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丹
【摘 要】目的:根據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經橈動脈冠脈接入治療后出現周圍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總結相關護理對策。方法:將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46名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患者分別編入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人數73人),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手段(對照組)與綜合護理干預手段,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結論: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后出現周圍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護理人員需要在對風險因素進行關注的基礎上,對綜合化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合理應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血管并發(fā)癥;風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8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2
隨著臨床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開始在冠心病治療過程中得到應用[1]。既有研究結果表明,此種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在介入治療實施以后,患者往往會出現穿刺傷口滲血及橈動脈閉塞等并發(fā)癥。本次研究旨在根據患者在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總結護理對策。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46名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為研究樣本,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中73名患者編入實驗組,73名患者編入對照組。實驗組男44例,女23例,年齡在40-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8±10.6)歲。對照組男45例,女22例,年齡在40-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9±10.7)歲。經檢驗,實驗組、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手段,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給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指導。
對照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手段。護理期間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介入治療與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在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的基礎上,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護理期間加強患者病情監(jiān)控,叮囑患者盡早開始康復鍛煉。在護理干預實施期間,護理人員會指導患者適當提高術側上肢,并給予50%硫酸鎂濕敷或如意金黃散濕敷,并要做好術側肢體活動。醫(y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實施期間也會嚴格觀察橈動脈穿刺處變化情況。針對一些存在吸煙、酗酒行為的患者,護理人員也會督促其戒除不良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學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用數(n)或率(%)表示,實驗組、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為P<0.05。
2 結果
實驗組、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顯著差異,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較低(P<0.05),見表1。
3 討論
3.1 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后出現周圍血管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
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會影響患者橈動脈血管的管徑及血流動力學指標,并會導致血管并發(fā)癥的出現[2]。就本次研究而言,患者護理期間出現的并發(fā)癥以穿刺點滲血、橈動脈閉塞、橈動脈痙攣、前臂血腫及假性動脈瘤等疾病為主。就上述并發(fā)癥的產生原因而言,穿刺點滲血癥狀可能與術后彈力繃帶壓迫時出現的壓力不足的問題有關,可能與包扎時間不足等因素有關。橈動脈閉塞的產生原因為術前肝素用量不足與術后壓迫時間過長。橈動脈痙攣與性別、患者的生活習慣及其他疾病有關。女性群體是橈動脈痙攣的高發(fā)群體,吸煙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橈動脈痙攣發(fā)生率相對較高?;颊咴谑中g過程中出現的精神緊張甚至應激反應會使患者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tài),并在刺激血液中兒茶酚水平增加的基礎上,導致橈動脈痙攣的出現。前臂血腫與手術實施者的手術操作情況和術后正確壓迫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術中操作不當和術后壓迫不正確的問題的出現,會導致前臂血腫癥狀的出現。假性動脈瘤與操作人員的反復穿刺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3]。
3.2 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的護理對策
針對患者在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醫(yī)護人員可以在了解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如在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實施前,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預,讓患者對手術目標、手術方法及手術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了解。在并發(fā)癥等出現以后,醫(yī)護人員需要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如在假性動脈瘤的處理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可以使用超聲引導下凝血酶注射措施進行應用,并在患者無異常狀況的情況下使用局部加壓包扎方式,在患者假性動脈瘤瘤腔較大的情況下,醫(yī)護人員可利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在傷口滲血癥狀出現以后,醫(yī)護人員可以借助重新包扎的方式進行止血。出現血腫后可使用50%硫酸鎂避開針眼濕敷,一天兩次一次30分鐘或給予如意金黃散用白醋調糊狀敷于血腫處4-6小時后去除一天一次。
3.3 小結
綜上所述,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后出現周圍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具有多樣性。護理人員可以在關注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對綜合化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索景歡.經橈動脈冠脈造影及介入治療術的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1):158-159.
葛文賢,夏引芳,費紅,等.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的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護理,2018,18(09):64-66.
尹瑩杰.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相關血管并發(fā)癥的護理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04):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