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岱云 馮毅
【摘要】 目的:探究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存在低血糖恐懼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存在低血糖恐懼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低血糖憂慮評分、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血糖、體重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結果:護理后,研究組低血糖憂慮評分、各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護理態(tài)度、護理時效、護理技術以及健康教育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緩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感以及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效果,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低血糖恐懼感 2型糖尿病 針對性護理 健康教育 胰島素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Fear/CHEN Daiyun, FENG Y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3): -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fear. Metho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80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fea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argeted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group. The scores of hypoglycemia anxiety,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lood glucose and body weight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hypoglycemia anxiety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ours after meal blood glucose and body weigh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on nursing attitude, nursing effectiveness, nursing technology and health educ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the hypoglycemia fear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Hypoglycemia fear Type 2 diabetes Target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Insulin
First-authors address: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Zhongshan 528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3.025
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比較復雜,與患者家族遺傳基因、患者自身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均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代謝系統(tǒng)功能病變情況,患者患病后的主要特點為慢性高血糖[1]。隨著我國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其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嚴重影響著我國中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由于2型糖尿病尚無根治措施,患者需要終身通過藥物作用達到血糖控制效果?;颊呋疾『笠葝u素分泌異常情況發(fā)生頻率較高,加上降糖藥物的使用不當或者胰島素使用過量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即血糖監(jiān)測值低于
3.9 mmol/L,患者低血糖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心悸、肌肉顫抖、四肢無力、流涎、緊張、饑餓、視力模糊以及面色蒼白等,如血糖指數(shù)過低,還會出現(xiàn)昏迷或者抽搐等嚴重情況,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較為嚴重的一種情況[2-3]。由于2型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患者在服藥控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進而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恐懼癥,不僅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還會影響患者對服藥治療的依從性[4-5]。隨著臨床護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對2型糖尿病患者各類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相關護理措施也在完善,基于此,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存在低血糖恐懼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探究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存在低血糖恐懼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存在低血糖恐懼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
80例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WHO診斷標準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要求[6];患者2型糖尿病確診時間均超過半年;患者年齡均超出18周歲;患者參與要求完成均能夠保持意識清醒、精神狀態(tài)良好、無任何精神異常情況,且調查患者均無家族精神病史;患者能夠完全理解醫(yī)護人員提出的各項治療及護理要求,完全知曉本次臨床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參與標準以及研究配合中各項注意事項,并自愿配合完成研究;患者均無其他系統(tǒng)功能嚴重疾病;患者無藥物過敏史;患者生活能夠完全自理。(2)排除標準: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同期參與其他臨床研究;患者身體客觀原因或者心理主觀原因無法正常配合運動以及飲食控制要求,無法正常完成血糖監(jiān)測;患者語言溝通及表達能力較差。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本次研究已上報本院倫理委員會并獲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向其簡單介紹相關治療方案以及治療中的注意事項,告知各類藥物的應用方式,用藥中的禁忌情況,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處理措施,解決患者治療中提出的各類問題。
