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平
[摘要]希沃白板是一款集傳統(tǒng)多媒體功能于一身,并且具有強大交互功能的教學軟件,它具有書寫、拍照上傳、拖曳、放大和蒙層等功能。利用希沃白板,能有效轉(zhuǎn)變課堂模式,變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式課堂模式為以學生為主的生動式課堂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诖耍恼略O計了有針對性的三維目標,對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的史實教學、史能教學和史趣教學進行了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
[關鍵詞]希沃白板;核心素養(yǎng);史實教學;史能教學;史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34-0070-02
在眾多的多媒體軟件中,希沃白板以其強大的針對教學場景設計的互動功能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希沃白板具有在白板屏幕上書寫、擦除、拖拽和放大等功能,還能配合相關的軟硬件,如班級優(yōu)化大師、希沃授課助手和視頻展臺等增強教學效果。在高中歷史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shù)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一定的改變。下面,筆者結(jié)合人教版必修l《辛亥革命》一課談談希沃白板與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機融合的心得體會。
核心素養(yǎng)是對傳統(tǒng)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繼承和發(fā)展,所以筆者在設計本課的三維目標時更多考慮的是在希沃白板這一多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結(jié)合《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說明》中對本課的相關要求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相關說明,筆者將本課的三維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與技能:識記中國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時間軸和地圖,激活學生的知識。利用希沃授課助手的實物上傳功能展示學生在時間軸上梳理辛亥革命過程的成果,利用希沃白板的畫線、放大鏡功能,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辛亥革命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掌握辛亥革命過程的基礎上,利用希沃白板的趣味分類功能,將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最終結(jié)果加以區(qū)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通過文字史料幫助學生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nèi)容和意義,通過文字和圖片史料評價辛亥革命,在希沃白板屏幕上圈畫、提煉有效信息,多角度概括整合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等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孫中山先生甘于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中國民主革命事業(yè)的高尚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維目標制定后,在教學活動中最關鍵的就是將有關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位。
一、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的史實教學
史實,即歷史事實。《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目標中要求: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lián)系的;知道劃分歷史時間和空間的多種方式,并能夠運用這些方式敘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gòu)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可見,史實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0年江蘇歷史高考曾對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進行過考查,結(jié)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的時空觀念不強。
基于此,筆者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根據(jù)《辛亥革命》一課的內(nèi)容,按照時間軸自主梳理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如圖1所示:
學生在時間軸上自主梳理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后,通過小組合作對答案予以完善。筆者鼓勵學生自主展示學習成果,通過希沃授課助手的拍照上傳功能將學生的成果展示在白板屏幕上,組織學生對這些成果進行糾錯完善。這種教學活動更為直觀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成果及其不足,從而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觀念。
為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筆者精選了《辛亥革命形勢圖》,提供了“武昌起義——革命擴展——成立民國——遷都北京”的線索。指導學生在觀察《辛亥革命形勢圖》后,主動上講臺,在希沃白板中將《辛亥革命形勢圖》中的武昌、南京和北京三座城市圈起來,并用帶箭頭的直線連接起來,最后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將重要城市放大,以加深學生的空間概念。在希沃白板上利用時間軸和《辛亥革命形勢圖》進行教學,典型地體現(xiàn)了以時間為經(jīng)、空間為緯的教學理念,立體式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空觀念。
二、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的史能教學
史能,即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包括整理歸納史實的能力、解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和探究歷史真實的能力。對于學生史能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功在平時,潛移默化地加以培養(yǎng)。筆者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有多處對學生的史能進行培養(yǎng)的教學活動,其中要求學生結(jié)合五則材料來客觀評價辛亥革命最為明顯。這一教學活動是在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進行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
該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在個體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小組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計時功能,給學生設定了8分鐘個人思考、小組合作和整理答案的時間。希沃白板中的倒計時功能迫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對本教學活動順利完成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以下是筆者為學生精選的評價辛亥革命的五則材料:
材料一 “民國之政治,比之滿清尤為不及。…把持國事者,均系軍閥武人,爭權(quán)奪利,禍國誤民,有國家共和之名,無國家共和之實。”人民“尚未見享有真正共和之幸?!薄?/p>
——孫中山
材料二 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
——《欽定憲法大綱》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中華民國之主權(quán)屬于國民全體。
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yè)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中國工廠使用的蒸汽動力,1913年為43448馬力,1918年為82750馬力,約增加1倍。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資料》
材料四 清帝退位使“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一種時代意識。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軍閥張勛擁載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復辟丑劇草草收場。
——黃炎培《我所親歷的辛亥革命事實》
材料五 民國建立,引發(fā)了以傳統(tǒng)政治的舊有理論與價值體系的松動,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足、青年離家、自由戀愛、神位被黜、洋貨暢銷、西學昌盛。
——張豈之《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
材料一體現(xiàn)的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材料二至五分別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和習俗方面評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這樣多角度評價史實,有益于學生唯物史觀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上述五則材料,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并使用希沃白板的畫筆功能對關鍵信息進行圈畫、歸納整合,然后在希沃白板上展示研討成果,培養(yǎng)了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yǎng)。
三、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的史趣教學
史趣,即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利用信息技術(shù)進行史趣教學,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自主梳理辛亥革命主要過程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一個利用希沃白板的課堂活動功能進行趣味分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即要求學生快速將“成立中華民國”“清帝退位”“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臨時政府遷往北京”這五個對象按照成果和結(jié)果進行歸類。這利用了希沃白板強大的交互功能。學生在希沃白板界面上將上述對象分別拖到辛亥革命成果和結(jié)果的類別中,符合條件的就拖進去,不符合條件的則拒之門外。這樣就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辛亥革命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從課堂反饋情況來看,這種互動教學充滿趣味,很受學生歡迎,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應多加應用。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實則對學生的歸納能力進行了一定的考查,對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進行了一定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在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開展歷史教學,體現(xiàn)了當今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高中歷史教師應主動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信息素養(yǎng),將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實需要進行有機結(jié)合,更好地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建明.淺談歷史史料對培養(yǎng)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2):127-128+131.
[2]馮寧.讓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從《辛亥革命》一課談起[J].基礎教育論壇,2017(36):19-20.
(責任編輯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