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靈靈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物質(zhì)生活得到了極大滿足。人們工作,生活的步伐明顯加快,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增長。在幼兒階段的個人行為和情緒動向都影響孩子的一生。良好的習慣則會使孩子受益一生,反之則會不利于孩子個人的長期發(fā)展。家庭,學校需要擔負起幼兒成長中的教育責任。本文針對幼兒問題行為的成因,從家庭、校園、社會多方面正確引導幼兒的成長,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時代;幼兒教育;矯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071-02
【Absrt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material life has been greatly satisfied. The pace of people's work and life is obviously accelerated,the importan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increasing. Children's personal behavior and emotional trends in early childhood affect their life. Good habits will benefit the child for a lifetime,otherwise it will not be conduciv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Families and schools need to shoulder the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y of children's growth.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oblem behavior of children,with a good attitude and positive measures to guide children's growth from family,campus and society,so as to escort the growth of children.
【Absrtact】New era;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orrection strategy
現(xiàn)代家庭中,大多數(shù)的幼兒是獨生子女,這類家庭的孩子往往承受了家庭中來自父母、長輩等多方面的寵愛,集合了幾輩人攢下的資源。由于現(xiàn)代工作的緊湊,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過短,從而產(chǎn)生虧欠心理,對于孩子部分的不良情緒和無理需求,一味地滿足,使得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行為習慣,阻礙其正確認識自我與所處世界。短時間內(nèi),在父母的保護下不會產(chǎn)生太大影響,但從長期發(fā)展上來看,以我為主的認識不利于孩子未來人際關系的相處。想要改善,需要從家庭教育、校園教育入手,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我欲望,學會尊重他人,懂得換位思考,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對于自我與世界之間關系的不良認知,進而擁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1.幼兒問題行為分析
(1)幼兒問題行為界定
幼兒問題行為在學術領域有眾多的理解和分析,眾多專家學者從多個角度去解讀。主流觀點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生理,家庭,社會等多方因素影響,幼兒出現(xiàn)自我不可控制,且具有反社會,破壞性,分裂性的不良行為,違背了常規(guī)幼兒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要求。幼兒問題行為極度的妨礙了幼兒的在年齡段內(nèi)的生理與心理的發(fā)育,對其家庭生活品質(zhì),校園教育質(zhì)量造成影響,更有可能成為成年后心理疾病與不良行為的根源。當幼兒出現(xiàn)相關行為特征時需要家庭,學校及時進行介入,對幼兒問題行為進行及時的干預。通過多層次的方式了解問題形成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從根源上去糾正幼兒問題行為。
(2)幼兒問題行為成因
第一,生理性原因。
幼兒生理方面的原因,在發(fā)育過程中身體的各項生理特征和個人性格特點逐漸顯現(xiàn)。隨之而來的是在特殊環(huán)境下,問題行為的發(fā)現(xiàn)。例如,在生理發(fā)展階段,有些幼兒自身的聽覺延緩,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思維反應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也就導致了幼兒在適應環(huán)境,學習方面與正常的適齡兒童就會有著先天的差距。當生理上的差異導致幼兒無法積極融入生活環(huán)境時,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將會成為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反饋或是幼兒對于自我保護措施。孩子先天的性格是比較軟弱,對家庭的依賴程度較高也會導致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具有性格比較緩慢,嬌氣特質(zhì)的幼兒,受到一定的刺激后,由于天性使然的因素較為容易出現(xiàn)大聲哭喊,擊打他人等的問題行為。個人性格很大一部分決定了幼兒對于外界刺激的反應態(tài)度。便向暴躁或軟弱的個人性格對于幼兒的發(fā)展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但可以通過后期生活的不斷改變。
第二,家庭原因。
家庭因素方面包括父母行為習慣和家庭氛圍。幼兒個人的認識與行為的形成是在同父母的交流,生活過程中,不自覺的模仿父母的行為并逐漸確立自我初始的定位。因此父母的行為,語言將會成為幼兒接觸世界的橋梁,并影響幼兒的對世界的對待方式。假設家長在生活過程中,由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養(yǎng)成了不良的情緒宣泄習慣。辱罵,毆打等方式都會使白紙一般的幼兒涂抹上暴力的不良色彩。受到父母暴力對待的幼兒,個人的行為受到暴力因素的影響。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qū)ㄟ^暴力行為進行不合理宣泄。假若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過于的溺愛,甚至采取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的方式。長期以往會使得幼兒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對自我進行錯誤的定位。當外界反饋與幼兒個人預期產(chǎn)生違背時,錯誤的個人定位將會使幼兒產(chǎn)生哭鬧,打鬧等行為迫使父母或他人采取滿足其意愿的行為。父母對孩子行為的過度干涉,總是以父母的身份迫使孩子聽從指令。這樣的幼兒則會產(chǎn)生依賴,撒謊,將自我位置擺放過低的心理。家庭原因是決定幼兒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夠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同時也決定著幼兒的發(fā)展方向。父母為孩子所營造的家庭氛圍就是孩子生長的土壤,用怎樣的培育方式?jīng)Q定著孩子的發(fā)展方向。
第三,社會原因。
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校園因素,玩耍環(huán)境,以及其他的外界原因。校園環(huán)境,教學內(nèi)容,教師對待幼兒的方式,態(tài)度,教師個人的行為習慣,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校園內(nèi)不適當?shù)脑O計,教學內(nèi)容超過幼兒學習限度,教師對于幼兒突發(fā)情況的不當處理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使初到校園的幼兒對校園,教師產(chǎn)生抵觸,焦慮,不安等心理。更有甚者可能造成孩子應激性行為的產(chǎn)生,對自身和他人產(chǎn)生傷害。幼兒階段的孩子,玩耍也是其成長的手段之一。成長階段內(nèi)游戲,玩伴的缺失也會導致幼兒性格變得孤僻,不愿和他人交流。新時代下,各種媒體不斷發(fā)聲,幼兒通過手機,電視,動畫片等多種渠道接受信息。各種不良的信息,不當言論和行為都可能被沒有分辨能力的幼兒模仿,從而造成各類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