1.2.2 研究組 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1)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詳細記錄患者各項基礎資料以及檢查結果,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使用低血糖憂慮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低血糖恐懼程度,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低血糖恐懼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2)指導患者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及運動方案: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接受能力選擇相適合的視頻、圖像以及宣傳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多媒體方式向患者介紹飲食中的注意事項、合理的運動方案、運動時機、運動頻率以及運動強度等,告知合理飲食方案及運動對其低血糖情況的緩解作用,提升患者對健康運動飲食的重視和配合,同時緩解患者對低血糖的恐懼感。(3)低血糖恐懼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關心和關注,詳細了解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時的實際感受,了解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后自身飲食以及用藥情況是否存在變化情況,及時指出患者自身飲食及用藥調整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做法,告知患者通過合理的飲食方案以及運動方式對自身血糖水平進行調整,在確?;颊咦陨硌瞧椒€(wěn)的基礎上盡可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可鼓勵患者積極培養(yǎng)各類興趣愛好,轉移患者對低血糖恐懼感的注意力,避免患者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對低血糖的顧慮中,緩解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將中醫(yī)研究中的情志護理融入臨床護理中,中醫(yī)《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中明確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7],可見,將五行相克融入患者精神狀態(tài)調整治療中對于患者不良情緒緩解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分析造成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的主要因素,詢問患者低血糖發(fā)生之前是否存在飲食、運動或者用藥不合理情況,幫助患者認識主要影響因素,避免患者因為對低血糖發(fā)生原因的不了解產(chǎn)生的恐懼情緒,積極面對各類不良情況并參與到自身生活習慣調整中,并告知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時期的自救措施。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患者主動說出自身的顧慮,盡可能將不良情緒發(fā)泄出來,化解患者的悲傷及抑郁等情緒。(4)護理隨訪: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需要詳細記錄患者的治療情況以及聯(lián)系方式,添加患者的微信,定時對患者進行護理回訪,了解患者出院后治療中是否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同患者共同回憶近段時間內的生活情況,分析低血糖的發(fā)生原因,并協(xié)助患者對自我管理情況進行調整,緩解患者不適感受,進一步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低血糖憂慮情況,使用低血糖憂慮量表進行評分,包含10個項目,評分0~4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對低血糖的憂慮情緒越嚴重[8]。(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用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量表進行評分,包含糖尿病基本知識、治療相關知識、并發(fā)癥預防知識、血糖自主監(jiān)測以及自我足部護理,各項評分均為0~10分,分值越高,則該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9]。(3)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情況。(4)比較兩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使用滿意度評分進行評估,包含護理態(tài)度、護理時效、護理技術以及健康教育四項,各項滿分均為100分[1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3~68歲,平均(50.3±1.2)歲;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5.9±2.1)年;6個月內低血糖發(fā)生2~17次,平均(6.4±2.2)次;合并高脂血癥19例,合并高血壓癥21例;家族糖尿病史:有16例,無24例;口服降糖藥治療12例,口服降糖藥物聯(lián)合胰島素降糖治療9例,胰島素降糖治療19例。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5~63歲,平均(50.6±1.3)歲;糖尿病病程3~18年,平均(5.5±2.3)年;6個月內低血糖發(fā)生2~18次,平均(6.5±2.1)次;合并高脂血癥16例,合并高血壓癥20例;家族糖尿病史:有17例,無23例;口服降糖藥治療11例,口服降糖藥物聯(lián)合胰島素降糖治療9例,胰島素降糖治療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護理前后的低血糖憂慮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低血糖憂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低血糖憂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護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糖尿病基本知識、治療相關知識、并發(fā)癥預防知識、血糖自主監(jiān)測以及自我足部護理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糖尿病基本知識、治療相關知識、并發(fā)癥預防知識、血糖自主監(jiān)測以及自我足部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對護理態(tài)度、護理時效、護理技術以及健康教育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全球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口老齡化情況的伴隨出現(xiàn),增加了各類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2014年有關統(tǒng)計顯示,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已經(jīng)高達1.22億,預計發(fā)展至2035年,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能夠發(fā)展至1.43億,甚至更高。糖尿病的并發(fā)癥種類較多,常見的主要有糖尿病足、微血管受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各組織器官周圍神經(jīng)病變等。血糖控制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主要措施,低血糖是患者血糖控制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不良情況,也是影響患者血糖用藥控制的主要因素[11]。有關研究中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低血糖恐懼感大多與患者自身的焦慮以及抑郁等情緒并存,均屬于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通過相應的心理干預進行緩解,且與其他情況下的低血糖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對于低血糖的恐懼記憶更加深刻,隨著低血糖發(fā)生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其焦慮感也會不斷加重[12-13]。本次研究從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入手開展研究,詳細了解患者低血糖恐懼感的存在程度,并分析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以期為相關護理工作提供研究方向,幫助臨床醫(yī)護人員正確認識低血糖并且重視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低血糖恐懼感的緩解,避免該類情緒的進一步發(fā)展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14-15]。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需要詳細了解每位患者的基本情況、疾病史、性格特點以及情緒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建立有效溝通,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積極回答患者或家屬提出的各類問題,并在其基礎上開展各類健康教育[16]。護理過程中需要全面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心理上的變動情況,如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低血糖恐懼感加重情況需要及時進行疏導緩解,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17]。如患者糖尿病病程較長、低血糖頻發(fā)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其出現(xiàn)對血糖控制重視度下降,不接受配合各項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開展相適合的護理干預。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鼓勵暗示,幫助其認識到藥物治療并非是引起其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其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同樣會導致其血糖出現(xiàn)異常情況,從根本上提升患者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認可和重視,積極配合參與到飲食規(guī)劃以及健康訓練中[18]。另外,如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對藥物嚴重依賴情況,也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告知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在血糖控制中的應用是不可忽視的,不能完全依賴藥物進行血糖控制,引導其對自身生活習慣進行平衡,避免其對藥物的過度依賴,產(chǎn)生服藥過量等不合理用藥情況,增強血糖的紊亂情況,增加低血糖的發(fā)生率,形成惡性循環(huán)[19]。
