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媛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科,其教學水平受到社會相關領域的高度重視,改進英語的教學手段以實現(xiàn)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成為各學校的教學重點。其中,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行文化導入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多種手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英語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導入;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7-0024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最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文化的特征。要想學好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其中的文化。新課標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文化導入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文化知識,提高基本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幫助學生提高相應的文化意識。
一、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盡量利用教學手段進行文化滲透,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完全感受到這些短語、句式、單詞應該在哪些場合、哪些環(huán)境和語境中運用。教師可以在課前做好情景創(chuàng)設,準備好相關的資料,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學生帶到另一種情境中,盡量營造恰當?shù)奈幕諊?,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識。相較于外國的民俗風俗、用語習慣、生活習慣等,也應讓學生了解外國的雕塑、建筑、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觀察外國人各階層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外國人日常是如何進行娛樂的?在什么樣的節(jié)日擁有哪些習俗?其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水平以及朋友間的交往與中國有哪些不同?在什么時候應該穿黑色的衣服,什么時候應該穿白色的衣服?要將這些文化元素導入課堂,更有利于學生體會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環(huán)境,消除現(xiàn)有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最終讓學生能夠講出一口流利的英語。
二、從中西文化對比出發(fā)
許多學生不管在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時,都習慣將其放在漢語學習的語境中進行理解,用漢語表達的方式解析和運用其他語言知識。在高中英語學習中,由于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差異性較大,運用這種學習方式,往往導致學生雖然對英語知識的記憶較為深刻,但是在知識理解和使用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這也是當今時代“中國式英語”出現(xiàn)的根由。為了在新課標高中英語教學下,有效降低這種錯誤的英語學習方法,教師必須要在英語課程開展中加入中西文化的對比學習,讓學生能不斷地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性,明白英語使用思路與漢語思維的不同,進而引導學生加深對西方文化的認識,降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的理解障礙,這能有效地減少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錯誤,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對高中英語課程開展極為有利。例如,在中西方文化表達上,英語文化用“all at sea”描述“不知所措”,可以看出這明顯不是字面表達,而是一種文化意譯。再比如中西方價值觀上的差異,在表達時間重要性上,英語用“Time is money”,即“時間就是金錢”,而漢語則是說“一寸光陰一寸金”,表達意思相近,但是立意以及價值觀卻有極大的差異,教師只有讓學生在這種文化對比中了解英語文化內涵,才能使其在高中英語知識的理解上更加客觀。
三、發(fā)掘英語教材中的文化素材
教學課本事實上是提升學生知識的教學工具,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例子,都是經過眾多專家研究其作用和意義最終篩選出來的精品。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及的文化例子。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現(xiàn)有的教學中運用一些訓練方法,創(chuàng)造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訓練場景,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對外國文化的體驗,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讓所有學生都感到成功與歡樂。例如,在學習“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時,這一單元正好是文化導入的素材,教師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導入一些中西方相關的文化,比如風俗習慣有哪些、建筑風格有什么不同、法定節(jié)假日有哪些。就如我國對龍的理解,雖然“龍”這個詞在中國和西方國家都有廣泛的應用,但詳細的解釋是不同的:在中國,龍代表著一種吉祥物,在西方國家則被認為是一種動物,帶給人們?yōu)碾y。這種訓練方法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參加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就業(yè)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以學習與研究中國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內涵和思維風格,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
四、運用多媒體
從借助的手段上,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嘗試利用不同的媒介如音頻、視頻、圖片等進行文化因素的導入,不僅有利于豐富教學活動形式,而且還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文化,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效果。例如,除了在單元初始主題的導入上可以借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在課文學習時也可以采用播放視頻、電影的方式。尤其是對于小說等文學作品,借助視頻或電影片段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更有助于加深學生的文化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化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例如,在講解“the meaning of the colour”中涉及的不同國家的國旗、不同花的象征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再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不同顏色代表的不同含義。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和主旨,更好地體會主人公的心境。
五、結語
語言與文化的聯(lián)系是如此緊密,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的考慮。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能簡單地依靠語言知識,開展文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內隱和外顯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要求學生在自覺學習英語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思考和感知,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學會運用所學的英語文化知識克服閱讀中出現(xiàn)的障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有意識的學習逐漸轉化為內在的和無意識的語言習得,豐富自己的認知。
參考文獻:
[1]肖豐.解析新課標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文化導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89.
[2]倪達聰.抓住要點激活探知——提高英語教學導入設計有效性之談[J].新課程導學,2015(25):47.
(作者單位:安徽省涇縣中學2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