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瑞萍
【摘 要】在生活化語文教學中運用興發(fā)教學,一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的心靈走進教材,走進生活的意境;二要注重自學,使學習更加高效;三要注重主題學習,讓教材的思想、意識、價值觀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做精做細做實“興發(fā)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成功運用,必將打造高效語文課堂。但愿,學生能夠在語文與生活的深情握手中漸行漸深,收獲沉甸甸的語文的枝枝葉葉花花果果。
【關鍵詞】興發(fā)教學;生活化教學;激發(fā)求知;興趣自學;引發(fā)主見;走進生活
所謂“興發(fā)教學”即興起和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芭d”,興趣也;“發(fā)”,發(fā)生也?!坝信d趣地發(fā)生”,這是一種難得的動態(tài)性學習狀態(tài)。把興發(fā)教學引入語文生活化教學中,要求教師講課時有一定語感,保持節(jié)奏,從而引領學生自發(fā)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深入淺出,引發(fā)學生的“有興趣的自學”并與之相關的輔助策略,讓學生在廣泛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增加生活積累?!芭d發(fā)”與“生活”互為前提,即引領學生深入到生活中,才能興起學習的興趣:反過來,興起和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才能深入到生活中親近語文、學習語文、創(chuàng)新語文?!芭d發(fā)”與“生活”互為促進——因為“興”,所以學得很投入;因為基于生活,所以興趣更大。
小學語文課堂正是實施“興發(fā)”教學的主陣地。因為語文的博大、豐富、人文和實踐性,也因為語文的彈性大,包羅萬象,靈活多姿。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引發(fā)興趣和觸摸生活的問題。對此,教師應該是多種角色的糅合者:一個高效的鏈接者——能夠引領學生主動鏈接生活,并在生活這個大熔爐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奧秘、神奇與多姿;一個高效的激發(fā)者——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熱情和注意力,使之有滋有味的學習,樂此不倦地探索;一個高效的糅合者——引領學生把語文和生活、現(xiàn)實與教材、理論和實踐糅合起來,在一個更大時空和更大的乾坤內學習語文。
一、激發(fā)求知:使學生關注生活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教材,早已關注教學科目生活化的取向,即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大自然的聲音》重在室外去聆聽;《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在身邊的因子挖掘;《漏》重在身邊生活中的方言……很多文本“生活味”那么濃,讀之使人仿佛身臨其境,領略到不少的原汁原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盡力挖掘教材中呈現(xiàn)的多元生活元素,充分激發(fā)他們在生活中去求知的欲望,必將達到“源于生活反哺于生活”的目的。作為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意識、資源意識、生活意識和糅合意識,并把這些意識清晰地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之中,正所謂:“多一些生活關注,使學生樂于學習;多一些現(xiàn)實鏈接,使學生視野開闊;多一些左右引申,使學生勇于探究。”
以下是執(zhí)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的部分環(huán)節(jié):同學們是不是持別喜歡到大森林中去游玩?噢!正好趕上十一放假,那就讓家長帶你們去看一看秋天的祁連山大森林或者北海子公園的景色,并用視頻記錄下你們看到的景色,并配上你們的講解,拍攝成圖片集或微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美麗的祁連景色、色彩斑斕的北海子景色使孩子們陶醉了,從他們的課堂展示中,充分反眏出孩子們是懷著極大的興趣去進行這項實踐活動的,在學習課文時,也就有了他們的自主理解和不同的、個性化的體悟。
作為老師,應該事先告知家長或者與家長在“自媒體”上進行協(xié)商,出發(fā)時在手機中下載并安裝“形色”軟件(拍照上傳植物照片,“形色”可以立即給出花名和寓意),隨時隨地對游玩活動中遇到的陌生植物進行鑒別;必要的時候上網(wǎng)查詢,進行科學印證,手機鑒別的、自己鑒別的和真實的是否一樣,力爭達到“查漏補缺”“糾正偏差”的目的。如果家長能親自陪同就更好,如果不能陪同,教給學生一些拍攝的技巧和游玩中必須注意的事項,注重安全研學,注重環(huán)保第一,注重人文生態(tài)的構建,促使實踐活動向著自主化、趣味性和人文性的方向挺進。
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去完成了一個有意義、有針對性、有價值的學習任務,而且收獲了許多生活中的知識,收獲了特別的素養(yǎng),積淀了人文情懷,“這就是興發(fā)教學在語文生活化教學中的完美融合?!焙芏嗤瑢W知道了不少的植物:深灰色的鬼箭錦雞兒、濃密的星狀風毛菊、高大的祁連圓柏等等。除此之外,學生還知道了要愛護森林資源,要有濃濃的環(huán)保意識,意識到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科技、自然要完美結合。這一切給我們一個啟示:相對于單純的語文室內學習而言,學生野外探索經(jīng)驗的積累、語文學習邊界的擴大、言語生命的豐富、人文思想和情懷的萌芽,才是語文學習中更加生機勃勃的風景,才是更值得追求的學習境界。
二、興趣自學:使學生融入生活
