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翩翩
【摘要】隨著各方對課外閱讀的重視,我們布置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摘抄詞句、寫讀后感,組織讀書交流會,并逐漸把兒童文學閱讀納入語文考試范疇。閱讀明顯的強制性和功利性,使得學生閱讀之后的輸出——言語交流、文字摘抄或?qū)懽鞯仁冀K顯得機械而干癟。本文擬通過班級共讀以“狼”為主題的書籍后,實行“輕交流”,走向“重寫作”, 呈現(xiàn)以閱讀助力終身發(fā)展的一個嘗試。
【關鍵詞】課外閱讀;輕交流;重寫作;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困境:課外閱讀的興趣減弱與效能降低
閱讀,是一項受益終身的智力活動,隨著各方對課外閱讀的重視,我們布置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摘抄詞句、寫讀后感,組織讀書交流會,并逐漸把兒童文學閱讀納入語文考試范疇。閱讀的強制性和功利性越來越明顯,當學生明了和認定老師的葫蘆里賣的不是什么好藥時,他們閱讀之后的輸出——言語交流、文字摘抄或?qū)懽鞯蕊@得機械而干癟。本文擬通過班級共讀以“狼”為主題的書籍后,實行“輕交流”,走向“重寫作”這一案例,呈現(xiàn)以閱讀助力終身發(fā)展的一個嘗試。
二、突圍:用自由開放的“輕交流”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上學期,筆者領著學生們閱讀了《狼王夢》《狼王洛波》和《狼圖騰》三本書的其中一些片段,許多學生因此被激發(fā)了興趣。臨近暑假,筆者鼓勵學生們在假期把這三本書都讀完,等這學期進行一些交流。
該怎么交流?常常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為了落實一個個教學目標,傳統(tǒng)課堂的教師常常走進質(zhì)詢式教學,多數(shù)學生因而噤若寒蟬。又或者問出這三大基本問題的變體:“你認為這位作者想表達什么”“這究竟有什么含義”,學生的表現(xiàn)也沒有多大改觀。直接而簡練,這樣的問題也就產(chǎn)生了咄咄逼人的氣勢。
我們課外閱讀的交流由此解放出來,可以嗎?是的,我們的課外閱讀交流完全可以做到“輕交流”。
開學伊始,幾次正課開始前五分鐘,筆者跟學生們聊起了大家的假期閱讀:你最喜歡三本書里的哪一本?你哪里沒有讀懂?你最不可思議的是什么?假如你也是一匹狼,你想親歷哪種生活?最不喜歡的地方是什么?……拋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種漫無目的的“閑聊”打開了學生們的話匣子:
有的說:“《喜洋洋與灰太狼》的狼一次次被炸飛了,《小紅帽》的狼被殺掉了,以前我們接觸的狼總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現(xiàn),但這些書里的狼給我們的印象很不一樣”;有的說:“《狼王洛波》的開頭我覺得很無聊,讀到后面才覺得有那么點意思”;有的說:“《狼圖騰》里蒙古人和狼之間的關系,我讀不明白”;有的說“我覺得在大自然面前,人真是渺小”……
筆者沒有評價,沒有解疑,更多扮演一名傾聽者和引領者,學生們“閑聊”起來可謂興致勃勃。
自主閱讀之后,學生或者只有淺淺的問題和感悟,或者生發(fā)各種思想矛盾,或者產(chǎn)生與眾不同的認識,在這時候,教師領導的“輕交流”需要給學生們一種被尊重的感覺,使學生們獲得安全感。
比如,上文學生說“《狼圖騰》里蒙古人和狼之間的關系,我讀不明白”,但有的理解能力強的學生立馬發(fā)出不屑的聲音:“那不是很清楚嗎?”此時,教師就可以刷一刷存在感,告訴大家:“不插嘴的傾聽是對他人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我們要學會理解他人,想想為什么他這么說”,然后讓發(fā)言學生說來聽聽。
再如,當許多學生受紫嵐的母愛所打動時,有學生卻認為紫嵐對自己的孩子不是愛,大家嘩然,表示異議,甚至側(cè)目時,教師可以做個“噓”的手勢示意,跟發(fā)言的學生說“你說來聽聽”。
“你說來聽聽”(英國兒童文學大師、閱讀推廣人——艾登·錢伯斯語),我們打從一開始定下“閑聊”的基調(diào),就決定了不為考察學生是否理解正確,只為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法的取向,由此才能引出平等的師生對話,令學生放下心的防備,我們的交流真正流動了起來。
六年級第一單元習作的主題恰好是“變形記”,于是,筆者面向全班學生組織了一次活動,或以“我是一只狼”為主題做兩分鐘的演講,或幾個學生從三本書里選一個片段進行演繹,或聲情并茂地朗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跟傳統(tǒng)課堂正襟危坐、教學目標固定不同,我們結(jié)合課內(nèi)外,給課外閱讀的交流帶入了豐富的形式。
