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 結構化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近年來,結構化閱讀逐步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通過“1+N”閱讀模式,能讓學生對這種閱讀方式更有興趣。本文將立足于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情況,分析如何將“1+N”閱讀教學模式和思維導圖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實現高效閱讀,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閱讀教學新思路。
【關鍵詞】 小學語文;結構化閱讀;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開展結構化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具體的閱讀活動中,圍繞一個主題乃至幾篇文章進行積極思考,并獲取閱讀經驗與技巧。新課改背景下,結構化閱讀是義務教育手段創(chuàng)新的具體展現。小學階段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利用諸如“1+N”閱讀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圍繞單一的課文開展閱讀教學,很多小學生要在多節(jié)課中掌握數量有限的生詞、新詞,這種教學方法效果不佳。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能達到教學目標,但很難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教學困境,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精簡做題數量,閱讀優(yōu)質的書籍。其中“1+N”的結構化閱讀方式就是很好的教學方法。所謂“1+N”結構化,就是從閱讀材料的“1”(閱讀材料中的議題)出發(fā),具體分析“N”(相互關系密切的多篇閱讀材料),讓學生掌握同類型閱讀材料答題技巧與思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1+N”結構化教學的具體應用
1.立足于課堂,運用思維導圖建構內容
結構化閱讀需要充分利用好“N”,讓學生增強閱讀經驗。首先,教師應鼓勵學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閱讀目標,從整體上搶先掌握閱讀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中的生僻字、詞等并進行標注,高效率地完成閱讀。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速讀,既快又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教師合理利用小工具可以讓學生對結構化閱讀更感興趣,例如,“閱讀表”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預習效果。閱讀表可以為小學生提前規(guī)劃好課文主要內容、精彩的好詞句以及閱讀材料重難點,學生在閱讀后可以將這些內容填進去,教師通過課堂小競賽,讓學生高效完成閱讀學習。例如,課文《草船借箭》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一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觀看相關視頻片段,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了解該課內容,并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要求學生標注生僻字、詞、句,并通過閱讀表全面分解該課內容,用思維導圖呈現課文主旨、時代背景等重難點問題。
2.補充素材,運用思維導圖延伸主旨內容
受到篇幅的限制,很多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都是節(jié)選。例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就是長篇小說《紅樓夢》中的選段。由于課文只有幾百字,很難展現《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鴻篇巨制。學生由于不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對鳳姐有些“瘋癲張狂”的行為感到不解,尤其對她時而大笑,時而哭泣的表演式出場感到匪夷所思。這就需要小學生對《紅樓夢》全書有所涉獵,從而把握作家曹雪芹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悟。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本中的“1”,往往要尋找很多的“N”去輔佐、驗證文章主旨,再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延伸內容,讓學生掌握段落大意。例如,學生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如果學生了解廣大底層人民的不幸境遇,理解剝削階級的殘酷與剝削本質,就能透過熱鬧淺顯的童話故事表面看到作者表達的深層含義。教師也可以運用其他課外背景知識對課文加以擴充,例如,為學生講解安徒生所處時代的背景和典型歷史事件等。
3.組織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為了讓學生對結構化產生更多興趣,教師要努力增設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烏鴉與狐貍》一課時,教師可以舉辦童話故事大賽。教師確定活動日期,并選出活動主持人,學生分小組討論,看看大家都掌握了哪些課本內外的童話故事,并將其分類整理,同桌之間互相講述,增強記憶力。然后由教師向學生強調《烏鴉與狐貍》中闡釋的道理:不要愛慕虛榮,要低調謙和。通過教師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學生的認知更進了一步。又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去網上搜索小興安嶺的圖片,直觀感受小興安嶺的美,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這些圖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去過哪些城市旅游,并嘗試用課本中描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語句去描繪自己去過的城市,或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構建一年四季的景色,這樣就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知,提升其閱讀興趣與結構化的能力,增強其對小學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改背景下,“1+N”結構化教學模式符合現代教育發(fā)展要求,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教師要通過新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閱讀活動,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后閱讀的好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以“1”為軸心,不斷拓展、發(fā)散邏輯思維,將“N”發(fā)揚壯大??傊?+N”結構化閱讀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加之思維導圖的靈活運用,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姚曉晴.小學略讀課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