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與課程的關系,如同魚和水形影不離。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應調動幼兒的生活體驗來開展教學。其中游戲就是教學的“催化劑”。生活游戲與課程的整合是目前幼兒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構建高效的生活游戲化課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新課程標準賦予幼兒教師的使命。教師應圍繞生活游戲,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進行一次次課程突破,讓幼兒更好地感悟生活的美、生活的趣、生活的樂。
關鍵詞:幼兒教育;課堂融合;生活游戲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6-0063-02
引 言
現(xiàn)代化幼兒教育教學除了有現(xiàn)代教育教學思想的引領,還有多樣化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設備做輔助,如電化教室、智慧教室、多媒體設備等,為各學科的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游戲與幼兒課程的融合更是實現(xiàn)了一種以科技促進學科發(fā)展的新格局,使整個幼兒教育教學走上了新的發(fā)展軌道。
一、幼教“生活游戲融入課程”的課堂融合問題及原因
1.融入依據(jù)單調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將生活游戲融入課堂只注重形式,應用生活游戲的方法缺乏科學的理論支撐[1]。因此,教師需要深入理解幼兒生活游戲教學,掌握正確的融入方法。
2.融入調控不夠
將生活游戲融入幼兒的各項學習過程時,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對生活游戲教學進行深化,整個教學過程缺乏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使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幼兒感悟生活游戲教學中的快樂。
3.融入缺少評價
在幼兒的學習和體驗中,教師要注意進行科學的評價,通過多元評價,更好地幫助幼兒加深在不同的生活游戲中的參與體驗。同時,幼兒在分享不同的生活游戲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嘗試自己選擇生活游戲,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地理解生活游戲,為進一步的學習和體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幼教“生活游戲融合課程”課堂融合的策略
現(xiàn)代幼兒發(fā)展觀強調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進行更科學的評價,強調幼兒的身心全面發(fā)展[2]。同時,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引領下,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課程融合協(xié)同課程整合,勢必能夠引導一線教育工作者對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展開更多思考。
1.語言生活游戲中的“生活游戲貼合”
在語言活動中,一定的生活游戲可以使幼兒獲得情感化的生活游戲體驗,從而使幼兒更好地形成語言能力。筆者帶領大班幼兒開展散文詩欣賞活動,如讓幼兒聽搖籃曲《夢姐姐的花籃》,讓幼兒走進夢鄉(xiāng)。筆者設計了優(yōu)美的導語:“小朋友,夢是一個美麗的小島,其中有金色的海、銀色的沙,還有動人的歌聲。你都夢到過什么呢?”筆者指導幼兒展開想象:“一二三,編花籃,我的花籃最可愛。夢姐姐的花籃,更是帶著很多的小禮物??刹?,她飛了出來,像天使安琪兒一樣。到了夜晚,夢姐姐就會提著花籃,從林中輕輕地飛出來,她會去做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痹诙鄻踊幕顒芋w驗中,筆者用“我做夢姑娘”來引導幼兒感悟詩意的語言情境。
2.數(shù)學生活游戲中的“智力助力”
在數(shù)學生活游戲中,教師應合理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定的空間進行生活游戲,讓幼兒體驗物體間的空間造型,使幼兒漸漸形成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在生活游戲中形成對數(shù)學切入點的把握能力[3]。在幼兒空間生活游戲的開發(fā)中,除了用傳統(tǒng)的積木游戲作為起點,讓幼兒學會搭建不同造型的建筑,開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外,教師還要注意讓幼兒通過和家長的互動,實現(xiàn)對數(shù)學生活游戲的樂趣體驗。在積木生活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搭建“幼兒園的圖書室”,再讓幼兒搭建“家里的小書房”。教師還可以讓家長和幼兒開展親子比賽,實現(xiàn)互動關系的自然生成。在積木的造型體驗中,幼兒逐漸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并能通過圖形組合來感知數(shù)學,不僅學會了數(shù)數(shù),而且能夠注意觀察圖形的空間組合,進而更好地對周圍空間圖形進行感知。
3.體育生活游戲中的“克難奮進”
