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榮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小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及高素質道德品質。小學道德素養(yǎng)及法治觀念教育工作的開展,要高效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涵養(yǎng),讓學生提升對法律規(guī)章制度的認知,將學生所學與實際相結合,改變小學生缺乏素養(yǎng)的消極現狀,在教育改革及核心素養(yǎng)教育前提下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的伊始,也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基礎,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具備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淡薄,對事物發(fā)展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不僅肩負著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更是學生未來發(fā)展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刻不容緩。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升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與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立足學生生活,從生活入手實施教學
道德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道德的保證,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小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道德與法治的培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務必做到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杜絕按照課本照搬的教學方式。道德與法治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應當將教材教育目標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真正落實課程轉型,切實立身于學生全面發(fā)展中,從學生視角出發(fā),規(guī)范學生道德,提升學生法治觀念。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學生《安全記心上》這一課時,我會首先詢問:“學生都是采取何種交通方式上下學的?從家到學校要經過幾個路口?”然后將不同學生的出行方式做成統計圖,讓學生更加直觀看出哪種交通方式最普遍。接著讓采用不同交通方式的學生分別簡述用這種交通方式出行的優(yōu)勢和缺點以及安全性。教師可以采取情境還原,讓學生飾演觀過馬路的情景,并將紅綠燈交通規(guī)則編成歌謠教給學生,有利于學生銘記,并通過情景還原應用,加深學生對交通規(guī)則的記憶,告誡學生行人要走斑馬線,看到年紀較大腿腳不方便的老人要懂得尊重和幫助。通過息息相關的生活中過馬路的片段,能夠引起學生對安全交通的重視,也能夠幫助學生在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建立責任心和使命感,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加強學生法律意識。
二、運用信息技術,借助其特點組織教學
信息時代的蓬勃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電子設備走進了家家戶戶,多媒體教學也逐漸成為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將抽象刻板的知識概念變得更加直觀,也能夠通過視頻動態(tài)播放演繹將教育理念傳達出來,達成教育目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也需要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相結合,以多媒體為媒介,通過現代技術教學的有效應用,將道德知識與法律知識灌輸到學生學習中,為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教育體驗,在教師不斷促進和引導下,加強學生對道德和法律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自我素養(yǎng),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青年。
例如,在教授學生《生命最寶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留下一個疑問:“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嗎?”,學生在發(fā)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新生嬰兒孕育誕生的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到媽媽偉大無私的愛之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生命來之不易,自己不僅是一個個體,同時也是母親生命的延伸和傳遞,借用視頻來傳達生命的寶貴價值,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說出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由此及彼,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的生命都需要大家一起維護。教師將互聯網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有序整合,幫助建立學生人生觀、價值觀。
三、引入小組合作,相互交流中開展教學
小組學習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學生之間也能夠通過交流溝通獲得更融洽的同學關系,加強班級凝聚力和榮辱感,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會讓學生看到了學習的實質內涵和價值,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在彼此學習道德與法律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我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讓學生對《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時,把學生有效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過程中,立足學生個性化特點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知識學習體驗。教師完善小組合作劃分之后,為學生帶來良好的知識學習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針對生活中的法律事件進行有效的分析,每一個學生能夠針對具體法律內容有效展示和重點研究,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提供準備,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擁有了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完美構建認識之下,學生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成長陣地。最終,學生擁有釋放自我的機會和空間,實現自我發(fā)展和進步。
總而言之,從小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關鍵意義,學生是未來時代發(fā)展的接班人,增強法治意識,提高道德水平是拉動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相信在法治社會,學生素養(yǎng)和人民整體素質水平也會走向新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 王丹丹.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 2020(12):2.
[2] 侯多兵.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J]. 南北橋,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