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埔縣虎山中學 劉海象
線下文言文教學,大體上以讀背文段、串講字詞、積累文言詞句和文化常識為主,方法老套,缺乏新意,老師需要不斷督促學生,以提升教學效果。而線上文言文教學則不同,由于資源豐富,可供借鑒的方法較多,比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因為信息太繁雜,干擾學習的因素比較多,學生又缺乏監(jiān)督,教學效果雖存在優(yōu)異表現(xiàn)的可能,但從具體實踐來看,其實也不盡如人意。筆者將針對線上教學的特點,立足于文言文教學的實際,談談文言文線上教學的利與弊。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fā),讓世人始料未及又措手不及,雖然我國很快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爭分奪秒進行復工復產(chǎn),但考慮到教學的實際情況,國家發(fā)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于是線上教學便成為了一種新鮮而且受人期待的教學方式。而且,多年來世界網(wǎng)絡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特別是直播平臺技術的成熟與完善,讓線上教學具備了可能性。同時,多年以來,中學文言文教學存在一個困境:學生普遍花了很多時間去讀去記,但是文言文的考試成績又不見得理想,甚至坊間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周作人”的說法,可見文言文教學的尷尬處境。究其原因,大抵是文言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jié)、文言語法也與現(xiàn)代漢語語法有區(qū)別、老師的教授方法陳舊老套等,且受限于經(jīng)濟條件、校園管理等因素,學生對文言材料不能做到信手拈來,信口說來,教學效果自然難于保證。基于上述原因,線上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甫一出現(xiàn)就承受了很高的期待。
相較于線下教學,線上教學有很多便利的條件:第一,資源豐富。例如,在學習文言文名篇《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時,學生可以收看(收聽)朗讀的音視頻,甚至觀看電影《孔子》以增進對文章背景的了解,進而選擇“清北名師”講解授課,集娛樂與教學于一體,可謂“圖文并茂,聲色并舉”。第二,隨時隨地。網(wǎng)絡打破了時空界限,學習不再囿于課堂和時間表,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軟件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和空間使用,幾乎做到隨時學、隨處學。所以,據(jù)了解,線上教學期間,很多學生學習的時間和地點是不固定,隨意性非常大。第三,成本低廉。不用常規(guī)教學所需的設備,甚至不用老師,很多網(wǎng)絡資源可供免費使用,于是很多家長和學生在線上教學一開始時覺得找到了一條捷徑,以為自此走上了學習知識的高速公路,對之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一是線上資源雖然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數(shù)據(jù)信息繁雜,篩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對篩選者的學術水平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會識文斷句,還要能去偽存真,分辨善惡。所以很多學生在線上教學一段時間之后,當新鮮感退去,剩下的便是茫然和無助。二是管理真空,無法保證效果。學習者往往年紀偏小,自控力不足,若任由其自由發(fā)揮,則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誤入歧途的情況,學習效果無法保證。三是線上教學表面看似成本低,甚至很多免費資源,但珍貴的資源往往需要付費,相較于線下教師教學,成本反而會更高。
線上教學看似美好,實則存在諸多影響因素,與起始時太高的期待相對應的,是實行過程中面對孩子日漸散慢的學習狀態(tài)時家長的抱怨和老師的無奈。曾經(jīng)被寄于取代傳統(tǒng)教學厚望的線上教學、曾經(jīng)被人鼓吹是新世紀主流學習方式的網(wǎng)課,在這場預演中盡顯尷尬。特別是線上文言文教學,無論是文言詞匯的積累還是文言語段的記誦、無論是文言背景的了解還是文言素養(yǎng)的形成,除了極個別自覺性較高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幾乎為零,以至于返校復學后,大部分學校都被迫“回爐再造”。面對如此不堪的結果,我以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將線上教學當成線下教學的一種輔助或參考的手段,或可相得益彰,事半而功倍。但絕不可聽之任之,絕不能有以為取代線下教學的愚蠢想法。所以,面對信息化大潮,教學除了大膽接納新技術,還應保持一份清醒和堅守,應以學生成長為出發(fā)點,合理運用便利的信息技術,切實做到善假于物,物為我用,才能將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