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會 閆其安
摘要:“圖形與幾何”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現階段課堂教學中師生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重難點問題,以往單一、落后的教學模式效果不佳,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難以進行深度交流,更談不上學生的自主體驗。
關鍵詞:智慧教室;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7-0055
體驗式教學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學界和教育界特別關注的課題,這一教學形式很受學生的偏愛。對于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而言,通過智慧教室來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體驗環(huán)境,快速融入課堂學習中,并在互動、交流的時候提升各類資源的整合效率。
一、數學體驗式教學的含義
數學體驗式教學也就是教師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或者信息化教學資源等,聯(lián)系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更加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活動中引領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實際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探索、實踐,從而發(fā)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以達到熟練運用新知識解決數學實際問題,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獲得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數學體驗式學習是指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實踐活動,通過認知、體驗和感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態(tài)度與價值觀。[1]對于原本比較枯燥的數學課來說,這種教與學的模式更為廣大學生所喜聞樂見,一線數學教師需要掌握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比如智慧教室),在日常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
二、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數學體驗式教學流程
1.課前體驗
教師在課前要結合“圖形與幾何”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到幾何知識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前制作微視頻并上傳到網絡平臺,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不斷更新教學資源,采用反饋的形式在視頻中植入問題。同時,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思考“圖形與幾何”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圖形,并說出這一圖形的基本概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安排實踐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一些疑惑問題,可通過在線討論的形式主動詢問教師。
2.課中體驗
課中作為體驗式教學的核心,主要是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傳播,講授“圖形與幾何”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教師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來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圓”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學生利用移動設備全程錄制現實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拍攝完成后上傳到教師的客戶端,教師在對比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的時候,及時評價,組織個性化的指導工作。另外,教師將課中視頻上傳到云端平臺,方便學生課后下載。
3.課后體驗
課后以知識鞏固、延伸為主,教師推送往年的幾何考題或者相應的學習資料,學生根據課上教師的反饋信息,認識到自身的缺陷,在自主查看相關視頻的時候查漏補缺。
三、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深化體驗
一切學習活動都應與“情境”密切相關,這樣易于學習者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小學數學教師課前需要精心創(chuàng)設充滿兒童情趣并帶有挑戰(zhàn)性的生活化情境,既能為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提供必要的準備,又能有效地激活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獲得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和精神動力。
2.自主體驗,高效學習
自主體驗是幾何教學的根本。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還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體驗,利用自己的能力解決相關問題。對此,教師利用局域網為學生傳輸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學習資料,基礎好的學生以計算題、分析類的幾何素材為主;數學基礎差、邏輯思維不強的學生以基本概念、簡單的選擇題為主,對于一些疑難問題,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
3.小組討論,構思流程
當學生在自主體驗后,對所學的知識點有了大致認知。這時候,教師采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實現交流、互動,讓學生在相互分享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在小組討論中,鼓勵那些內向的學生主動發(fā)言,教師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對其點撥,增強小組體驗的效果。以“包裝中的學問”為例,教師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答案“如果你是設計師,如何將12包抽紙完美地組裝在一起?”。學生在討論中得出了長、寬、高如果越接近,這時候越容易組成一個正方形,每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立方案,這些都能在小組討論中互相提出,商討和激勵的基礎上,落實相應的合作工作。教師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允許學生利用智慧教室提供的客戶端查詢資料,異組、同組在信息分享中產生不同的觀點碰撞,從而在修正和完善中強化學生對圖形與幾何問題的具體認知。
4.分析成果,總結經驗
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數學教學工作,不僅能夠保障學生自主體驗活動的順利進行,也能在小組協(xié)作中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借助手中的客戶端完成相關任務,接著匯總、分析,總結課上重點知識。在整個過程中,數學教師秉承“以督促學”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利用屏幕監(jiān)看,隨機選擇學生分享體驗結果。此外,教師將小組討論的成果采用表格的形式將其展示的屏幕上,讓學生通過口頭闡述、互助評價等方式彰顯自身的主體作用。
四、結束語
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獲得必要的發(fā)展。[2]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小學階段的“圖形與幾何”體驗式教學有助于學生盡早形成健全的空間觀念,而且在體驗、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對幾何知識也會有全新的認知。同時,教師要總結教學經驗,為學生構建立體、三維的教學環(huán)境,在探索、分析的時候交互體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聯(lián)想能力,有效地發(fā)展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志香.試論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體驗[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03.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新區(qū)實驗小學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