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對于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我們來說, 自己教育教學的過程,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呢?在成功或失敗處反思,在困惑或?qū)Ρ忍幏此肌陂L期的教育實踐中,養(yǎng)成了反思的習慣,將使我們終身受益。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5-0041-02
【本文著錄格式】笪鳳琴.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探賾[J].課外語文,2020,19(15):41-42.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完成某一教學活動時,對教學設計、實施過程等不斷反思,不斷改進,追求盡善盡美的過程。 那么,該如何學會反思呢? 在此本人拋磚引玉,以求教于同人。
一、在精彩處反思
成功的課堂往往會有一些我們常說的“閃光點”,這是教學反思的第一素材,教師最好能詳細記錄課堂實錄,記錄自己的精彩瞬間,并結(jié)合教育教學理論和新課程理論加以闡述。
我在教學《你一定會聽見的》第二節(jié)課時,課前引導學生去回想自己在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的各種聲音。當學生通讀課文時會真正感受到:課文提到的有些聲音我們平時怎么好像沒聽見呢?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聽,從而深深懂得,只有認真去聽,才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的聲音是多么動聽。每天上學時,爸爸媽媽會叮囑你學習努力,路上注意安全等等,來到學校,你會聽到同學悅耳的讀書聲,清脆的鈴聲,老師的諄諄教導聲,這些聲音你聽見了嗎?可反復朗讀課文,讀中領悟。課文篇幅較長,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還不會概括段意,理清課文思路。但是他們應該逐漸學習有條理地說話、寫話??梢园鍟龈鞑糠值闹饕獌?nèi)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反思教學精彩之處,是一種和別人分享快樂的做法,可以促使自己不斷成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一種追求完美的過程。
二、在獨特處反思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開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瞬間靈感,產(chǎn)生一些獨特的見解等,我們應及時利用教學反思來提升。
通過執(zhí)教《我想》一課,我感觸頗深,作家高洪波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為讀者呈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春景畫面,令人神往。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從整體感知,邊讀邊思考:在美麗的春天里,你有哪些美好的愿望?這些美好的愿望,帶給了我們哪些美麗的畫面?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出鳥語花香、綠柳成蔭、藍天白云等景象。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展開神奇的想象,產(chǎn)生大膽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進而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以內(nèi)容和寫法兩方面復習課文。從課文的內(nèi)容上看,在春意濃濃的日子里,是春天的桃花、風箏等啟發(fā)了作者的想象。同樣,春天的細雨、夏天的荷花、秋天的碩果、冬天的白雪……這些也是啟發(fā)我們想象的好素材,也可以觸發(fā)我們的想象。在寫法上,我先讓小組討論前三小節(jié)格式怎樣相同,再自己模仿創(chuàng)編,通過課堂教學,我覺得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要先說后寫,讓學生之間通過評價、交流,先動口再動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在遺憾處反思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多年了,回想這些年來所上的每一節(jié)課,從一次次的失敗走向成功。邊教邊學的路上,當然也包括聆聽過許多教育前輩、專家、同行的課,使我受益匪淺,對其進行回顧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不斷反思,不斷積累,可以使之成為日后教育教學路上的寶貴財富,不斷教學相長。
我在教學《跳水》一課時,有兩個教學點感到很遺憾。
我應該課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看課文插圖,知道兒子爬上桅桿的頂端是由于眾多原因造成的,并非單是猴子拿了孩子的帽子的原因,最后船長命令兒子跳水,兒子方才轉(zhuǎn)危為安。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把描寫猴子動作的詞語畫下來),使學生明白能從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從而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感受,并對文本中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想法,即與文本、與人物、與作者展開多向?qū)υ挕?/p>
四、在困惑處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困惑,這也是值得我們探賾的地方。
我在教學《絲綢之路》時,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前預習,特別是對一些遠離我們年代的課文,搜集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文篇幅較長,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應該帶領學生認識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樣一來整個課堂就不會顯得很沉悶。
教學的困惑還會表現(xiàn)在對教學方法的懷疑上。對于特定的學生,某些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同樣的一節(jié)課,同一位老師講,不同的老師,同課異構(gòu)。對于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來講,他們的學習效果截然不同,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只有在不斷實踐中總結(jié)反思,尋求答案,日積月累,方能提高。
五、在聯(lián)系對比處反思
有比較才有鑒別。 課文內(nèi)容之間的對比,教學方法的對比,人物形象的對比等等,它們既有共性也有差異,這同樣值得反思。
如很多教科書的單元編排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我在解讀某一篇文本時,往往需要先閱讀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目的就是為了找出彼此的聯(lián)系和對比。如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兩篇課文《他發(fā)明了什么》《寓言兩則》是講“方法”。課文天地中的內(nèi)容也是關于“方法”的,顯然,這是一個關于“方法”的單元,這是幾篇課文的共性。但篇與篇之間又有一些差異,《他發(fā)明了什么》? 寫關于標準化成批生產(chǎn)。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善于發(fā)明,向惠特尼學習,從小做個小小發(fā)明家。《寓言兩則》講的是兩個方法不當?shù)男」适?,這時就需要在聯(lián)系對比中反思,讓學生真正懂得做任何事要學會動腦,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成功。又如在教學《蜀鄙二僧》一文時,引導學生認識窮和尚與富和尚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想去南海,但結(jié)果卻截然不同,兩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綜上所述,我們平時除了自身教學時可以以內(nèi)容的前后對比與聯(lián)系進行反思,在觀課、議課過程中,也可以將自己的課堂與他人的課堂進行對比反思。在開展同課異構(gòu)教研時,更離不開對比反思。
六、在偶發(fā)的故事處反思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個個饒有趣味的故事,這些真實生動的故事,往往也是很好的案例。開展案例研究可以根據(jù)主題的需要,圍繞相應的課堂故事,挖掘該案例的價值意義。
在教學《雨鈴鐺》一課時,我敢于突破教材,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雨景,讓學生傾聽各種雨聲,在學生的感官受到形象而豐富的刺激之后,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雨的聲音像什么”。這一開放性的且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設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回答像珍珠,有的回答像黃豆,有的回答像絲線……繼而我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把雨叫作“雨鈴鐺”?理性地引導學生挖掘“雨”和“鈴鐺”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再次通過課件播放各種雨聲,要求學生給雨起名字,并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有關的樂器或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來想象。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抒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力閱讀的能力。又如在教學《成吉思汗和鷹》一文時,有學生傷心地哭了,他哭是因為那只對主忠誠的鷹,那鷹救了成吉思汗的命,可是他為什么卻射殺了它呢?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君王和勇士,卻誤殺了那只幾次救自己命的鷹,文中成吉思汗得到了一個沉痛的教訓:“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這也是這節(jié)課留給所有人深深的啟迪之處,我們要緊緊抓住文章結(jié)尾這一畫龍點睛之筆展開教學。
以上列舉的是開發(fā)案例過程中反思的落腳點。其實,如果從時間上來看,課前的教學設計,課堂的精彩瞬間,學生的作業(yè)反饋,課后的補缺補差……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以是反思的內(nèi)容,但反思并不僅僅是為了某一節(jié)課或某一次教研活動而設,而是為了更好地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拓寬我們的教學思維,展示我們的教學才華,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禮君.教學反思淺論[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3).
[2]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杜,2002.
作者簡介:笪鳳琴,女,1979年生,安徽桐城,小教一級,大專,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