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明不等式一直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之一,本文簡單地介紹了不等式的相關性質(zhì),對反證法做了簡單的介紹,詳細地分析了反證法在不等式證明方法中的應用.不等式在數(shù)學領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滲透到數(shù)學的各個層面.
關鍵詞:不等式;反證法;證明方法
一、不等式的發(fā)展歷史
在小學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不等式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且不等式的證明一直是重點和難點問題之一.相比于等式,不等式的存在則更加廣泛,所以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不等式的存在,但是真正的理論發(fā)展是在17世紀以后,從此不等式逐漸成為數(shù)學基礎理論的一部分.
不等式最早的時候只是一些零亂孤立的公式,并不是一套系統(tǒng)的科學理論,但一切在1934年發(fā)生了變化,由劍橋大學出版的Inequalities標志著數(shù)學不等式理論及其研究正式粉墨登場,自此不等式成為了一門新興的數(shù)學學科,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tǒng)、完善的科學.
歷史上,中國數(shù)學家取得了卓越輝煌的成績,如華羅庚、林東坡等.近年來,也涌現(xiàn)出了很多數(shù)學教育工作者,他們也在不等式的發(fā)展前途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開展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的工程,而且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們將不等式的新發(fā)現(xiàn)推向世界各地.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1 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一般地,如果,那么或者.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2 不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一般地,如果,并且,那么;如果,并且,那么.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求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是通過類比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探索得出的,唯一不同點就是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在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中,把握好不等式的性質(zhì),才能更好的將不等式學好,才能在考試中更游刃有余.
三、反證法
反證法:先假設證明的結論是錯的,然后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矛盾,否定假設,從而確定結論的正確性.反證法在數(shù)學中的適用性很強,當題目很難從正面證明時,就需要反證法.
總結:反證法主體思路:提出假設(否定命題)證明矛盾(矛盾可以是:① 與已知條件相互矛盾;② 與原題假設相互矛盾;③ 與公式定理事實等相互矛盾)得到肯定.當題目從正面不易解決時便使用反證法.當題目中有“都”,“至少(多)”,“唯一”等詞時多使用反證法.
四、結束語
在利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應該去否定結論,即假設結論的反面成立,當結論的反面呈現(xiàn)多樣性時,必須把所有可能的結論一一列出來.(2)把結論的對立面當作條件,然后根據(jù)這一條件去推理證明.(3)推出的矛盾呈現(xiàn)多種可能性,有時會與已知條件沖突,有時與實際情況相悖.
在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中,不等式占據(jù)了很重要的一大部分,把不等式學好了,就能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尤其是用反證法在證明不等式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不等式的證明題,有時采用反證法會使得問題變得相對簡單很多,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我們應該熟練掌握反證法,當問題來臨時我們可以迅速反應過來,從容不迫地把不等式問題解決.
通過這么多年的學習,我們深深的感覺到不等式的廣泛性、重要性、和困難性.不等式貫穿于數(shù)學的各個角落,所以說要學好數(shù)學必須在不等式上打下不錯的基礎.本文主要研究了用反證法來證明不等式.事實上,只用一種方法便能解決一道題目是不現(xiàn)實的,需要各種方法共同合作,這就要求我們可以掌握好每一種方法.關鍵是要學會舉一反三,把方法融會貫通,這樣將來面對更加困難的題目時才不會犯難.
參考文獻:
[1] G.H.Hardy,J.E.Littlewood,G.Plya,Inequalities[M],Englis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4.
[2] 匡繼昌,常用不等式[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6.
[3] 魏貴民,微積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梅蒙蒙;男(1989-7-20);安徽亳州;漢族;碩士;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shù)學
蘇州市吳中區(qū)橫涇中學 江蘇省蘇州市 2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