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霞
【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干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3—0040—01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無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年幼無知、天真可愛,但又活潑好動,難以管理。好多剛接一年級的班主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班級事務煩瑣,一天下來,喊破了喉嚨跑斷了腿,教室里還是亂哄哄。為此,班主任往往都會感到心力交瘁,常常叫苦不迭。那么,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呢?在不斷請教、學習與嘗試的過程中,我逐漸摸索出了“夸”“扶”“競”這管好一年級班級的三條錦囊妙計。
一、夸——“五星擂臺”搞獎勵,量化考核促全體
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帶高帽子,特別是一些調皮搗蛋的或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對于這種學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幾乎沒什么效果,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去“夸”,也許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班內設立了“五星擂臺”,讓每一位學生在教室的墻上準備一顆心型的卡片,我根據(jù)學生在課堂聽課、作業(yè)完成和課后活動等不同時段的表現(xiàn),對每個學生日常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采取量化考核,并將五星擂臺的最終結果作為我們班評先評優(yōu)的準則?!拔逍恰钡拿Q和評選方法具體如下。
勤學好學之星:每天的作業(yè)完成質量高(寫得又干凈又正確)的得100分,5個100分換一顆學習星。
遵規(guī)守紀之星:根據(jù)平時課堂上和活動中的表現(xiàn)(鈴聲落,安靜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師上課;始終保持正確的坐姿,不亂說話;發(fā)言積極踴躍;集會、站路隊時,自始至終保持安靜并遵守秩序)隨機發(fā)紅花,夠5朵就換一個紀律星。
勞動積極之星:勞動組長監(jiān)督考勤,每周值日完,在班會上組織學生進行評議,按值日的表現(xiàn)情況分成好中差三個級別,最好的學生可得一顆勞動星。
文明禮儀之星:能使用文明用語,不在教室和樓道追逐打鬧,講究個人衛(wèi)生,每周每個小組評選一名同學,被評選的同學各得一顆文明星。
助人為樂之星:主動為班級做好事,每做一件,得一顆助人為樂星。
五星的評選,涉及到了班級管理的各個方面,包含了學生在校的各個時段。通過這種以結果帶過程的“夸”,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良好意識。
二、扶——精心挑選班干部,面授機宜重幫扶
1.反復考察選苗子。一年級要延遲建立正式的班委會,因為一兩天短時間的接觸并不能使老師真正認識到每位學生的特點與能力。為此,我一般先組建臨時班委會,然后仔細觀察,通過學生自薦、家長參與等方式挑選班干部,最后在不斷的調整中最終確定正式的班委會。
2.面授機宜提能力。班主任不僅要讓班干部了解其工作的具體職責,還要從各個方面對他們進行悉心培養(yǎng),手把手地教方法、定標準,特別是抓好每個第一次:第一次收作業(yè)本;第一次領讀;第一次領操;第一次進行衛(wèi)生督促和檢查等。有了方法與標準,做起工作來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三、競——“末位淘汰”顯威力,人人參與共管理
據(jù)一份調查顯示,91%的小學生希望自己能當班干部,80%的小學生想做中隊長,70%的小學生想當大隊長(班長)。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出頭的這一心理特點和低年級班干部自控力和權威性不強的特點,我在班內嘗試實行“末位淘汰,競爭上崗”制。具體做法是,每個月對班干部進行民主測評一次,對評價不好、同學支持率最低的一位值日班長進行淘汰。然后,通過學生自薦和其他同學推薦,重新推選一位值日班長。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競爭上崗的氛圍,使每一位值日班長都有危機感,如果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就會被淘汰。
與此同時,我還抓住每一次班會的時機,與學生們探討“我們的班級”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我們能為班級做點什么?出乎意料,一個個具體可行的好方案新鮮出爐:在保持課間紀律方面,學生們討論出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安全有趣的課間活動;早餐問題方面,幾個吃飯認真且速度較快的學生主動要求當“組長”,幫著提醒其他學生珍惜糧食;在其他管理方面,學生們創(chuàng)設了收本組長、發(fā)本組長等40多個職務,班上幾乎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職務。
慢慢地,教室從曾經(jīng)的“大鬧天宮”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入室即靜”,班主任管理從曾經(jīng)的“焦頭爛額”變成了現(xiàn)在的“垂拱而治”,班級考核從一開始的經(jīng)常墊底變成了現(xiàn)在的“周周流動紅旗不是夢”。在一種時時激勵、人人爭先的人文化管理的整體氛圍中,學生們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既在自己的崗位上管理著別人,也接受著別人的管理,班級的班風和學風都在一天天地向更理想的方向改變著。
綜上所述,學生們雖小,卻很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往往比我們想象得更有能力,只要我們多想辦法,多出實招,真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那么帶一年級的學生就不再是難事。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