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摘? ?要:學科素養(yǎng)立意下的詩歌教學,不僅傳授詩歌知識,更要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shù)品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詩歌教學是學習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高一高二階段古詩詞教學念好“讀、品、拓”三字經(jīng),做好“導”與“比”兩件事,提高審美情趣,積淀詩意情懷。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審美情趣;詩意情懷;學習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05-0008-03
愿詩歌與你同在,愿你啟明燈不滅,愿你愛有所得! ——題記
古典詩詞達人,如唐之“李杜”,宋之“蘇辛”等等,名篇佳什、珠玉在前;專家遴選,選入教材,自應(yīng)成為語文課堂的教學亮點;學科素養(yǎng)立意下的詩歌教學,不僅傳授詩歌知識,更要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shù)品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詩歌教學是學習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鑒賞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一以貫之,高一高二基礎(chǔ)階段的教學更顯重要,正所謂“根深方能葉茂”。現(xiàn)主要就高一高二階段,通過古詩詞教學培養(yǎng)學習力的做法略談一二。
一、放寬眼光,用心感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
急功近利、唯分是圖,會極大束縛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詩詞是真誠心靈、細膩情感的渾然天成,只有用心品讀才能體會其深遠韻味。作為語文教師,更要思路清晰、目光長遠、謀劃精細,強化立德樹人意識,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chǔ)。概而言之,詩歌教學在基礎(chǔ)年級要念好“讀、品、拓”三字經(jīng)。
(一)讀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集體讀,個別讀;教師示范讀,配上音樂讀。讀出那些九曲纏綿的靈動,風定絲閑把孤單化為詩意;讀出那些橫嶺側(cè)峰的情趣,壯闊豪卓把嘴角抿成堅毅;讀出快樂如鳥,翩躚如蝶;讀出自由翱翔,智慧豁達——縱使銷魂蝕骨、心亂似沸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獨與生活坦然相對。被貶杭州,出巡屬縣,他欣然揮毫“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被貶黃州,道中遇雨,他依然高歌“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熟讀成誦,怎可深刻體會子瞻的曠達灑脫、安之若素?又如,氣勢雄偉,情感跌宕的《將進酒》,需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要感情充沛、讀好重音、控制好語速,在情緒與聲調(diào)的起伏變化中體會詩人的狂放個性、悲壯情懷和深廣憂憤,“與爾\同銷\萬—古—愁”,在音節(jié)的頓挫中一下子就明白了青蓮居士的精神內(nèi)核!再如,也只有在口角含香的吟詠中,才能真正認知到《春江花月夜》,那一輪高天朗月何以能光耀千古,催生詩國的燦爛!總之,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讓詩歌教學以讀貫之,讓“詩”與“讀”相生相伴、彼此依托,讀出一份通靈,讀出一份情難自已。
(二)品
品詞句、品畫意、品詩情、品技巧,咂摸詩味、理解精義、體會情感、鑒賞手法,在閱讀享受中體會文學之美:小橋流水云蒸霞蔚,大漠孤煙莽莽蒼蒼;海天盡頭月白水藍,曲徑通幽姹紫嫣紅?!昂托咦?,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可愛嬌羞的少女亭亭玉立在你的身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亙古長江滔滔水,驚心動魄在眼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萬千豪情放飛在高空,滌蕩的何止是當時的那個青年?思路靈活,方式多樣,這樣的語文課堂才生動形象、精彩紛呈。語文教師要敢于挑戰(zhàn),用智慧與雙手給予學生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如科學整合教材,將唐詩中并峙雙峰分為“李白篇”“杜甫篇”,采用線性教學,使學生不僅感受到李白的迎山巔長風看日落月升,杜甫的破藩籬障礙觀宇宙浩瀚,更深切地感受到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峭拔風骨和“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民情懷。要善于研究,合理進行單元教學和專題教學。要有魄力,舍得給學生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訓練學生抓關(guān)鍵詞、抓“含情量”高的詞賞鑒品評。
(三)拓
拓展知識、拓寬眼界、拓開思路,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縱橫比較舉三反一,讓學生穿越渺遠時空,感受經(jīng)典魅力。其中比較鑒賞很值得推廣。同一作家不同時期、同一時期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較;同一意象、不同作家筆下的比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的梅是夜闌盡處聚散沉浮;“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游的梅是落淚成珠離合起落;“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的梅是傲岸歡愉永恒生命……詩歌的形象、語言、手法、思想內(nèi)容都可進行比較鑒賞,這是對“求同存異”思維品質(zhì)的最好訓練。
