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雪紛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更多地注重其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的內心總是有一種內在的需要,那就是把自己看作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毙抡n程標準做出重點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并不代表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任由學生發(fā)展,而是要給教學注入嶄新的元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活力,不只是中小學語文教材新課程標準作為代表,在當代教育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還應體現(xiàn)在多方面,進一步重視高質量教育的發(fā)展。實行教育多元化,在此步驟當中,特別是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把多元化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中小學教育的核心。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首當其沖。首先,只是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與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開始漸漸深入,探索在教學過程中的如何完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新課標?自由學習
引言
由于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以及國家對中小學事業(y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小學教育教學必須要打好基礎并且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的核心思想,制定一套有利于當代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學生的自主能力,這是我們的教學計劃中放在第一重要位置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概述
我國的語文教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在古代沒有專業(yè)的中文科目。語文通常與倫理學和史學相結合,教學內容以儒家教育為主。一百多年前,清朝政府頒布了《帝制學校章程》,從此,我國的小學制度就正式建立。當時這所小學開設了文學課,而不是講授古典文學和閱讀,這是我國近代史上具有學科意義的語文教學的開始。隨后教育部頒布法令,小學文科正式改名為國語。1949年后,被改為民族語言。從封建社會到新中國成立前,在日益累積的教學實踐經驗中,完善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作文教學、文章教學和漢字教學體系,為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打造良好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更加迅速,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急速發(fā)展,陸續(xù)出版了《小學語文教材教學方法》的多個版本,并出版了寫作、口語、閱讀、拼音等獨立教材。自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前進,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社會對學生的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促進了小學教育理論研究的蓬勃發(fā)展,并把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研究提高到一個新高度。改革開放以來,小學語文教育研究精益求精,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更好創(chuàng)新。怎樣建立適應21世紀需要的實踐體系和學科教育理論,是當前小學語文學科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和課題。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實踐和理論的探討,做出歷史性的選擇,支持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新方法。
二、自由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自由的理念,在以前至今日都對高等教育實踐有著重要價值和影響。當代高等教育體制應該結合我國歷史國情及背景,從學習內、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等角度進行改進,在貫徹以學習自由的核心教育理念的同時,還要我們把握好控制學習自由的程度問題,從而培養(yǎng)出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根據小學學生學習的自主時間,創(chuàng)新程度,活躍程度來判斷的?;钴S程度取決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進度、學習目標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主動的話是否積極地在調整自己學習態(tài)度。自主時間是看學生時間是否足夠,是否有充足時間進行學習,創(chuàng)新程度是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是不是創(chuàng)新思想。通常,一節(jié)自主學習的課程可能容易,只是想要每節(jié)課程都有上述說的是困難的。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自由學習的方法
1.創(chuàng)造良好民主的課堂氣氛
我們必須明白,學生自主性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是良好民主的課堂氣氛,所以老師上課的過程中,在不違反班級紀律的同時應當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氣氛,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提問和討論,鼓勵學生在聽老師講的過程之中,暢所欲言,勤與思考,作為課堂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更應該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課堂上絕不進行填鴨式灌輸,而是涉及一些有延展性的問題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想創(chuàng)造,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
2.培養(yǎng)學生問問題的積極性
有了良好開放的課堂氣氛,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舉手的積極性,首先在課程講解過程之中,可以允許學生有問題隨時舉手,但不允許學生亂插嘴,同時不能用成人的思維來解析問題,要迎合學生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小學階段是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強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切記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鼓勵學生反饋問題,也允許他們對各種傳統(tǒng)和常規(guī)的自由思考。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復雜還是簡單,教師都應該積極地進行解答和引導,并且對于學生的提問進行鼓勵與肯定“這個問題老師都沒想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棒,這個問題老師感覺有點難啊,你真的太優(yōu)秀了”等這樣的贊美的話語,和在學生面前表揚,都能讓學生更有自信,培養(yǎng)其有問題就要發(fā)問的意識。
3.啟發(fā)學會解決問題
有了以上良好的開始之后,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過程中如何自己的解決問題,首先,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難易程度,靈活地運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來進行解答,或者是從其他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提示,啟發(fā)他們運用新穎的方法進行舉一反三,進而自主地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何高質量完成,這就是我們在教學當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摸索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精益求精,根據學生的不同可提升點,注重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積極培養(yǎng)學生舉手提問的積極性和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學習能力的最大意義。
結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的確值得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摸索,教學就是應該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特點,還要注重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更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引導學生學會解問題的能力,這樣才可以發(fā)揮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義俊.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寫作指導[J].語文天地,2015(18):69-69.
[2]李永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啟發(fā)小學生自由學文[J].新課程(小學),2015(3):1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