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張迪
摘 ? ?要: 德育能力是順利實施思想品德教育任務或組織學生進行德育實踐活動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心理品質。當前小學教師德育能力有所欠缺,教師可以通過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轉變育人理念、總結反思的方式主動提高德育能力,學??梢酝ㄟ^加強教師德育行為落實情況考察和制定合理的德育評價制度引導教師德育能力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教師 ? ?德育能力 ? ?教育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備受關注。尤其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教師,德育能力不僅對學生當前品德狀態(tài)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未來發(fā)展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引導作用。當前小學教師德育能力亟待提高。
一、研究小學教師德育能力的界定
教師德育能力,指“教師在某種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勝任德育工作、有效達成德育目的的素質。不僅包含教師已經達到的有效達成德育目的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教師有效達成德育目的的潛力。德育能力屬于教師的個人特征,教師德育能力不足反映出教師知識結構上的缺陷”[1]。
德育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德育能力是教師專業(yè)化的重要評價標準,因此,教師德育能力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2]。本研究對新都區(qū)斑竹園、龍展路、三河場、西街、東街、學院路等區(qū)域的30名小學教師進行訪談及觀察,試圖梳理小學教師德育能力現(xiàn)狀和困境,探尋提高小學教師德育能力的途徑。
二、小學教師德育能力現(xiàn)狀
通過對教師的訪談和觀察,歸納了小學教師德育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欠缺感知學生道德問題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道德問題的感知能力是德育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教師越早發(fā)現(xiàn)學生道德問題并采取適當?shù)牡掠胧?,學生的道德問題就能越早解決,健康成長。但是,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的道德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導致小問題不斷積累和放大,道德問題行為演變得愈發(fā)惡劣。學生道德問題最后爆發(fā)時,教師處理起來更加困難,甚至不知所措,很多德育手段和措施無濟于事。
在我們的調研中,有8位教師面臨這個問題。這些教師如果能盡早對學生的道德問題采取相應的德育措施,或許事情不會“發(fā)展成這樣”,就能“挽救學生一輩子”。
(二)缺乏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能力
學生的個性、成績、興趣、愛好等的差異很容易形成班主任對學生的偏見,加之傳統(tǒng)師道尊嚴的影響,師生間難以形成平等對話的關系[3]。訪談的很多教師都認為,不管學生處于什么樣的心境和環(huán)境之下,只要教師說話,學生都應該立刻回答,也沒有過多的耐心慢慢引導學生開口說出事情的原委。
年輕教師們剛剛接觸班主任這個角色的時候手忙腳亂,在德育和教學之間不能夠兼顧;教齡稍長的教師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因此,部分教師不能及時選擇正確的方法解決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的各種問題和事件,或者沒有足夠的耐心了解問題和事情的前因后果。這種情況與學生表達能力有一定的關系。學生年齡越低、表達能力越弱,這種情況越普遍。
導致教師的德育方法單一,德育方式簡單粗暴,師生關系因此常常呈現(xiàn)管制與被管制的不健康狀態(tài)。
(三)缺乏有效指導學生發(fā)展的能力
對學生身心特點、品德基礎和現(xiàn)實生活狀況的了解是班主任進行有效德育的重要前提。調研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在進行德育時缺乏情感投入,言語表達缺乏說服力,究其原因,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診斷能力和輔導能力不足。
因為心理診斷能力和輔導能力不足,導致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過于注重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認錯態(tài)度,很少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這種教育只是為了證明教師是對的,學生是錯的,教師的德育并沒有在學生心中留下太多痕跡。
三、提高小學教師德育能力的途徑
(一)教師要主動提高德育能力
1.加強自身素質建設
教師一定要牢記德育知識、德育觀念、德育經驗這三個構成德育能力的主要因素,多學、多讀、多看有關德育的書籍,虛心向經驗的教師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自身教育機智,為德育教育做好鋪墊。
同時,教師德育能力首先要從自身做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素質培養(yǎng),一言一行都要做到為人師表,時刻給學生留下好的榜樣,由內而外地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2.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包括以下幾點:
(1)育人為本的理念。教師在德育工作中既要尊重學生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又要考慮班級內學生的具體情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合理運用德育方法,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指導和幫助,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才能都得到尊重和發(fā)揮。