體育生活游戲可以在多樣的競爭中,幫助幼兒意識到提升競爭能力的重要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皳尩首印彪m然是一個民間體育游戲,但可以實現(xiàn)對幼兒身心的開發(fā)。幼兒會注意到搶的步伐變化,實現(xiàn)對凳子駕馭的變化和搶凳子的隊形弧線變化。教師可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團隊,讓幼兒在團隊中意識到需要通過集體跑實現(xiàn)隊形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蛇形跑”實現(xiàn)了搶凳子中的節(jié)奏變化。伴隨音樂的變化,幼兒能夠強化自身對音樂節(jié)奏的捕捉和對搶凳子的敏捷度考驗。搶凳子需要力氣,更需要智慧。幼兒嘗試了許多方式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如何通過蛇形跑來調整隊形,實現(xiàn)隊伍的跟進。這樣幼兒能夠跟著音樂節(jié)奏搶到自己的小凳子,實現(xiàn)眼力和腦力的共同參與,形成克服困難的精神。
4.生活游戲中的“情境真意”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體驗社會生活是生活游戲教學的主題之一。幼兒可以從中感知、學習,并獲得快樂的體驗。教師應深刻地認識到,從“課堂中學習”到“社會情境中學習”絕不是簡單的否定或替代,而是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在“我是植樹造林小標兵”的生活游戲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戴上美麗的小袖套,讓幼兒親身經(jīng)歷植樹過程。這樣,幼兒在與同伴和家長的合作中完成植樹,從而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5.媒體生活游戲中的“視覺教育”
在多樣的社會活動中,幼兒能夠學會分享、交流和溝通,從而更好地播撒愛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通過交流,表達自己的愛。
例如,在“我給主席獻花”的社會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青少年和兒童為主席獻花的視頻片段,讓幼兒通過視頻感受“獻花”這一過程中蘊含的審美價值,從而使幼兒領悟崇高的審美意境。這樣,幼兒能夠理解“獻花”代表了一種純真的禮贊之情。教師可以在教室中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游戲情境,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體驗和思考。
6.音樂生活游戲中的“審美寄情”
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集體教學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有不一樣想法的幼兒或跟不上節(jié)奏、存在一定困難的幼兒。音樂活動需要師生互動,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名幼兒。教師應為存在困難的幼兒進行引導,給予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幼兒鼓勵和認可。教師的提問和示范是一種有意識的暗示,幼兒會不由自主地追隨教師的腳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如果忽視了幼兒不一樣的步調,將導致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受到阻礙,影響幼兒的積極性。
所以,筆者設計了音樂生活游戲“叮咚小門鈴”,為幼兒提供了很多小樂器,讓幼兒在操作體驗中感受音色的統(tǒng)一。有兩位幼兒拿起了木魚,用力地敲打,筆者連忙上去問他們小木魚發(fā)出的聲音和門鈴聲像嗎?他們一邊點頭,一邊用力敲打,顯得異常興奮。筆者適時提醒并制止了幼兒的行為,讓他們重新選擇適合做門鈴的小樂器。他們放下木魚,重新尋找小樂器,拿了串鈴在手上搖晃起來,搖了一會兒便失去興趣。通過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對木魚的音色非常感興趣,那么門鈴聲為什么不可以是木魚聲呢?于是筆者調整了生活游戲方案,把聲音清脆的樂器放在一組(小鈴、串鈴、搖鈴),把聲音渾厚的樂器放在一組(木魚、響板、雙響筒),讓幼兒感受兩組樂器音色的不同。
7.手工生活游戲中的“指尖藝術”
手工生活游戲中,教師如果只是自己演示,將導致游戲十分單調。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生活游戲演示,讓幼兒體驗手工生活游戲的快樂。紙編活動是在用紙條模仿自然的毛線編織的基礎上開展的手工紙張編織。在這一活動中,幼兒能夠完成豐富的藝術品。紙編活動中,紙條的顏色和紙條的粗細皆可以變化,從而在藝術化的環(huán)繞中展現(xiàn)各種形象。
教師可以在紙編活動中融入一些民俗文化,讓幼兒更好地感悟自然環(huán)境和當?shù)孛袼孜幕?。例如,端午?jié)時,教師可以在活動區(qū)擺放相應的粽子、鴨蛋、鴨蛋絡子等,更好地幫助幼兒感受端午節(jié)的快樂和豐富。教師積極運用這些自然資源,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感悟生活的美好。此時,教師可以開展“找鴨蛋”游戲,使幼兒理解生活游戲。同時,幼兒可以自己制作“粽子”的紙編作品,先挑選彩帶再編出幾個小棱面,然后在教師的幫助下拼貼成一個小粽子??粗约旱淖髌罚變涸诙宋绻?jié)到來之際,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
結 語
在生活游戲和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把握不同的課程類型和特征,從更科學的層面走進幼兒的心理世界,最終幫助幼兒感悟成長、理解生活,使幼兒獲得新的思考和啟迪。
[參考文獻]
楊蘇北.淺談幼兒游戲回歸自然與生活[J].學周刊,2019(24):182.
韓佳齊,王莉莉.生活,也是幼兒的游戲場[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7):94.
黃琴.課程游戲化? 讓幼兒“玩”出精彩[J].名師在線,2018(28):85-86.
作者簡介:江凱瑜(1991.11—),女,江蘇蘇州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