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順勢發(fā)展。與此同時,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屬于特殊群體,在學校的教育和管理過程中容易衍生出其他方面的各種問題。文章將探討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以生為本,尋找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契合點,構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之路。
關鍵詞: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殊群體;成長成才
所謂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在國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中,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很困難的學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在校大學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數量也逐年增加。當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資助學生面越來越廣,資助標準不斷提高,資助渠道也逐漸多元化。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入學和正常完成學業(yè)的重要保障。但在民辦高校中,學費高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承受的經濟壓力更大。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成長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影響,他們不僅存在經濟困難的現實問題,還有可能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學業(yè)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就業(yè)難等其他方面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能衍生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問題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數是來自偏遠山區(qū)、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或發(fā)生重大變故的家庭,未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和關注,家長或監(jiān)護人往往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因為家境貧困,與其他同學的家庭經濟條件貧富差距明顯,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覺得自己會被歧視,內心比較敏感,行為也比較謹慎,會不自覺得排斥和遠離同班同學,承受的心理壓力較大。同時,他們在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比較脆弱,面對出現的心理問題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同學和老師的關心和關注,出現小的心理問題就可能會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多種原因,其中部分學生會產生自卑、羞怯、焦慮、虛榮或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
(二)學業(yè)困難
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缺乏勇氣和自信,課堂上較少主動和老師交流。同時因家庭貧寒,學習條件差,學習資源欠缺,不能很好的接收新知識,學習方法比較保守,進而影響學業(yè)。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拮據,迫于經濟方面的壓力,會在校內外從事兼職來補貼生活費。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業(yè),普通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學習課程知識或拓展課外知識,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卻在做各種兼職。有時還需要熬夜工作,甚至個別學生為了做兼職還違反課堂紀律。在這種情況下,會造成他們的學業(yè)成績不理想從而喪失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及學校獎學金等資助的機會,因為這些資助對象都要求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意識薄弱,注意力只放在賺取生活費上,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更沒有周密的學習計劃,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習動力不足。
(三)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關系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結成的心理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交往雙方在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融洽或不融洽、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會導致雙方人際關系的親密或疏遠。人際關系是高校大學生回避不了的問題。在民辦高校中,人際關系問題較為突出,特別是寢室關系問題。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部分人際關系緊張,因為性格較內向、害羞、自卑,缺乏與人溝通技巧,不善于表達或害怕與人交流,從而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就業(yè)難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背負著改變家庭貧困境況和改變個人命運的思想壓力和負擔,就業(yè)對于他們來說,期望值比較高。但是在民辦高校畢業(yè)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yè)上并不如公辦學校的大學畢業(yè)生具有優(yōu)勢。即使民辦高校同樣擁有正規(guī)的教學手續(xù),但很多企業(yè)在招聘時對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仍存有一定的偏見和歧視。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是民辦高校比較突出的問題。由于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差,學校辦學特色不明顯,教師對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等缺乏教育,導致社會對民辦高校畢業(yè)生的認可度低,加劇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問題。
二、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的實踐和探討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相對于其他學生,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經濟窘迫、學習條件差等客觀因素影響,接觸的事物有限,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進入大學后,容易產生自卑、孤僻、敏感等不良心理。輔導員、班主任、思政教師、心理咨詢教師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關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困難外,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貧困”,及時發(fā)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調整心理狀態(tài),戰(zhàn)勝心理的困擾,促進他們的人格健康發(fā)展。要做好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建立班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傾訴和心理預警機制。通過傾述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并針對性地進行開解。同時要定期對所有學生進行心理普查,以便全面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況,有異常及時上報。第二,完善好班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人檔案,充分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人際關系、興趣愛好等,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第三,有針對性的召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認知和學會如何自我心理調適方法。第四,加強對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引導。要正確對待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適當的進行幫扶。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第五,通過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共同把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及發(fā)揮榜樣育人作用
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雖然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入學和完成學業(yè)問題,但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在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偏窄、資助標準偏低。對于幫扶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府部門及高校需要聯合協助,讓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沒有后顧之憂,專注于自己的學業(yè),因為學業(yè)是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得益于國家的資助政策,也有一些出類拔萃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fā)展。他們有自己的奮斗目標,明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合理的分配好學習、工作和作息時間,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期待。他們積極應對學業(yè)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積極向榜樣學習,向優(yōu)秀看齊,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現和價值觀。
(三)促進大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
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學生品質的培養(yǎng)、構建和諧穩(wěn)定的校園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部分的人際交往關系存在較大缺陷,不太善于去搭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多積極參加社團和各類公益活動,在活動中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找到自己的群體,相互支持和交流,擴大自己的社交活動范圍。與此同時,這些活動也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找到自信。只有融入到一個群體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關心和關愛他人,為這個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才能更好的發(fā)展自己的人際關系。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除了要自己主動的邁出一步,還要以真誠的心待人。真誠是人際關系是否能夠長久最好的試金石。
(四)提高職業(yè)技能
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起其他學生會遇到更多的阻礙和困難,幫助他們順利就業(yè),是高校培養(yǎng)學生工作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目前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可謂是優(yōu)中擇優(yōu)。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職業(yè)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工作崗位上站得穩(wěn)腳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首先,高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來開展專業(yè)技能教育培訓。同時積極聯系企業(yè),建立合作,給學生搭建專業(yè)實踐的平臺。其次,學生應側重于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性格等,清楚自己的理想職業(yè)是什么,分析職業(yè)發(fā)展前景以及職業(yè)要求,然后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職業(yè)技能,立志追求“人有我有,人有我優(yōu),技高一籌”的境界,練就真本領,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擁有一技之長,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高校通過實施職業(yè)技能提升行動來穩(wěn)就業(yè),促就業(yè)是解決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的重點。
三、結語
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幫扶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高校的特殊群體,更是需要政府、社會、學校三方聯動,齊心協力在他們的經濟、心理、學業(yè)、人際關系、就業(yè)等方面進行全力幫扶。民辦高校要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全面系統(tǒng)的幫扶服務,細致負責地落實好各項資助政策工作,同時對家境經濟困難學生可能衍生的其他問題做好預防預警機制,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真正地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何會寧.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5(4):183-186.
[2] 王鵬,吳茜,付麗婧,等.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幫扶淺析[J].科教導刊,2017(36):173-174.
[3] 牟宇.發(fā)展性資助視角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路徑分析[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9(7):169-171.
[4] 臧運霞.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探究[J].新校園,2012(10):50.
[5] 徐曉霞.大學生特殊群體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交際,2019(17):50-51.
[6] 趙蕾.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下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yè)問題探析[J].才智,2020(5):21.
[7] 倉偉,胡廣來,鐘珊.立德樹人視角下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自我管理路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5):69-70.
作者簡介:陳冬明(1989- ),男,廣東茂名人,廣州工商學院經濟貿易系,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