秘的有2例,發(fā)生口干的有1例,總發(fā)生率為20.00 %(8/40),組間不良反應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明顯,且研究組概率最低(χ2 = 4.114,P < 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 %高于參照組80.00 %,差異顯著(χ2 = 4.114,P < 0.05)。
2.4 對比分析組間治療效果
根據(jù)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調查可知,研究組中顯效的有23例,占比為57.50 %;有效的有15例,占比為37.50 %;無效的有2例,概率為5.00 %;該組總有效率為95.00 %。在參照組中,顯效20例,概率為50.00 %;有效12例,概率為30.00 %;無效8例,概率為20.00 %;總有效率為80.00 %。組間在治療效果方面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且研究組概率更高(χ2 = 4.114,P < 0.05)。
3 討論
角膜炎屬于一種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眼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眼部患處有異物感與刺痛感,嚴重時會出現(xiàn)灼燒感,患者的球結膜表面會出現(xiàn)混合型的出血現(xiàn)象,同時還伴有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視力障礙以及角膜表面浸潤等問題[6]。該病癥具有較高的發(fā)病概率,而且其致盲率也十分高,所以理應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免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影響患者視力水平與健康,為其生活帶來嚴重影響[7]。維生素C屬于水溶性的抗氧化物質,可中和患者血漿中的自由基,在細胞呼吸與生物氧化還原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維生素C能夠直接作用于氧化劑,具有超強的抗氧化劑作用,將該藥物應用在治療角膜炎患者中,可充分保護患者的基底膜保持完整性,有助于恢復患者病變的組織,起到增強患者抗病毒的作用,從而可保障患者的視力恢復正常水平[8]。
本次研究將常規(guī)治療方案與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方案進行對比評估,將結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明,組間淚液氧化應激指標統(tǒng)計可知,研究組的淚液氧化應激指標改善效果更好(P < 0.05);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調查可知,研究組的總發(fā)生概率(5.00 %)更低(χ2 = 4.114,P < 0.05);以QOL-30評分表評估組間生活質量后可知,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更高(P < 0.05);組間治療效果評比,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00 %(38/40),參照組80.00 %(32/40),研究組有效率更高(χ2 = 4.114,P < 0.05)。
綜上所述,針對角膜炎患者來說,對其實施維生素C局部注射治療,能夠充分調節(jié)患者的淚液氧化應激反應,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有所降低,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同時提高了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具有臨床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唐敏,岳麗菁,張陽等,靜.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膠治療暴露性角膜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21,12(24):57-59.
[2]剛立杰.角膜炎角膜潰瘍患者使用維生素C局部治療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55):148+162.
[3]霍敏,張靜,董玉紅.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療重癥細菌感染性角膜炎的療效及炎癥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J].貴州醫(yī)藥,2021,45(9):1409-1410.
[4]張小玉,付珂.那他霉素滴眼液與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1,30(27):5112-5115.
[5]郭澤莉,郭琦,吳文玉,等.塞奈吉明滴眼液在治療眼科罕見病神經(jīng)營養(yǎng)性角膜炎中的應用[J].中國藥學雜志,2021,56(16):1348-1352.
[6]鐘玉生.伐昔洛韋聯(lián)合干擾素α-2b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安全性[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23):101-103.
[7]劉宇,崔珊珊.維生素C局部應用治療角膜炎和角膜潰瘍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6):166-168.
[8]梁婉紅,李榮需,鐘穎.角膜炎、角膜潰瘍患者使用維生素C局部注射的效果[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9,32(9):137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