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慶
【摘要】校園安全是構(gòu)建和諧校園的基礎,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是把安全作為一種文化來科學的認識和研究,是校園安全工作最高體現(xiàn),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學校安全工作由被動灌輸?shù)街鲃芋w驗,再到潛移默化。本文首先闡述了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的內(nèi)涵,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了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的構(gòu)建方式。
【關鍵詞】校園安全? ?自主體驗式? ?構(gòu)建方式
校園安全事關社會穩(wěn)定,決定千家萬戶幸福和安寧,十分重要。目前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安全教育工作隨機化嚴重,安全教育活動缺乏系統(tǒng)的計劃和周密的安排,從而導致安全意識難以在師生們心中真正樹立起來,往往是活動中知道安全重要,過后卻拋在腦后。安全工作這根弦時緊時松,難以成為師生們的自覺行動,成為學校安全的一個隱患。筆者認為要解決學校安全面臨的難題,學校必須重視安全教育工作,在學校中形成一種安全教育的氛圍,也就是形成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通過學校安全氛圍時時提醒師生注意安全,從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還一個和諧、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
一、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的內(nèi)涵
朱顏杰在其《學校管理論》指出:所謂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內(nèi)部所形成的為其成員所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價值觀體系、行為準則和共同的思想作風的總和。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維護校園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秩序為目的,由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在教學、管理中形成的安全和諧的氛圍。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中。創(chuàng)建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作為一種氛圍,有利于發(fā)揮對師生行為的指導、規(guī)范作用,最大限度的杜絕不安全行為的發(fā)生,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和諧社會的建立。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的形成有助于建立民主和諧的師師關系和師生關系。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安全規(guī)章制度的建設;安全活動開展;安全文化氛圍建設等。
二、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的構(gòu)建方式
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是以物質(zhì)條件為基礎的載體文化和以人文為中心的人和社會精神文化的統(tǒng)一。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應該從物質(zhì)設施和精神文化兩方面考慮。
1.重視校園安全設施的維護和檢查。學生在校園中學習、生活,校舍、場所及其他教育設施、生活設施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安全息息相關,在許多學生校園傷害事故中,有相當多的是發(fā)生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上述設施中。為此學校教育、生活設施的建設時要注意安全細節(jié),建設前反復論證,多聽取教師學生等人意見,建設好以后的維護也重在細節(jié),這樣才可以防微杜漸,防止校園悲劇發(fā)生。
2.充分發(fā)揮學校墻報、黑板報、櫥窗、標語牌的宣傳教育作用,營造安全教育氛圍。這就會在學校群體中培養(yǎng)出與制度約束相適應的環(huán)境氛圍。這種氛圍一經(jīng)形成,其理念、準則等精神因素會成為一種意識和氛圍彌漫于學校之中,滲透到學校成員的一切活動中去。人們時時會感到它的作用和約束力,實踐證明這種力量比制度的硬約束往往更有力。
3.建立和完善校園安全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形成制度文化。秩序和規(guī)矩是保證安全所不可缺的,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用制度來約束,可以使師生們的行為遠離危險。制度要立足于預防,在制度建立之前要科學研究校園安全應對機制,包括預警危機,進行預防危機發(fā)生的活動;學校的危機管理包含現(xiàn)象評估、制定策略、監(jiān)控策略實施、追蹤調(diào)查;全面考慮威脅學生安全校舍、消防、交通、飲食、傳染性疾病以及校園周邊治安秩序不安全因素,推出針對性的措施。制度建立后,對制度落實情況進行追蹤評估,要對相關責任進行考核,這樣可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4.安全教育活動有計劃、成系統(tǒng)、形式多樣,要重師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安全文化的形成必須要有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同時安全文化又涉及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安全教育活動必須嚴格計劃、精心組織,活動不僅要多種形式,并且要根據(jù)學校安全情況選擇教育內(nèi)容編排成系列,使學校師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全方位的受到體驗,避免安全教育內(nèi)容的遺漏。學校應為活動提供各種平臺,如每學期有“校園安全周”,每兩月一次安全講座,不定期的交通安全展,還有定期的“安全教育黑板報競賽”等等,通過這些途徑,把學校把計劃中的安全教育內(nèi)容落實到師生的實際生活中去。
5.重視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組織師生學習相關的法律,如《民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不僅可以提高師生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可以提高責任意識,增強師生們安全意識。學校在校園中組織師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好心理健康輔導室,對師生們的問題進行疏導、干預,把師生們存在心理問題及時解決,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6.發(fā)揚管理民主、教育民主,調(diào)動師生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共同的安全觀。校園文化的群體性目標特點,表明建設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必須要有教師和學生的自覺、自愿的參與。他們自覺的參與不僅能增強凝聚力和認同感,還有助于調(diào)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為學校的安全工作獻計獻策,推動學校安全文化上更高層次,同時師生們參與活動也有助于他們實現(xiàn)自我教育,加深對安全問題的認識,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形成共同安全價值觀。實踐中讓師生設計安全教育活動,或設計安全標語、公共場地警示語以及向?qū)W校提安全建議等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綜上所述,通過構(gòu)建自主體驗式校園安全文化,使師生的安全素質(zhì)得到提高,樹立人人講安全,時時重視安全,事事注意安全,處處不忘安全的思想,為建設社會主義安全文化、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讓安全警鐘時刻在師生頭腦中長鳴。
【參考文獻】
[1]《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2]《組織行為學》? 孫成志主編
[3]《現(xiàn)代教育原理》? 柳海民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