另外引導學生將詩歌鑒賞中學到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的基本技能進行遷移,學以致用,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習力的重要途徑。如,詩歌鑒賞“雙基”,可以用于散文閱讀和寫作;求同存異進行比較,可以用于新聞閱讀??傊x詩賞詩帶來的幸福感、積淀的詩意情懷,對高中生活乃至人生來說堪稱恩賜,平生無限愛,有言在歌詩。
二、放開手腳,用活動激活學生詩之潛質(zhì)
在深化教育領(lǐng)域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必然要進行教與學模式的改變,創(chuàng)新型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勢在必行。古詩詞教學順勢而為,要做好“導”與“比”兩件事。
引導、指導、疏導,詩歌教學“導”的工作異常重要,尤其基礎(chǔ)年級。首先向?qū)W生明確,拿到一首詩,頭腦中要迅速有兩個問題:1.寫了什么;2.怎么寫的。其次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如將答題技巧編成順口溜:題目作者加小注,結(jié)合全詩看清楚;起承轉(zhuǎn)合層次明,由淺入深景與情;合理推斷加聯(lián)想,整體觀照要看清;修辭表達加手法,細審題干巧作答。教師還要善于“退出”,適時把講臺讓給學生,某一首詩,學生試講,教師做好課下指導和關(guān)鍵處的點染提醒,這會極大地激起學生“備課講課”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高一后半學年,或從高二開始運作,能收到好的效果。另外講課前拿出5~10分鐘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課外詩篇……積久訓練,學生提高的不只是詩歌鑒賞能力,還會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比讀、比寫、比記憶,創(chuàng)設(shè)活動,展示才情,給學生機會給教師驚喜。班級舉行小規(guī)模詩歌朗誦比賽;把小組做的“詩歌營養(yǎng)自助報”評出等次、張貼展示;把課上限時完成的“百字詩評”“詩歌素描”或課間自愿完成的詩詞,全班觀摩并推薦給校報刊登……有些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巧謀細思的小活動會喚醒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激發(fā)出閱讀的渴望,激活詩的潛質(zhì)。“我記得你的楊絮,記得你的霧靄,記得你瑯瑯的晨讀書聲,是如何濺出門廊,又鑿成地上青灰瓦紅的磚塊”,詩歌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永遠是一個魅人的迷。
時光流逝,高中生活終將漸行漸遠,漫漫人生路起伏輾轉(zhuǎn),相信經(jīng)過詩歌洗禮的靈魂一定會于坎坷中看夜風流轉(zhuǎn),聽草蟲微鳴。
三、提高素養(yǎng),靈活思路,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成長無邊界,課改正當時。課改深處,是教師素養(yǎng)的提升。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成為課改的主動參與者、研究者;要想讓學生喜愛詩歌,教師首先要廣讀博覽,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一個有詩心的教師,一個有較高審美情趣、有個人獨特見解、能帶著學生進入詩歌王國的教師,帶給學生的才是一個美的世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是胸懷抱負的偉大政治家曹孟德對人才的虔誠渴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是善于提煉生活的白居易展示的溫暖如春的詩情;“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邊塞詩人王昌齡用擲地有聲的語言演繹的戍邊將士的愛國豪情;“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天涯羈旅,夢回家園不得,這是納蘭性德對表面榮光實則風雨兼程衷情難訴生活的悠長慨嘆……詩歌能帶給我們那么多豐富絢爛的人生體驗。不久前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迅疾引起關(guān)注,就是因為它喚醒了每個人生長在生命里、埋藏在心底的“詩意”,打動了中國人從古至今代代相傳的一顆“詩心”。望月聽雪,感春悲秋,它的回音曠古亙久;字字珠璣,皦皦菁華,它的光彩輝映你我的生命旅程。
長久以來,語文課總是在高考指揮棒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語文教師每天忙著趕進度、肢解課文歸納套路,甚至認為課堂上讓學生動筆、動口是浪費時間,語文課索然無味。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古代詩歌教學更是應(yīng)試與美感脫節(jié),因為缺乏積淀、缺乏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讓缺乏生活閱歷的學生答題只“憑感覺”或生搬硬套。
其實,轉(zhuǎn)換一下思路便有了出路,任何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教是為了不教”。做好三年整體規(guī)劃,高一高二階段詩歌教學念好“讀、品、拓”三字經(jīng),做好“引”與“比”兩件事,筆者相信詩歌鑒賞將不再難,關(guān)鍵是師生的堅持,堅持的過程就是厚積的過程。有了基礎(chǔ)階段厚實的積淀,必會有高三勃發(fā)的驚艷。而這積淀的過程正是學習力培養(yǎng)的過程。
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無所拘束,風發(fā)揚厲,成為詩中理想的自己;用一生把詩歌的夢刻畫成真實,在詩歌的引領(lǐng)下,在遼闊的天地中,自在嘯歌,漫山呼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