好的語文學習應該是一個讓學生充分自主自悟的過程,興發(fā)教學亦然:不僅要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去自學,更要使自己的語文學習融入到學習生活之中,要在生活中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這一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教師充分放權——包括資源搜尋權、自主自悟權、實踐反饋權、閱讀拓展權、請教成人權……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放下自己時時牽引學生的手,應該大面積解放學生,大面積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讓學生充足地、徹底的、全面的自學。的確,教師硬性安排的,學生未必感興趣;學生自主選擇的,也許就是他們的“最愛”,就是他們的“長項”,就是“興發(fā)教學”的真正要義。孰好孰壞,牽扯到教師的理念、視域和耐心。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該放權時就放權”;出色的語文教師,先是對學生的學習選擇“漠不關心”(其實是給予自由),后來才有針對性的“插之、導之、引之”。
學習《將相和》這些與歷史名著有關的課文時,為了激發(fā)他們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我用時兩周,在班上開展了說書比賽,讓他們說《史記》、說《三國演義》、說《水滸傳》、說《西游記》。為了夯實此次活動,一方面,我引領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主動請教成人,因為很多成人本身就是“水滸迷”或“西游記迷”,一些典故或趣聞對于他們而言倒背如流,因而和成人交流,是開展說書比賽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另一方面,我引領孩子們上網(wǎng)搜尋與此相關的背景介紹、趣聞妙事、順口溜、成語和歇后語,通過對相關鏈接的整理、甄別、歸納和重組,使之成為說書的難得的依托。先不說他們學到了多少知識,可就在這次活動以后,孩子們迷上了讀四大名著,興奮、激動、自豪,為一個知識點的獲取而津津樂道。這就是語文教學目的,這就是“興發(fā)教學激發(fā)的生活化的語文教學?!?/p>
整個活動中,不是教師“扶著走”,而甩開膀子讓學生“自己走”;不是某一個優(yōu)等生代替學困生“替干”,而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所行動、有所觸動、有所收獲;不是照抄、復制和沿襲,而是自由、創(chuàng)新和實戰(zhàn)。的確,語文學習最不缺的就是老師的“拐杖”,最缺的就是教師的放手。缺乏了孩子們的自主,缺乏了教師的充分放權,語文學習勢必會陷入一個“死胡同”;相反,給予自由,給予自主和多元解讀的權利,必將演繹一個“海闊憑魚躍”的理想境界。
三、引發(fā)主題:使學生熱愛生活
新課改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要全面發(fā)展,還要讓學生有個性化的發(fā)展。這種個性化發(fā)展從哪里來?憑借是什么?竊以為,引發(fā)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層次化、系統(tǒng)化、整體性的學習活動,必將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興趣,更好地提升語文素養(yǎng)。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其實質就在于給孩子們傳道授業(yè)的同時,培養(yǎng)學習主題意識。既要獲得知識和提升能力的同時,還要照顧他們學習興趣取向,自己所熱愛生活的取向,使他們選準自已的學習主題,這樣更能激發(fā)他們全面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更加能熱愛生活,使他們的語文生活化學習更加有效的展開。主題學習有好多種,如“我與詩人結對子”主題活動、“詞語棒棒糖活動”、“我能行我說書”活動、“諧音俱樂部”等等。
比如,還以前面教學五年級第五組課文為例,雖然要求犬家進行說書比賽,但也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已的愛好和特長,選擇自己表現(xiàn)的主題手法來展示故事情節(jié),這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主題,這樣更激發(fā)了那些富有個性,富有特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故他們要比別人付出得更多,但他們是樂此不疲,充分展示著自己學習個性,盡情發(fā)揮著自己的特長,也更加鐘愛著自己所從事的學習生活。比如,喜歡孫悟空的專門說“悟空”,喜歡“武松”的專門說“武松”,喜歡唐僧的專門研究唐僧。這樣的針對性活動中,一定要凸顯其個性解讀。
興發(fā)教學,其根本就是激發(fā)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用所學去提升生活質量,進而掌握生活本領。以上活動正是基于這個思路設計的,而且在實踐中遵循了以下原則:重梯次,即重視由此及彼的遞進規(guī)律;重多元,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和多元闡釋;重靈活,即根據(jù)學情和生源實情進行靈活的調整;重運用,即把學習與運用結合在一起;重反思,即隨時有反思、有頓悟、有反饋;重結合,即注重理論與學習、課內與課外、語文味與人文味的結合。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是有效的,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有專家言:“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边@里的“小”意蘊十足——小空間、小制作、小活動、小目標;這里的“大”包羅萬象——大實踐、大生活、大語文、大道理、大素養(yǎng)……課堂的“小”中精彩連連,課外的“大”中意味深長,“大”與“小”的轉換中,語文的搖曳生姿盡顯其中。做精做細做實“興發(fā)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成功運用,必將真正豐富“大”和“小”的內涵與外延。但愿,教師能夠演繹小精彩,也能夠建設大風景;但愿,學生能夠在語文與生活的深情握手中漸行漸深,收獲沉甸甸的語文的枝枝葉葉花花果果。
【參考文獻】
[1]黃培艷.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興發(fā)教學法初探[J].教育觀察·下旬,2018,(03):14.
[2]郎寶堂.關于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的探究與實踐[J].雙語學習,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