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方式的改革,核心素養(yǎng)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成了教學目標中的首要任務,但是教師應該從何入手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又應該怎樣克服在其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而完成實踐能力的學習和發(fā)展呢。這就需要我們從具體情況入手,切實把握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吸取其中的精華,不斷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中學生;實踐能力;養(yǎng)成措施
當下的學習方式無論是學習任何東西,都是需要綜合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地理這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學生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想要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了解,那么就必須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運用實際行動來發(fā)現(xiàn)地理中的“新大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刻的印象。
一、 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
雖然現(xiàn)在的教育一直在推崇以實踐為主,但是很多時候依舊會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而忽略了最新的教學方式。特別像地理這種實踐力極強的科目,如果只是一味地學習理論知識,卻對實踐能力不足以重視,那么學生的理論知識就算再好,過后忘記的概率遠比進行實踐后的大得多。況且,目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面已經(jīng)成為重點,但是又是老師和學生面對的一個難題去,老師對實踐能力的理解和發(fā)展不夠重視,因此,就需要教師重視和應用新的教學內容,對于一部分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讓學生的思想對實踐能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為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
(一)教學方法沒有多樣性
教師對學生的教學都一致認為只要把自己知道的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學生就一定能學得很好,無論是在面對課本知識、考試題庫、還是實踐活動時都能夠巧妙地應對,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所有的學習最后都要歸結于生活之中。而老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有時候會讓學生覺得壓抑、喘不過氣,每天不停地講解各種各樣的知識,那么學生能接受的也是有限的,如果過度的灌輸,就會出現(xiàn)老師講一種學生忘一種的問題,效果十分不好。學生也完全失去了選擇的權利,課堂上都是被老師安排得滿滿當當?shù)?,有時可能課后的時間都被老師安排要完成一些作業(yè),學生沒有任何空余時間去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更沒有時間放松身心,久而久之,他們就養(yǎng)成了這樣的學習習慣,所以當有新的教學方法出現(xiàn)的時候,是抵觸的。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一直得不到改善和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課時短、教學內容多
地理并不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學科這樣從小就學習,有一定的基礎,而且課時也沒有這些科目的課時多,但是對于學習地理的要求卻絲毫不減,所以這對學生來說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相同的知識,難度系數(shù)明顯增加。而且,地理所包含的內容也是比較復雜的,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內容,卻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其次就是地理的內容每個章節(jié)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不大,每一個新的知識都是一個起點,不得懈怠,所以學生要在簡短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并且這些知識的聯(lián)系并不明顯,就會成為阻礙。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在沒有條件可以實地考察和操作的時候,就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相關的地理實驗,對于這一類的實驗,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因為實驗室的設備和學生的時間都是有限的,那么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實驗效果達到最佳,學生的操作方式也都合理,并且最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地理中新的知識,清楚地知道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要進行具體的實驗,首先就要找到一個需要實驗的知識,比如說:潮汐能發(fā)電的模擬實驗,這個實驗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屬于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其實驗目的就是通過渦輪機的轉動來觀察潮汐的形成過程,不僅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而且最終的實驗你的也是十分清晰,一目了然。在實驗前期要找到實驗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整個實驗過程也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為了出現(xiàn)不必要的麻煩。而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充分地發(fā)揮作用,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地理實踐能力。不過,值得重視的是,多數(shù)學生可能是第一次進行地理實驗,難免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實驗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手忙腳亂的問題,那么教師就應該就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做的實驗是什么,給予他們足夠的材料,適當?shù)臅r候進行輔助,避免實驗不成功的結果;而是讓他們不僅有對實驗的興趣,還要確保實驗的質量。
三、 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聽過最多的話就是學以致用,事實上,這也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不管是運用到考試中、還是實際生活中,都是能夠將學過的知識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最好方法。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就要下功夫,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延伸、拓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懂得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就比如說我們常見的氣候,我們無時無刻不與氣候同在,一年四季我們感受著冷、暖、干、濕,這都是氣候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氣候形成的原因做一些相關的了解,例如聽過天氣預報顯示的結果和最終的天氣進行對比是否有不同;每個區(qū)域的天氣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的變化又是有哪些因素影響的。通過對學生的這一系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提問,讓學生自主的搜集資料、研究和討論,得出相應的結果。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合理的課堂教學和實踐引導,不僅要將實踐活動納入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灌輸給學生地理是一門離不開實踐的科目的思想,讓學生了解到實踐能力對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只有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相應的目標,才能達到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婷婷.高中地理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J].高中地理,2013(34).
[2]胡小燕.聚焦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能力[J].地理知識,2016(20).
作者簡介:
林銀榮,福建省寧德市,福建宏翔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