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汛蘭
【摘 要】《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國畫又稱為中國畫,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我們用國畫這片“沃土”來培育幼兒“美的種子”,一定能開出燦爛的花朵。教師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為幼兒創(chuàng)設符合年齡特點、輕松有趣、豐富多樣的國畫活動。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一起解決,使幼兒在觀察、探索、創(chuàng)作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國畫;幼兒教育;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tài)度的獨特方式?!庇變嚎梢酝ㄟ^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繪畫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繪畫方式,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學習國畫不僅可以讓幼兒受到國粹的熏陶,也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獨特個性與審美能力。
一、趣——從生活發(fā)現開始
3~6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這時候的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師通過國畫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保護他們的想象力,引導他們去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例如,幼兒園的小花園里有個小池塘,春天池塘里出現了很多小蝌蚪,幼兒看見以后開心極了。根據幼兒對小蝌蚪表現出的喜愛和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國畫特色,帶領幼兒一起觀看國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該動畫片與目前多數動畫片相比有所不同,幼兒好像發(fā)現了新大陸。達達說:“哎,這個動畫片和我們以前看的動畫片不一樣呀!”教師說:“孩子們,這個動畫片是用水墨畫做出來的喲。”
從幼兒自己觀察到春天小池塘里的小蝌蚪,到帶領幼兒觀看國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可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國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只有對某件事或者某個活動感興趣了,才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后續(xù),筆者開展了國畫活動《小蝌蚪》。在活動前,筆者帶領幼兒認識了國畫的作畫工具和材料。當用毛筆畫出一個個小蝌蚪的時候,幼兒的眼睛都“亮”了。
幼兒有了這次愉快的經歷后,他們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為很多東西都可以國畫的形式來展現。有一次,樂樂帶了一缸小金魚來幼兒園,其他小朋友都喜歡極了。軒軒說:“要是能用毛筆畫下來就好了!”小朋友們興趣滿滿,但用毛筆畫小金魚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有點困難。不過,國畫繪畫的形式也有很多,如可用手掌印畫小金魚,或用手指點畫五彩魚等。
二、愛——是給予全力支持
教師在結合幼兒國畫興趣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不同的主題、材料、和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設來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國畫是一種重在意境美的繪畫,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單一的表達方式和最后作品的效果呈現,而是應該讓幼兒用毛筆自主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創(chuàng)造、盡情嘗試,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教學。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能力不同,所以需要開展不同的教學。例如,小班幼兒一般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可以讓幼兒從初步認識國畫作畫工具到以點畫、印畫為主的玩色來接觸國畫。中班幼兒能力有所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側重于規(guī)范作畫要求,如毛筆的握法、顏色的基本調配。大班的幼兒具有初步的作畫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讓他們了解一些作畫技巧,如中鋒、側鋒、皴擦等手法。教師游戲化的教學可以使幼兒在具體的、有趣的學習情境中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并逐步激發(fā)他們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中不斷地進步。
三、玩——是放飛自主游戲
區(qū)域游戲活動是幼兒在園必不可少的活動,也是一個幼兒能大膽表現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幼兒能自由創(chuàng)作,而這個舞臺也能根據幼兒間的“個體差異”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一)助力成長,搭建舞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決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搭建好幼兒活動的“舞臺”,讓幼兒能自主、自由地活動。首先,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愿意在這個國畫區(qū)域中玩。其次,教師需要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來吸引幼兒,讓幼兒喜歡在這個國畫區(qū)域中玩。教師通過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多元化地利用和探索,讓幼兒在國畫區(qū)域游戲活動中以游戲化的形式展示不同的作品。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水墨畫的不同變化,可以大大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活動力。
(二)自主游戲,潑灑畫卷
幼兒在已經形成常規(guī)的國畫區(qū)域中從材料的拿取、作品的創(chuàng)作到活動后材料的收歸都能做到自主。例如,陽陽和妍妍早上插了國畫區(qū),等到活動開始的時候能相互幫助穿上美工服,然后選擇自己需要的顏料和材料進行繪畫,活動后也能自主整理材料。在國畫區(qū)域活動中,幼兒能在游戲中不斷地探索游戲材料,在活動中鞏固已有知識、經驗和技能。針對國畫區(qū)域活動,教師不僅是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更應該及時把握幼兒的活動動態(tài),因人而異地調整活動的梯度,支持每一個幼兒,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都得到發(fā)展。
四、困——助力成長與進步
不管是在集體國畫活動還是國畫區(qū)域活動中,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了不少問題。出現問題是好事,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一)握筆方法難掌控
對于小班的幼兒,筆者沒有硬性規(guī)定握筆的方式,但對于中大班的幼兒,筆者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少幼兒喜歡用握蠟筆的姿勢或者用整個手抓取毛筆,還有的幼兒找不到握毛筆的位置。
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正確的握毛筆位置,筆者剪了即時貼,把班級里面每一只毛筆都貼上了“小標記”,這樣幼兒一眼就能找到握筆的正確位置。為了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筆者編了一首小兒歌:“小手小手,變手槍。輕輕握住小毛筆?!惫P者讓幼兒把小手變成小手槍的姿勢,那么他們自然就會用最正確的方式去握住毛筆了。
(二)墨色濃淡不容易
很多國畫活動中都要用到濃墨和淡墨,這對幼兒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幼兒的判斷力有限,對濃墨、淡墨、以及干濕程度掌握不好。
對于出現的問題,筆者及時做出了調整。筆者將濃墨和淡墨分開放,并且提供了吸水的小毛巾。在繪畫前,筆者也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芭蕉樹不同部位,不同顏色的深淺變化,詳細地說明了濃淡不同墨色所表現的不同含義。這次經驗的積累對幼兒后續(xù)活動也有了很大的幫助,如開展國畫活動《可愛的大熊貓》時,大部分幼兒都能用濃淡墨來表現大熊貓。
(三)宣紙“性情”難琢磨
宣紙有很多種類,其中常見的就有:生宣、熟宣、半生熟。不同種類的宣紙有不同的性質。3~6歲幼兒手部肌肉尚未發(fā)育完全,所以他們在力度的把握方面還有欠缺。國畫活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不少幼兒在作畫時會出現戳破宣紙的情況。宣紙容易破有的是因為過于用力,有的是因為一筆沒有畫好,進行反復地描。
針對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平時要有意識地鍛煉幼兒的小手肌肉,開展各種活動,從大動作的排球,到小動作的剪紙。經過鍛煉,幼兒小手肌肉能力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幼兒反復描說明他們繪畫不夠自信。教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要鼓勵幼兒:“大膽用筆繪畫,每個小朋友都能畫得好看,不一定要畫得一摸一樣,即使畫錯了也沒有關系”。幼兒自信了,畫出來的作品就有各自不同的魅力。
五、結語
繪畫方式有很多種,而幼兒國畫教育是一種最為傳統也是最獨特的作畫方式。在國畫活動中,幼兒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在和幼兒共成長的國畫教學之路上,我們有過困難,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蘇秋順.在美術活動中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有效策略[J].兒童發(fā)展研究,2012(04).
[2]朱運霞.分析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評價行為的現狀與改進[J].好家長,2018(83).
[3]冒銀芳.構建促進幼兒自主發(fā)展環(huán)境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07).
[4]劉愛迎.幼兒水墨畫教學瑣談[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09).
[5]段亞蕾.水墨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華章,2014(03).
[6]陳映虹.“松”是“趣”的根——淺談幼兒國畫教學[J].珠江教育論壇,2015(02).
[7]林澔.淺談如何在中班開展中國畫教學的行動研究——以中班主題式美術活動“中國畫”為例[J].幼兒教育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