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地發(fā)展,高職院校成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音樂是高職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音樂美學的作用,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美學 高職 聲樂教學
音樂美學在高職聲樂教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具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可以有效地擺脫圖像化視野。圖像視野可以將空間以外的形式轉換成原有的空間,而圖像是由視覺強調與突出形成的,與其他藝術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藝術的性質不同,音樂可以將作者的意志反映出來。由于音樂藝術的特性,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一、音樂美學在高職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聲樂教學與其他的學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同時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還有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聲樂教學內容進行深度的分析,尋找與其他學科相似的規(guī)律,這樣學生才能夠全面的發(fā)展。音樂可以充分地將情感表達出來,并且很容易將人的情感融入音樂當中,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樣才音樂美學與聲樂教學才能夠有效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聲樂教學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聲樂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藝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體驗更多的審美過程,增加自身的審美經(jīng)驗,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風格的音樂[1]。
二、音樂美學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讓學生體驗音樂中的情感,感受音樂的美
音樂藝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也造成了表現(xiàn)形式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豐富性、多元性。音樂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探究的藝術過程,判斷音樂作品是否有價值,不能夠僅依靠音樂質量進行判斷,而更加傾向于對整個音樂的審美過程。高質量的音樂作品,通常作者的情感都滲透在音樂當中,并且經(jīng)過專業(yè)工作者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可以將作品中思想內涵更好地展示出來,具有較高的藝術熏染力。第三次創(chuàng)作則是學生傾聽與感受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在第二創(chuàng)作到第三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維方法,在學生對音樂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心理的引導,使學生的情感融入音樂中,在音樂中體驗作品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美。因此,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聲樂理論知識與技能,還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將音樂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更好地融合,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藝術的理解程度,同時學生可以結合音樂作品中的思想內涵,逐漸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聲樂的特點與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興趣引導、感受情感、感悟探究等方法,提升聲樂教學的質量。另外,教師還要通過自己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一些音樂動作、表演都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展示出來,從而學生才能夠受到一定的感悟。同時教師應該保持對聲樂教學的熱情,根據(jù)音樂作品的特點與思想感情進行范唱,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樂曲藝術形象有新的認識。
2.理解聲樂演唱技巧與審美的關系
歌唱整體是由聲樂演唱技巧與審美構成的,因此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今后提升歌唱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生演唱歌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技巧進行歌唱,并且還要在理解歌曲內涵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情感。音樂作品不僅可以反映一個時期的音樂水平,而且也代表了一個時期音樂素養(yǎng)。在歌唱時,首先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感受,之后通過相應的演唱技巧將作品的藝術形象展現(xiàn)出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情感美等等,進而更好的體驗作者的藝術風格與思想情感。
教師應該對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進行深度的分析,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一些音樂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緒,并且結合自己的內心感受,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在學生的認知水平、藝術水平的基礎之上,教師應該結合作品的內容與特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其他藝術相比較,音樂藝術中包含一定的情感,并且可以通過審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時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2]。
3.培養(yǎng)審美想象,創(chuàng)造個性美
聲樂創(chuàng)造性教學可以打破學生固有思維的局限性,有利于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與想象力[3]。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思想內涵,之后對音樂作品進行探究、體驗節(jié)奏,讓學生在自己音樂的創(chuàng)造中感受內容與形式的美,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音樂素養(yǎng)不同,學生的演唱能力與審美能力也會有所不同,而演唱能力與審美能力對歌曲的演唱風格有一定的影響,從而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演唱風格,即便是同一首歌曲,也會有不同的演唱風格。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選曲目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審美個性與風格進行自主選擇,這樣學生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演唱,將作品的人物形象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
結語
綜上所述,將音樂美學內容融入高職聲樂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會逐漸地提升。同時,教師還應該結合音樂作品的特點,讓學生體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聲樂演唱技巧與審美的關系,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使學生可以運用屬于自己的演唱風格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演唱,使他們能夠體驗與感受到音樂中的美,將音樂的藝術形象充分展現(xiàn)出來,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民建,曲藝.聲樂教學中技巧與美學的結合——評《聲樂教學論》[J].高教探索,2018(11):132.
[2]曹旖煥.音樂美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6,36(10):135-136.
[3]李潔.談音樂美學在高專聲樂教學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