大家伙聽了又驚又喜,雖說帶些忐忑,但不妨礙他們“擼起袖子,干起來”,動態(tài)的課堂點燃了學生們內(nèi)心的激情,呈一片燎原之勢。
多種多樣形式的演繹之后,一開始是筆者點評:“你邁出了勇敢的一步”“你的解讀非常獨特”“他開頭就設了一個懸念,引起大家傾聽的興趣,真棒”……聽著聽著,學生們也躍躍欲試:“他們演得惟妙惟肖,書里的畫面好像在我眼前”“他講得太幽默了,手舞足蹈,非常生動”“他的神情、動作不是很有王者風范”……并從開始由筆者請上臺到自己主動申請上臺,從一開始的扭捏拘謹?shù)胶髞淼幕钴S豪放。
有的學生還自己給自己“加戲”,比如,“同學們,上課!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動物——狼……”每次同學們哈哈大笑之后,他伸出手掌向下壓壓,表示“你們停一停,我接著說”。學生們的狀態(tài)越來越放松,表現(xiàn)也越來越出彩。
三、驚喜:書面表達在“輕交流”基礎上創(chuàng)意無窮
在這些體驗之后,筆者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的話題交流了,今天可能是關于遷移延伸的:“為什么我們以前接觸的影視里,狼總是以反派形象出現(xiàn)?”“現(xiàn)在你心目中的狼是怎樣的?”“真正的狼是怎樣的?”“由此,你聯(lián)想到生活里的哪些情況?”;明天可能是關于表達密碼的:“這些故事的開頭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哪個更令你想讀?”“怎么做到讓這個驚心動魄的畫面如在眼前的?”
這時,那些較為深重的話題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輕交流”里做了討論。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劉勰語),通過一段時間的“輕交流”, 筆者開鑿出了學生寫作的源泉,得以走向“重寫作”的目標。
重寫作,指的是重視培植學生的寫作主體人格,讓學生想寫、能寫、樂寫,它以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為目標,關鍵而不唯一。
這功利嗎?從目標的明確性來說,是的。然而,從目標的長遠性——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來看,它又不算功利。如今,信息社會變化之快,分工之細,給了每個人“冒尖”的機會,而寫作水平是成就一個人影響力的重要元素之一,無論是組織、策劃、勸說,還是今后的面試、領導,都與影響力有關。既然這涉及到學生現(xiàn)在或未來的方方面面,我們何不在此下點功夫?
“開頭先把書介紹,中間再來做檢討,最后爭把決心表”(周益民語),課外閱讀之后,學生交給我們的閱讀輸出往往就是那樣,里面充滿了套路,膚淺而虛假。在一系列“輕交流”之后,筆者點撥了一些寫作技巧,便欣喜地看見了這些或靈性或深刻的文字,如:
“啊,一只狼正伸出舌頭一遍遍舔著我!我一個激靈,跑向那有亮光的地方。找到一條小溪,大口大口地喝起水,猛然我看到水里的倒影——是我?一只小狼!”
——興《我是狼》(節(jié)選)
“我順勢逮著一頭牛,縱身一躍,撲到它背上,但被甩了下來。我負了傷,鈴蘭和一些母狼趕了過來,她們一齊撲上了牛背,合力制服了這頭牛。 “孤狼的力量來自狼群”,我又站了起來。”
——潤《獵殺》(節(jié)選)
“你們老是說狼吃肉太血腥了,吃草多好呀。那你去找上帝吧,是他讓我變得尖牙利齒、茹毛飲血的,如果去吃草,那尖尖的牙齒有什么用呀,而且草也是生命?!?/p>
——?!段沂且恢淮蠡依恰罚ü?jié)選)
綜上所見,“輕交流”是重寫作的前提,觸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奮點,引起學生的表達共鳴;“輕交流”也是重寫作的催化,催化了學生閱讀后的情緒表達和思維品質(zhì)的提高。我們通過“輕交流”,回歸兒童本位,深化閱讀,開拓思維,增強語用能力,立足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或許我們可以在“輕交流,重寫作”的路徑上繼續(xù)摸索、前進。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 2019年度研究項目“部編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同步優(yōu)化拓展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YQJK298)成果]
參考文獻:
[1]周益民.童年愛上一本書 [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蔣軍晶.怎樣“聊”書——以毛毛班級讀書會為例[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8(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