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教師開始謀求更加高效的班級管理形式。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形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需求,因此初中教師需要將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形式進行突破,保障初中生可以在更加完善的班級中進行學習。小組合作模式逐漸受到了初中教師的青睞,小組合作模式的投入應用為初中班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方面和理念,有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本文將圍繞小組模式管理初中班級展開探索。
關鍵詞:初中 班級管理 小組合作模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57
我國的教育環(huán)境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教育環(huán)境是當下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同時,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素質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輸送中堅力量。班級管理體現(xiàn)了班級的內核和靈魂,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內容。然而,傳統(tǒng)的初中班級管理模式存在著較多的限制,使得班級管理的作用無法得到發(fā)揮。因此,教師需要將班級管理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模式是初中教師應用到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全新模式,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了學習、班級管理等活動,使班級整體得到共同的發(fā)展。教師應當將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廣泛應用。
一、小組合作模式的內涵
小組合作模式是新課程改革后受到教師關注的一種教學形式。小組合作模式通常由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人員分配,由多名學生形成合作學習小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班級管理活動等內容。小組合作模式具有充足的優(yōu)勢,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應用可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中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協(xié)作,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中都可以獲得豐富的參與感,有助于學生將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教學課堂的結構進行了鞏固和優(yōu)化,有助于保障教學內容的開展設計。
隨著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得到落實,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更加全面的素質能力。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有著大量的競爭,合作意識成為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寶貴的精神品質。學生是社會未來發(fā)展的棟梁,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在校園階段樹立起積極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模式的開展保障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得到發(fā)展。
二、初中班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導致了初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文化課能力培養(yǎng),卻忽視了班級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對初中教學情況的分析和觀察,可以看到教師將大部分的教學時間留給了文化課的內容,導致了班級管理的開展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初中教師開展的班級管理活動過于敷衍,教師將班級管理看作為固定的教學流程,并沒有真正重視班級管理的教育意義。因此,在當下的初中校園中,班級管理的現(xiàn)狀較差,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無法得到保障。
2.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初中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較強,導致了學生往往只會聽從教師的管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初中生是班級的主人,然而在當前的初中班級管理進程中卻并沒有體現(xiàn)。因此,初中生逐漸對班級管理失去了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降低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在當前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往往將自身看作為主導者,教師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通常為學生下達命令,安排學生去完成。
3.班級管理的形式單一
教師開設班級管理活動時通常按照傳統(tǒng)陳舊的班級管理理念,因此導致了初中班級管理的形式較為單一。教師沒有把握班級管理的關鍵性,對班級管理的活動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性,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對班級管理的興趣。
三、小組合作模式管理初中班級的策略
1.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構建
開展小組合作模式的第一步驟便是進行小組構建。然而,部分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模式的過程中卻邁入了誤區(qū)。教師忽視了小組構建的合理性。教師沒有將合理的人數(shù)進行劃分將導致班級資源的無法得到有效的分配。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的人數(shù)過多將無法保障合作學習小組的有效性,每一位學生收獲到的資源和內容并不相等,因此導致了教育資源的傾斜,無法保障班級管理進行公平的開展。同時,合作學習小組構建的人數(shù)不可以較少。因為,班級管理活動的任務量并不少,如果合作學習小組中的人數(shù)較少將無法保障班級管理活動得到有效開展。因此,教師需要先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素養(yǎng),并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劃分,以此來保障每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都可以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發(fā)揮出最佳的價值。
比如,在進行班級掃除的管理活動時,為了保障班級掃除活動得到有效的開展,教師便可以將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應用。首先,教師便要對小組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教師應將班級承擔的掃除任務進行劃分,同時為每一個小組劃分合理的人數(shù)。掃除任務不可以有較多的人數(shù),人數(shù)較多將會導致班級中出現(xiàn)雜亂無序的狀況。同時,掃除人數(shù)不可以較少,較少的人數(shù)將導致掃除的清理不到位。因此,教師需要保障每一個合作小組的人數(shù)在4至6人。通過科學合理的小組人數(shù)劃分,使得每一個小組在掃除中都發(fā)揮出了最佳的作用,保障了班級掃除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可以看出科學合理的人數(shù)分配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必要性。通過科學合理的小組人數(shù)分配,將會使班級管理活動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小組合作模式中落實以學生為本
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時應當注重落實以學生本文的理念。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了小組合作模式無法發(fā)揮出最佳的效果。每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都是由學生構成,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明確將決定合作學習小組的整體發(fā)展方向。首先教師應當明確小組內成員的實際興趣和學習能力,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每一位初中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學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尊重。同時,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教育發(fā)展。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融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育。
比如,在舉辦“班級聯(lián)歡會”這項班級團建活動時,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進行分組。首先,每一位學生的特征和興趣愛好存在著不同,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充分的考慮,并將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合作小組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相同的興趣愛好小組中進行節(jié)目的排練,保障了班級聯(lián)歡會的效果發(fā)揮最佳。同時,在競選小組組長的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應當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地完成公平的競選,使組長的角色更加具有說服力。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小組合作模式中進行深化的落實,有助于初中的班級管理活動更加順利,保障了學生群體中樹立起良好的團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3.完善小組合作模式的獎勵機制
小組合作模式的最終成果完成時,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獎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然而,許多教師卻忽視獎勵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導致了學生的合作成果沒有受到激勵,將會對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對小組合作模式的獎勵機制進行完善。
比如,在開展“書法競賽”這一項班級管理活動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爭,同時教師作為裁判選出最佳的合作小組,最佳合作小組可以得到毛筆的獎勵。在競爭的形式下學生將會激發(fā)出自身更多的潛力,有助于保障每一位小組成員發(fā)揮出充分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小組之間在友好的競爭中完成了交流,使班級管理的效果得到保障。
總之,班級管理將直接影響到初中生的學習生活,教師應當完善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通過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初中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效地完成班級管理活動,使初中班級環(huán)境得到良好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楊熒《自主德育視角下的中學班級管理模式構建》,《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9年第9期。
[2] 陳誠《中學生成長小組制探索》,《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