本次研究中,護理前,兩組低血糖憂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低血糖憂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感緩解中,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相關健康知識,緩解患者因對低血糖的恐懼產(chǎn)生的抑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況,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干預,面對疾病的治療及護理,達到緩解患者低血糖恐懼感的效果[20]。護理前,兩組各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糖尿病基本知識、治療相關知識、并發(fā)癥預防知識、血糖自主監(jiān)測以及自我足部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娽槍π宰o理干預的實施能夠幫助患者全面認識疾病相關知識,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自我管理,做好各類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控制,積極監(jiān)測自身各項血糖指標,確保血糖控制效果的提升。護理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體重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針對性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因低血糖恐懼感產(chǎn)生的對藥物使用抵觸的情況,提升患者對血糖控制的重視,積極配合各項血糖控制措施,確保血糖指標的健康穩(wěn)定,進而避免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增加患者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一步緩解患者不適感受,提升其生活質量[21]。研究組對護理態(tài)度、護理時效、護理技術以及健康教育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加強了對患者精神狀態(tài)的關注,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拉近患者于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積極向護理人員表述自己的真實感受,有利于護理干預措施的完善,提升患者的護理感受,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升[22]。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感,對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碩果,陸萍靜,張素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感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7):1-7.
[2]鄭麗平.延續(xù)護理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31(6):103-105.
[3]張艷,高珊,楊丹,等.單病種護理質量標準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6):45-48.
[4]宮計劃,徐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細胞因子Chemerin表達水平及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8,15(27):22-25.
[5]許洪梅,穆純,包頔.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1):735-739.
[6]何英愛,黃光聯(lián),姚葉林,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23):5-8.
[7]李婷,卞茸文.護理干預結合健康教育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影響探析[J/OL].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7(1):139-140.
[8]劉宏杰,石紅梅,邢麗麗,等.同伴支持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遠期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21(7):861-866.
[9]井翠,趙雅,王靜.基于跨理論模型的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1):155-159.
[10]王艾英,夏英華,張艷梅.情景模擬+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對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20(10):1224-1227.
[11]黃碩果,陸萍靜,馬向飛,等.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感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7):820-825.
[12]王小芳.子午流注擇時五行音樂療法干預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對不良情緒、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4):151-152.
[13]薛亞男,尚國爰,呂倩,等.健康自我管理對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7,24(2):137-140.
[14]劉雅倩,雷夢杰,李玉峰.低血糖恐懼量表-1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雜志,2018,33(17):28-32.
[15]王亞君,王金霞.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相關因素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7):39-41.
[16]周海燕,張王琴,陳如.院內護理會診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懼影響的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3):510-512.
[17]陳培娥,李碧娟,林惠京.Nova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聯(lián)合自我管理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指標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5):5-8.
[18]夏引芳,宋愛華,韓玉琴,等.同伴支持教育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5):1143-1148.
[19]何麗蕓,孟桂云,陳衛(wèi)星,等.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聯(lián)合低血糖生成負荷飲食對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及人體測量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5):347-351.
[20]陳石紅.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11):100-104.
[21]王麗君,閆文婷.目標護理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預后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7,29(9):1320-1323.
[22]黃雅麗.授權理論結合聯(lián)動式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病人知信行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5):605-607.
(收稿日期:2019-07-04)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