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柯
摘 ?要:作文是語文學習的綜合表現(xiàn)形式。學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素材累積上,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會不夠靈活和變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對于素材處理的教學往往也是有限的。素材處理是很多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所以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認真思考如何提高學生面對不同題目時素材的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和知識運用水平,讓學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策略。本文以七至九年級部編版教材為藍本,從課本出發(fā),提出一些教學與學習策略,希望為廣大教師朋友有所助益。
關鍵詞:中學教育;有效教學策略;作文教學;學習策略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學生習作的要求是:“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背踔须A段,無論是在寫作能力還是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意義上相較于小學已經(jīng)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也明確規(guī)定了在寫作過程中要注重素材的搜集,對作文要修改加工,這就要求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有義務為學生教授必須和有效的作文素材處理方法。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綜合表現(xiàn)形式,學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素材累積上,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會不夠靈活和變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對于素材處理的教學往往也是有限的。素材處理是很多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所以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認真思考如何提高學生面對不同題目時素材的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和知識運用水平,讓學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策略。
本文以七至九年級部編版教材為藍本,從課本出發(fā),提出一些教學與學習策略,希望為廣大教師朋友有所助益。
一、作文素材處理教學的意義
(一)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作文作為學生語文知識累積與運用能力的綜合性表現(xiàn),是檢查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程度的有效方法,也是各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作文也是學生思想感情、心理狀況、學識水平的綜合表達,有經(jīng)驗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作文來判斷學生很多問題,作為語文教師重視作文教學是有效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
(二)作文素材處理教學的重要性
很多學者在研究時,教師在一線教學時,都非常注重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累積,甚至有些教師會讓學生去記憶,背誦大量素材,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教學實踐都已經(jīng)認識到了作文素材累計對于所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但其中各方都有所忽略的是每個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處理能力不同,每個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思維模式不同。單一的作文素材累積并不能滿足學生有效運用這一條件,所以在教學中重視對作文素材的轉化處理,是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面對教學難點。
二、中學作文素材教學與運用現(xiàn)狀
就當前的語文作文教學而言,教師主要將教學重點和內容集中在作文的技巧、行文方式、結構、寫作方法等知識性內容,作文素材累積方面教學內容較少,層次也較淺。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缺少合理的作文教學課,無法進一步開展有層次的教學和深度教學。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了學生的作文素材的積累大多依靠學生課外閱讀或自主實踐,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也并不是每一個學生的愛好。而且在沒有指導下的閱讀,素材累積效率比較低,或者教師的指導教學有限,對學生的影響較小,學生學習不得其法,造成了一定的學習負擔。同時,一些國內學者的研究調查也表明了中學生大多數(shù)認同作文素材累積的重要性,但同時認為自己累積素材較少,在習作運用時存在很大問題。很多學生的應對方法就是背誦更多的素材。這種方法學習效率低下,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也很難有學生可以堅持,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素材累積后無法歸納,無法內化,在運用時簡單堆砌。
三、中學作文素材教學現(xiàn)狀原因分析
(一)缺乏相應的教學
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很多語文教師要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擔班主任工作,很多班主任工作需要在課堂中進行,這無形中就壓縮了語文教學學時。同時,很多老師在授課安排上,沒有給出足夠的作文教學時長,所以往往會壓縮作文教學內容,對于作文素材的處理教學自然也就不足。很多教師的指導方法就是提供統(tǒng)一的素材本,讓學生抄錄或者自主閱讀。這些素材本經(jīng)年不變,方向明確,內容死板,導致學生不具備處理作文素材的能力,特別是對于即將面對中考的學生,如果他們還沒有習得作文素材的處理方法,便無法高效獨立完成作文的修改與加工,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成長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教學重視不足
很多語文教師在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教學內容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時,更加注重學生的知識性累積,而非能力性成長。通過模板化的作文教學讓學生快速掌握習作方法,用應試教育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導致學生在習作時面對新素材或者新題目無從下手。這種教學沒有辦法培養(yǎng)出學生靈活運用作文素材的能力,不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欠缺
作文素材處理教學是比較細化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精力有限,對于精細化的要求教學大而化之,沒有進行深一步的研究,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
(四)學生發(fā)展水平不同