(2)理解寬容的理念。日常德育中,如果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像個知心朋友一樣,不帶任何批判性地、單純地感受一下學生發(fā)生了什么事,相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定然是和睦的、融洽的,必定能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生活德育的理念。陶行知認為:教育即生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在生活細節(jié)中陶冶他們的情操,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善于總結反思
教師能否對德育方法和技能進行合理有效地運用決定著教師德育的有效程度和德育能力的高低,教師想要“一針見血”地處理學生的問題,必定是熟能生巧的,所以要求教師具備在德育工作中總結經驗的能力,要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日常習慣,根據(jù)教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德育工作方式,對同一類型的德育事件不斷思考與總結,在實際經驗中改進德育方式。
(二)學校要在德育中引導教師提高德育能力
1.加強教師德育行為落實情況的考察
每位教師德育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天生的,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外部環(huán)境的推動力是不可忽略的,學校作為教師成長的平臺,更應該為教師提供更多德育訓練機會,開展更多的德育活動。筆者認為,一些學校在德育課程的設置上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對德育課程的落實情況卻不予重視,要想提高教師的德育能力,必須讓教師由被動地重視德育轉變?yōu)橹鲃又匾暤掠瑢Υ?,筆者有以下兩點建議:
(1)對教師完成學校組織的思想品德課和班會課情況進行嚴格監(jiān)控。學??梢詫iT成立德育小組,不定期抽查學校思想品德課程的完成情況,并且適當開展關于班會或者思想品德的公開課,加強教師對該類型課程的重視,讓教師被動參與有關德育理論知識的傳播。
(2)定期開展德育分享會。學??梢远ㄆ诮M織教師開展德育分享會,在分享會中交流自己在德育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自由發(fā)言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提出解決該類問題的策略;其次,可以請班級管理較為優(yōu)秀的教師以圖片或者文檔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德育成果,使教師們明白德育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主動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
2.制定合理的德育評價制度
要讓教師重視德育,重視德育能力,作為掌舵人的學校高層定然要起示范作用,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師德育評價制度,加強教師的德育觀念。筆者認為,德育評價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展開:
(1)教師家訪記錄。要求教師每個月訪談一到兩次,訪談之后要寫訪談筆記和拍照作為記錄,學校根據(jù)訪談筆記對教師進行德育打分。
(2)學生案例觀察記錄。在班主任工作中,想要順利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首先要了解學生,而了解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觀察學生,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并且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然后提出方法策略,整理成案例分析的形式上交學校,學校根據(jù)案例分析整體情況對教師進行測評。
(3)班集體獲獎情況記錄。教師德育能力的高低往往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德育能力較強的教師更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及凝聚力更強的班集體,從班級獲獎情況也可以看出教師德育能力的高低,可將其作為評價的一個維度。
四、結語
教師德育能力是教師育人和學生學會做人之間的重要橋梁,提高教師的德育能力是進行有效德育的重要前提,也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功底。而要提高教師的德育能力,不僅需要教師主動學習、積累經驗,還需要學校的支持和引導,因此,在實際德育中,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立足學生,及時德育,有效德育,并且在德育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心理,注重學生的切身體驗,不斷總結反思,提高自我德育能力。除此之外,各學校應該加大德育宣傳力度及對教師德育行為的考察力度,有效促進教師德育能力提高,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建設。本文只是對該問題進行了微觀層面的探討,期望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引起教師和更多研究者關注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林海亮,王凌霞.社會學知識:教師德育能力形成的基礎知識[J].教育探索,2012(11).
[2]李雪,林海亮.師德能力:一種德育能力[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7).
[3]王治瓔.淺析提升教師德育能力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23-24.
項目基金: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學教師師德研究中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CJSD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