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絮森
摘要:學生的差異是個普遍現(xiàn)象。能不能調動各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學會借助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來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诖耍疚闹饕獙πW語文因材施教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引言
因材施教教學活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活動。
一、因材施教的優(yōu)勢
因材施教能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實際水平都有所差異,如果一味地將就某一個層次的學生,那么其他層次的學生會覺得不適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教師的教學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另外,因材施教能夠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教學;對于接受能力較差一點的同學來說,可以讓他們接受相應水平的知識,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能促進教師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是基于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作出的,所有學生用同一套試卷,根據分數(shù)的高低來判定學生平時的努力程度。但是這是不公平的,這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壓力。因材施教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點,根據學生的基礎來教學,評價的機制也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樣既能對所有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又能樹立學生的信心。
二、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一)學習目標分層,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學習語文時,他們的學習效果也會有很大的區(qū)別。鑒于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平等正視班級內每一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合理的開展分層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詳細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目標的分層,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教學,為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月亮的心愿》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以及可以聯(lián)系生活經驗,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上課之初,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他們分成了幾個層次,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布置了難度強的學習目標,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布置了難度較小的學習目標,以此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二)重視任務分層,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在低年段語文課文中,不乏構段特點鮮明的文章,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滲透文章構段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運用的本質和規(guī)律,潛移默化地促進語言的遷移,提高學生的用語能力。比如,《木蘭從軍》第二段六句話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二兩句話寫了國憂,第三、四兩句話寫了家憂,最后兩句話寫了木蘭為國為家分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讀讀并找找這段話有什么特點。一般而言,大部分學生都不能直接發(fā)現(xiàn)這三句話的內在聯(lián)系,只有少數(shù)優(yōu)等生有點感覺但也說不出所以然來。這時,教師用三種顏色把這六句話分層出示,讓學生再讀讀并找找特點。這時,閱讀能力較差的孩子可能還是發(fā)現(xiàn)不了其中的奧妙,而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六句話可能有三層意思,而分析能力更強的學生也許馬上敏感地發(fā)現(xiàn)分別是國憂、家憂和分憂三這層意思。這時,教師適時指出這段話在構段上的特點是層層遞進的,寫的時候是按照順序來寫的,國憂帶來家憂,這就使得愛國愛家的木蘭要去分憂。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對寫文章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會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在表達上是循序的,不是雜亂無章的,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寫作也有了示范性和指導性。
(三)按機器分層訓練,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開展階段,想要讓橫向分層教學策略更加有效實現(xiàn),那么教師就必須要將不同的文章進行融合,并開展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在進行教學設計階段,教師可以將完整的課堂教學分成幾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們進行課堂的初步感知,然后引導學生們對文章進行深入感悟,最后將文章當中的知識進行記憶積累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應該以文章中心思想為重點教學內容,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情感。具體來看,教師應該從文本具體教學內容出發(fā),在引導學生們完成初步感知之后,就讓學生們從文章的語言使用方式出發(fā),進行文章理解,帶領學生們積累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內容。利用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直觀理解抽象語文知識。例如,在引導學生們學習成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從認識這幾個成語、理解成語含義、思考相似成語、如何應用這些成語這幾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出發(fā),進行分層訓練,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方式當中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重視分層評價,及時調整層次
有效的評價反饋是對學生學習的最好獎賞,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標準。表揚和評價學習差的學生,找到他們的優(yōu)勢,對于差生的進步給予肯定;對中等生則應采取激勵性評價,既要指出不足之處又要指出奮斗風向,促進學生積極向上;對于優(yōu)等生要采取競爭性評價,以高標準要求人,使其更加謙虛謹慎,取長補短不斷超越自我。雖然每個層次的劃分標準不同,但每個層次都有一個原則,既要把鼓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分層評價的實施能夠促進課堂氣氛,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引導下,積極落實因材施教的各項教學活動,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因材施教,這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挖掘學生語言潛能、發(fā)展?jié)h語才能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善云.因材施教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9 (27):55.
[2]沈志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 (18):55.
[3]劉雪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質教育,2017,3 (0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