中學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每個人的成長水平與發(fā)展水平不同,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受到了自身和外界條件的限制,在這一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都處于極大的變化中,所以需要一定邏輯與信息處理加工能力。作文素材處理可能是對一些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作文素材多角度的挖掘,呈現(xiàn)出個人色彩,不僅需要學生學習處理方法,還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思維能力。
四、如何提升中學生靈活運用作文素材的策略研究
(一)需要提升作文素材教學重要性的意識
教師首先要提升自我,認識到作文素材教學對于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家長也要認識到學生閱讀,素材積累與運用的重要性,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與時間。
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教師要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論、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比如說,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觀看一些人物小傳、歷史人物背景故事、成語故事等等,比如以身作則,多寫范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赫爾巴特四段教學法指導學生作文素材累積等。
再者,要抓住時機進行寫作指導。進入校園之初,是初中生建立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如果在學習的開端,就得到有效的教學指導,可以幫助中學生快速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教師抓住這樣的時機進行寫作指導將會事半功倍。以部編版教材為例,七年級上冊每個單元課后都有寫作課程,分別以《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為主題,教師可以以此為教學中心,開展專題作文素材累積和分析。第一單元《熱愛生活、熱愛寫作》主題以課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為核心,拓展閱讀相關文章,從課文仿寫入手,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萬物,進行素材練習寫作,讓學生從課本出發(fā),抓住寫作時機,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優(yōu)秀文章的寫法,還能鞏固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
(二)深挖課本素材
同一個作文素材可以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不同的作文題目可以使用同一素材,其關鍵在于如何進行處理。以范仲淹為例,九年級上冊的岳陽樓中的范仲淹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士大夫,而在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君子自強不息中范仲淹斷齏畫粥,其主要表現(xiàn)出來的是自強不息的品德。那么作文素材教學就可以以范仲淹為中心,進行多方面的挖掘,比如范仲淹在為地方官之期間愛民如子;在與西夏作戰(zhàn)中用兵如神;在朝中主持改革時一心為公;在提攜后進時傾盡所有。如果每一個作文素材都可以挖掘出不同的關注點,學生只要充分整理、歸納、內化,一個素材比起背誦十個素材都要有用。
部編版教材每個學期有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圍繞這些主題,教師可以開展班會、主題學習、主題閱讀等多種活動,也可以要求學生在圍繞綜合性主題進行作文素材整理。綜合立體化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深挖素材,充分掌握同一素材的方方面面,自然可以靈活運用。同樣以九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君子自強不息為例,課本以認識內涵——認識人物——演講為活動線索,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的指導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緊跟文素材教學,首先,認識內涵時累積相關古詩文名人名言名句,完成淺層素材累積;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名人名言、古詩、古文去搜集相關的人物素材,進一步整理歸納、分析、內化,形成綜合性作文素材;最后運用素材完成演講稿的撰寫。通過不斷的累積練習,可以加深學生運用能力,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三)來源于生活的素材運用
作文是反映學生真實生活和精神心理的表達,中學生在寫作文時取材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小事物是幫助他們累積生活素材重要手段,但是素材累積后很多學生無法靈活運用,在使用時出現(xiàn)了問題。中學生作文有很大一部分是敘事文,其情感性是文章的中心,生活的素材我們要突出其情感。原生態(tài)的素材,可以進行多方面的闡發(fā),角度的選擇,寫作方法的側重運用,首尾段、過渡段的處理,都是處理素材的途徑。
比如說楊絳的《老王》就是生活素材的良好運用范文,教師要求學生對這兩篇課文段落進行仿寫,讓學生學會運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言語描繪生活瑣事,通過生活瑣事來靈活表達喜怒哀樂,是學生可以自如運用作文素材的表現(xiàn)。需要注意的是,年紀較小的學生很難理解文章中微妙的情感。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文章情感,在作文教學時,也要引導學生挖掘素材中的情感元素,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百變的作文題目靈活運用素材。
五、總結
無論是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是語文學科考查的方向考量,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在作文表達中對于素材的靈活運用有所欠缺,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作文素材多方面多層次的挖掘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靈活運用作文素材。教師要在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文素材處理指導,以課本為中心,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與思維發(fā)展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最終達到靈活運用作文素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龔靜.聯(lián)通生活探尋因果——作文素材與構思方法訓練實踐[J].中學語文教學,2015(2).
[2]許令周.基于“命題網(wǎng)絡”理論的作文素材積累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16(6).
[3]唐遙.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議初中作文中的素材積累[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2).
[4]林凌,彭韜.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理論體系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7(7).
[5]歐惠玲.初中學生作文素材積累路徑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3).
[6]陸國豐.作文素材應突顯多樣性與創(chuàng)新性[J].中學課程資源,2018(9).
(作者單位:新安中學(集團)初中部,廣東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