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燕
摘 要:一直以來,學校和家長都特別重視小學生知識的傳遞和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卻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面對小升初學習壓力過大,容易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細心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任何的情緒波動,要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82
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社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漸重視起來。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和家長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面對小升初,在學習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需要教師及時分析原因,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一、小學高年級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小學高年級學生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面對小升初沉重的學習壓力,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也是正常的。班主任是除了家長以外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的,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生活環(huán)境、學習情況等方面都十分了解,班主任能通過學生的情緒波動和學習成績的起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找出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小學高年級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有時比較敏感,遇到事情容易鉆牛角尖,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和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成為衡量學校、教師、學生的唯一標準。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不追其根源,通常是以批評或懲罰的方式進行教育,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學生產(chǎn)生不良心理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的原因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和教育方法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大多數(shù)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補習班,孩子被家長的期望壓得喘不過氣來,產(chǎn)生緊張,甚至恐懼的心理。還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所有有關教育的問題都是教師的事,與家長無關,他們只要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不同的家長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心理上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影響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二)學校的原因
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和教師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也是看成績的高低,而并不是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優(yōu)劣。學校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教授,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導致學生出現(xiàn)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有些學校流于形式,開設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在課程表里可以找到這門課程,卻缺乏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授課,心理健康課不是上自習課,就是被其他科任教師占用,開設這種有名無實的心理健康課毫無意義。由于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他們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會一味地進行批評和懲罰,阻礙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三)社會的原因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普及,本來這對學生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查詢一些學習資料,有利于他們學習的進步。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互聯(lián)網(wǎng)雖然能促進學生學習,但是網(wǎng)絡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內(nèi)容,經(jīng)常接觸這些內(nèi)容,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正向發(fā)展
小學生本身缺乏對事物的評判標準,因此會下意識地模仿大人的言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這一點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較為明顯。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的教師,當然是他們的重點模仿對象之一。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都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展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一面,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每天都精力充沛,好像總是有用不完的勁。其次尊重、信任自己的學生,這樣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才能和諧。再次是提高自身素質(zhì),不講臟話、不踐踏草坪、不亂扔垃圾、節(jié)約用水用電等。最后注重自己的言行和穿著,不穿著奇裝異服,不把個人情緒帶進課堂。教師用自己的言行來感染學生,讓學生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構建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是用嚴肅的表情和嚴厲的態(tài)度讓學生懼怕,從而聽從教師的話。用這種方法在學生面前建立威信,會讓學生疏遠教師,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敢跟教師溝通,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好像出現(xiàn)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把原本應該是一體的硬是分成了兩個部分。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溫和的話語跟學生交流、溝通。平時多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和性格特點,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教師能給予細致的講解;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像朋友一樣給予安慰和勸解,盡自己所能地給予幫助。教師要尊重、關愛自己的學生,更要懂得聆聽學生的心里話。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既是他們的教師,可以傳遞知識給他們,也是他們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主動把自己的心里話跟教師分享,教師才能更早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健康成長。
(三)提高師德修養(yǎng),豐富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
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素質(zhì)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素質(zhì)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為此我們要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心理問題和事件,教師才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fā)展。相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教師,很難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學生。所以,要想真正深入、有效地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重視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
(四)班主任要教授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學生要懂得如何自我調(diào)解,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放松。雖然緊張是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但是經(jīng)常保持緊張狀態(tài)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從緊張的狀態(tài)下放松下來并不難,可以適當?shù)刈鲆恍w育運動,或是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保證充足睡眠等。其次,要讓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梢哉医處?、心理輔導教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不愿意跟別人談論自己的事情時,可以通過寫日記或是周記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nèi)心的煩惱與快樂,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學生的隱私,翻看學生的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擔心自己的內(nèi)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最后,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并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五)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班主任只有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才能進一步地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這就要求每一個班主任要做到經(jīng)常深入班級,利用適當?shù)臋C會和場所,融入學生中去,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于有些學生比較內(nèi)向,難以向班主任敞開心扉,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班主任可以通過設立班級信箱的方式,讓那些不敢當面跟教師表達想法的學生,把想對教師說的話或是想給教師提的意見以書信或是小紙條的方式,投遞到信箱中,可以不署名,班主任定期打開信箱閱讀學生的信件,與學生談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卻不盡相同,有的是受家庭影響,有的是友誼出現(xiàn)了問題,還有的是學習方面的問題等,這就需要教師逐一了解。通過與學生談心,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不健康心理,進一步分析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給予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通過言傳身教,構建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師德修養(yǎng),豐富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教授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正向發(fā)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踏踏實實、穩(wěn)扎穩(wěn)打,它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始終懷著一顆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的心,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人格的和諧發(fā)展,為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吳銀霞.淺談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12).
[2]張少連.掌握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做好班主任工作[J].神州,2018(19).
[3]王君秋.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策略[J].學周刊,2016(3).
[4]韓彥江.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6(2).
[5]李昕.當代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