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云
【摘? ?要】?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對于教學有效性愈發(fā)重視。不同于“填鴨式”教學中的對于教的過分強調(diào),初中地理教師在探求新的教學模式中將學生的主動學放在了重要位置,期望以此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對于如何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初中地理;提高有效性;方法探究
一、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初中地理教學有明確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發(fā)展,除了地理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能力也應當有所提升。教學目標作為教師教學的思想指引與實踐動力,應當清晰明確,科學合理。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就應當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好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思想目標明確,在其引導下的教學實踐才會更加有序高效。
二、合理設計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設計作為教師備課的重要一環(huán),對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應當設計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以創(chuàng)造科學高效的教學課堂。首先,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應當與教材緊密結合。地理教學的基礎任務還是對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教授。不少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時,可能會出現(xiàn)由于教學過于注重形式或趣味而偏離教材的現(xiàn)象,這是不合理的。其次,教學內(nèi)容設計應當符合學生知識水平與身心發(fā)展特點。初中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和眼界視野都比較有限,因此,教師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盡量具體詳細以使學生的地理基礎能夠穩(wěn)固扎實。由于初中時期是學生身心變化較大的階段,他們的心理活動具有較強的矛盾性,更加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其心理發(fā)展變化,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盡量豐富多樣化,擺脫枯燥單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手段
1.合理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是一門知識范圍廣、涉及面大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往往是有限的。多媒體的發(fā)展及其在教學領域的推廣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理教學中的時空局限。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靈活應用,改變原來的單一板書教學,借助圖片、音樂、影片等資源,視聽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并進行思考。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還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利用多媒體能夠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聚集與使用。教師在原有的課本教學材料上增加更多新的地理知識,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有利于他們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習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進行“日本”這一節(jié)內(nèi)容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收集有關日本地理風貌、著名火山、風俗人情等的圖片及紀錄片來加深學生對日本的認識與了解,由此獲得的地理知識也更加完整全面。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問題意識
教學情境十分重要,初中地理中運用合理的情境,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詼諧幽默但又保證正確科學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識。特別是在進行有關記憶類知識的教學時,繁多冗雜的細小知識往往會使學生記憶混亂困難,使學習受阻,甚至會產(chǎn)生挫敗感而選擇放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編制富有記憶點的順口溜引導學生進行技巧記憶。在學生初步記憶的基礎上,再推進學生的理解記憶。問題往往是貫穿整個教學流程的重要線索,通過問題展開教學往往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問題作為貫穿教學活動的主線,通過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如在進行“太陽高度”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就冬冷夏熱的常見現(xiàn)象進行提問,再通過提問一天中的最熱時間段引出地表溫度與太陽高度之間的關系,進而進行有關知識的教授。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探究,理順思考的思路并逐步獲得對知識的認知,不僅記憶更深刻,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最有效的。另外一種更好的情況就是問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提出的,學生參與到了問題產(chǎn)生與解決的全過程中,參與感與體驗感大大提高,對于知識的習得與理解也更為深刻,學習的有效性得以保障。
3.聯(lián)系生活,注重實踐
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其教學也應當緊密聯(lián)系生活,最終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來進行新課導入,使得學生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還可以通過通俗易懂的生活舉例對偏復雜的知識進行解釋和引述。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了地理學習的趣味性,而且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度理解與記憶,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述有關“天氣及氣候”一課時,可以依據(jù)我們?nèi)粘K熘囊恍┨鞖馑渍Z進行講解。學生在放松的氛圍中愉悅學習,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除了課堂上的教學,教師還可以適當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向課外。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布置好探究課題。在提供一定的幫助下,讓學生通過團結協(xié)作自主進行實地探究,不僅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及團隊精神,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學得以實現(xiàn)。
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長期努力探索,總結經(jīng)驗去實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jù)教材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身心發(fā)展特點,明確教學目的與任務,合理設計教學內(nèi)容,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切實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學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李澤勇.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39):172-172.
[2]田忠.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J].東西南北:教育,2017:270.
[3]王周全.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