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貞
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課題《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初中學科分層教學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FJJKXB18-322)
摘要:根據(jù)基礎教育階段課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結合我校生情實際,以促進九年級不同英語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發(fā)展為立足點,筆者努力思考并實踐:如何把分層教學更合理且有效的應用到九年級英語寫作課堂中。
關鍵詞:以人為本;分層教學;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112
一、九年級英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差異的統(tǒng)一。
2.學?,F(xiàn)實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新創(chuàng)辦的初中薄弱校,雖不乏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但因絕大多數(shù)生源是進城務工子女,家庭經(jīng)濟較困難,父母教育水平總體偏低,英語學習在家缺少有力監(jiān)管和有效指導,班級內英語學困生面大,兩極分化給英語教學造成了很多困擾。英語是較易形成兩極分化的學科,在九年級表現(xiàn)更為突出。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九年級英語教師強烈感受到了分層教學的必要性:讓優(yōu)生加速跑起來,讓中等生快步走起來,讓學困生動起來。
二、分層教學概念的界定
中國教育學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認為“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并指出教學應積極地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這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為“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應用不同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實施分層教學,如此才能使教學更合理有效。
三、九年級分層教學的準備工作
在學校領導的推動下,從2017年9月開始,筆者本著“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不打亂原來行政班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八下文化課的基礎和單科成績的差別,利用“極課”大數(shù)據(jù),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B、C層次留在原行政班上課,其中A層進行走班集中上課,但人數(shù)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分層,適度進行流動。A、B、C三個層次的教學是進行同一內容但不同廣度和深度的教學。
四、分層教學在九年級英語寫作課中的實踐(案例分析)
寫作在中考試卷中占15分,分值不多,但卻是拉開總分差距的關鍵題型之一。英語教師都希望看到:優(yōu)等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語言準確、豐富、流暢,并富有個性和說服力,基本無語法錯誤,書寫工整,從而拿到一檔分數(shù)(13~15);中等生雖然可能語言表達平淡,也會犯一些語法錯誤,但需能較清楚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行文比較自然,拿到相應二檔分數(shù)(9~12);基礎較弱的學生有話可寫,寫出幾句切中要點的簡單句(5~8)。為了達到這種效果,針對性地進行分層寫作訓練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筆者重視對分層寫作的訓練和挖掘,以期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各層次學生提高寫作技巧。指導A層學生圍繞話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取寫作經(jīng)驗及素材,加強獨立精準審題能力和獨自梳理出文章框架思維導圖的能力,增加范文欣賞,在平時閱讀中積累美文佳句,鼓勵他們之間相互切磋,取其精華,反復修稿;指導B層學生讀透題意列提綱,依托課本,努力應用話題中的關鍵詞匯和句型,同時筆者對他們加強寫作手把手指導,力爭當堂指導和及時面批,讓每個學生都有面批的機會;在指導C層學生時,消除其對作文的畏難情緒,鼓勵學生盡量寫出簡單句,爭取拿到基本分數(shù)。以人教版九年級U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單元話題寫作課為例。
1.教材分析
(1)功能話題:本單元有關文體和體育,以“音樂和電影”為話題,以表達喜好為交際功能,重點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用“that”“which”“who”引導的定語從句來描述自己最喜歡的歌、電影或書籍。
(2)本單元寫作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學會用定語從句描述自己最喜歡的歌、電影或書籍等。
A層:應用課內外積累的優(yōu)美語句,創(chuàng)造性使用定語從句描述喜好。
B層:仿照優(yōu)美語句及篇章結構,描述喜好。
C層:背誦簡易范文,簡單描述喜好。
(3)寫作題目:請以“My favorite...”為題寫一篇文章介紹你喜歡的一首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要求包括:①主要內容;②喜歡它的原因;③它帶給你的感受(80個詞左右)。
2.分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
A層。(1)A層學生用8分鐘完成并校對本單元寫作的重點句和必備句,為后續(xù)寫作做好鋪墊。(2)他們用5~8分鐘自己先審題,明白題意后圈出關鍵詞句并確定文體、人稱和對應時態(tài),確保不偏題、不離題,并列出提綱或畫出簡單文章框架的思維圖和正文所需的句型結構以及關鍵點對應的詞組或單詞。(3)花3分鐘品讀提供的美句,并結合自己平時摘抄積累,根據(jù)表達需要進行仿寫。(4)參照作文評分標準用15分鐘獨立完成作文。(5)4人小組依照給定評分標準自評、互評后,互相學習,最后推薦1~2份優(yōu)秀作品進行班級展示,之后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自己用紅筆在原地方進行修改,回家抄正并上交。(6)重點及時批改小組長,其余學生作文由各自小組長負責批改。
B層。(1)利用課件,結合圖片和關鍵詞進行5~6分鐘左右的小組比賽,鞏固寫作基本句型。(2)6分鐘左右完成口頭操練過句子的自測,并校對答案。(3)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審題,圈出關鍵詞并確定文體、人稱和對應時態(tài),然后列出簡要提綱。(4)用15分鐘時間一起品讀范文,借鑒表達要點基本句型,形成自己的文章。(5)在教師指導下,同桌根據(jù)作文評分標準互評,并根據(jù)自己水平進行一定的修改,同時教師盡量選擇同桌中的一篇進行當場面批和指導。
C層。(1)進行主要簡單句仿寫并大聲開口朗讀。(2)熟讀簡短范文,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出題目的內容要點,根據(jù)需要進行適當改寫,若自己實在不會寫,就根據(jù)中文默寫原文。(3)讓B層學生課后進行及時批改。
3. A、B、C層學生作文訓練反饋
以下是A、B、C層學生作文訓練中的三篇代表作文。
五、分層教學在九年級英語寫作課中的實踐反思
分層寫作訓練實施了一學期,通過有層次地抓重點并落實,給優(yōu)等生更多發(fā)揮空間,給中等生充足的時間與指導,給后進生更多的鼓勵,從而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寫作的效果更加突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寫作英語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A層學生的學習面貌和精神狀態(tài)有了較大的轉變,想學的學生更加體會到“學無止境”的內涵。想學又接受較慢的B層學生不再覺得上課費勁。C層學生減輕了學習壓力??傊?,各個層次想學的學生都在盡力寫好作文。
(2)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筆者在備課時就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練習,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蘋果”,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其次,筆者在備課時還估計了各個層次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針對性更強,從而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英語分層教學困惑
(1)如何有效消除小部分B、C層學生的心理暗示?理論上,分層施教,異步達標。但實際上B、C層有小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效果還是令人擔憂,因為負面的學習情緒容易相互傳染,對于這兩個層次的學生而言,只有從心理層面幫助其有效應對分層教學,消除心理暗示才能真正促其進步,所以要更好地利用學校導師制,有計劃地開展師生交流談心活動。
(2)如何有效管理A層學生?A層學生一下課就分散到原來不同的行政班級,他們對于這個臨時班級歸屬感不是很強,也讓A層師生課后交流時間受限,同時也給教師班級管理帶來不便,若A層能配個班主任,臨時班級的建設將會更加完善,也更有利于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范美英.淺談“分層教學”在課程設計中的運用[C].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2008.
[3]李會.淺談生本教育如何做好班級管理[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9).
(作者單位:廈門外國語學校湖里分校3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