2.幼兒問題行為矯正策略
(1)家庭方面
家庭是幼兒階段接觸最多的環(huán)境,父母是現(xiàn)階段接觸幼兒最久的人,幼兒教育需要從家庭教育入手,父母應重視家庭中自我語言、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認識孩子幼兒階段的各種性格特質(zhì),合理宣泄自我在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幼兒階段幼兒并不具有判斷、分析能力,因孩子調(diào)皮、頑固而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不在孩子面前直接表現(xiàn)出來,通過和孩子認真的溝通交流,積極勸導,讓幼兒自我感受到自身的不合理之處,讓孩子主動改變自己。父母要真實表達自我開心、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帶動孩子學習、閱讀,營造出融洽、自由、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使孩子能有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huán)境。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應該是和諧、融洽的,幼兒往往是敏感而又脆弱的,父母一旦產(chǎn)生矛盾,孩子都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家長應通過積極的溝通交流代替和設置冷靜期的方式替代對家庭物品的摔砸和對彼此的辱罵,盡最大的努力減少家庭氛圍的突然變化對于孩子精神上的沖擊。雙方在矛盾緩解之后,也應該恢復當初融洽的家庭環(huán)境。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通過向孩子解釋父母產(chǎn)生矛盾的原因,加強孩子對于情感的理解,增強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假設因為其他因素,孩子產(chǎn)生了問題行為,作為家長首先保持冷靜,積極介入,找到根源,對癥下藥,從淺到深,從孩子的生活方方面面入手,積極與孩子溝通交流,找到問題的根源,妥善進行處理。如若父母找不到原因,可以向醫(yī)院或心理機構尋求幫助,父母不能夠?qū)⒋俗鳛椤靶邜u”的事情避而不談,也不能把此作為談資到處說道,這樣的做法容易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以溫和的態(tài)度保護幼兒脆弱的自尊心,真正優(yōu)秀的處理方式是“潤物細無聲”,讓孩子在家庭溫暖、有愛的環(huán)境,逐漸恢復活力,找到成長的新狀態(tài)。
(2)學校方面
在校園教育方面,校方需要率先保證教學設施和環(huán)境、教學內(nèi)容適合幼兒階段的幼兒進行學習。對于教師,各部門工作人員招聘方面要嚴格把關,杜絕有問題的人員借職務之便對幼兒產(chǎn)生傷害。對于校外人員進出校園,嚴格把控,認真登記。在教學內(nèi)容選取上,以溫和、和諧、積極的內(nèi)容為主,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正能量的種子。對于教師而言,嚴格要求自身在校的語言、行為習慣,同幼兒相處需先明確幼兒的性格特點。以教師的身份包容教學過程中孩子的頑皮、吵鬧、害羞的特點,發(fā)現(xiàn)孩子的可愛、善良,以大朋友的身份同孩子們相處,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假設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打架、撒謊等幼兒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教師禁止使用暴力、孤立的手段進行教育,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規(guī)則上適當采取懲處措施,讓孩子逐漸意識到自我的錯誤和校園規(guī)則的存在。例如,取消幼兒評選優(yōu)秀的方式,讓幼兒自我認識到這是由于自身錯誤的行為導致,評選優(yōu)秀的資格與自我行為相互關聯(lián),只有控制自己的行為才能把評選優(yōu)秀的資格緊緊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幼兒及時改正自我錯誤后,教師也可以給予一定鼓勵。同時教師與家長積極溝通交流,使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形成聯(lián)動。教師要了解家庭情況,及時給予孩子更多的關照;家長要了解校園情況,時刻關注孩子動態(tài),預防相同錯誤的再次發(fā)生,雙方共同幫助孩子的成長,助力孩子建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3)媒體導向
新時代下,幼兒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變得多樣化,從電視、電影為主傳統(tǒng)媒體到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的轉(zhuǎn)變,導致了眾多不適合幼兒接觸的觀念和影音作品,顯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幼兒爭相模仿其中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家長應該及時控制幼兒使用手機的時間,校園教育應該對不正確的內(nèi)容進行剔除,有關公司應該對內(nèi)容進行及時的分類處理,相關部門應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當家庭、校園、社會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在發(fā)現(xiàn)幼兒問題行為后,采取適當措施及時改正,推動幼兒成長發(fā)展,共筑美好的明天。
3.結(jié)束語
幼兒問題行為是各個家庭、校園普遍存在的問題,多方的錯誤認識和不當做法導致幼兒失去美好未來,家庭失去美好的期待,社會承受一定損失。想要幫助幼兒改正問題行為,需要家長正確看待幼兒教育,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認真對待孩子每一次吵鬧,采取合理的方式處理,孩子和家長能夠共同成長是最好的模式;校園應該成為孩子獨立于家庭成長的環(huán)境,教師以和藹可親的形象幫助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減少問題行為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社會還給孩子一片純凈成長的藍天,減少對于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新時代下,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到時代帶來的便利,卻又成為這個時代獨特生活的存在。
參考文獻
[1]葉君婭,張文.城鄉(xiāng)幼兒教育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及矯正策略[J].動漫界:幼教365,2017:67
[2]王艷娜.淺談中班幼兒常見問題行為及矯正策略[J].好家長,2018 (39):103-103
[3]許麗.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矯正策略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8(02):61
[4]張莉.培智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矯正的策略探究[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03):215-216
[5]張晶.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少先隊活動實施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2019
[6]張政.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8(09):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