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現(xiàn)奇
摘要:當今社會,網絡信息高度發(fā)達、自媒體信息泛濫,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信息內容真假難辨、善惡混雜,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極大的沖擊,給學校育人帶來極大挑戰(zhàn)。教育不僅僅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追求分數的提高,思想素質的水平也需要同步發(fā)展。我國很多高中的政治課堂偏重于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量,用分數來衡量政治這門學科的實際掌握情況,雖然這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有能力考上一個自己滿意的高校,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往往忽略學生的思想素質方面的教育,無法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均衡發(fā)展,這對學生的人生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從這里就能看出“立德樹人”在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立德樹人? ?高中教育?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課作為普通高中的必修課程,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基本觀點,通過對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哲學與生活等的學習,引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把握理論知識學習的主體方向,同時以其他課程為輔助力量,利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帶來的積極影響,發(fā)揮新興傳媒的長處,也不能忽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一、立德樹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教育是對人類文明和人類知識的繼承與發(fā)展,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具備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誠信守法、博學多才的人才,推動人的全面均衡發(fā)展,推進整個社會與人類的進步。而思想政治課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開展對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汲取了歷史教育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是對我國教育工作歷史中優(yōu)秀部分的繼承與發(fā)展?!傲⒌聵淙恕弊鳛槲覈逃母救蝿眨粌H僅是對學生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兼顧到了老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老師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工程師,肩負著偉大而艱巨的使命,要想老師在立德樹人的視角下傳授學生思想政治知識,老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和專業(yè)知識儲備量,才有能力為學生們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燈塔。如果老師自身素質沒有同步提升上來,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教育也是古板沒有活力的,無法被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認同,這樣的教育也只能是形同虛設了[1]。所以要同時提高老師自身的建設,才能讓學生有歸屬感和依靠感,踏踏實實跟著老師學習。立德樹人的這一視角不僅樹立了老師在教學中的權威,又能滿足學生的主觀需求,符合教育雙方的需求。立德樹人的視角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實是圍繞著學生服務,雖然在本質上他們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但是每個個人首先要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才能進一步更好地適應社會并且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從立德樹人的方向出發(fā),追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人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xiàn),同時個人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著社會發(fā)展。所以立德樹人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雙重屬性,即政治屬性與社會屬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高中政治課程內容繁雜,難度系數也比較大,對學生的理解和學習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書本知識,不加以靈活運用,這樣的教育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另外我們的教育也應該順應社會趨勢,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滲透到教育中,避免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無法適應社會生活。而教材是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資源,要從立德樹人的視角下開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育,首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里所滲透到的“德育”方面的內容。只有先利用好教材,把握本質,才能把立德樹人的理念充分滲透到教學當中。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老師全面把握教材,對教材里能反映立德樹人理念的內容充分理解和完全消化吸收。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們所能體會的實際生活,來生動靈活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問題,便于把復雜的理論知識生活化、簡單化[2]。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應該明確這一課的知識目標,即要理解價值判斷的內涵,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單單從字面上來看學生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什么叫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老師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來導入課題:展示學校食堂被學生浪費的大量糧食的圖片,并提問學生是否也有過浪費糧食的行為,又是因為什么原因而浪費糧食的,通過這樣一個非常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小互動,可以讓學生明白價值判斷是個人的認知,而價值選擇是行為,行為是由認知決定的,即價值判斷決定了價值選擇。
三、發(fā)展新的教學方式,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其實應該是課堂的主人。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大多采用由老師來口授以及板書,學生聽課記筆記等的教學方式。而且大多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沒有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同時可能也忽視了當下年輕人的性格特點及思維方式。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缺乏發(fā)揮自主能動性的空間。所以在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我們的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在講解理論知識時多選取學生熟悉的案例或者知名的國內外事件,避免案例分析變得“遙不可及”。我們的課堂不能脫離生活和社會,只有基于學生的生活需要,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才能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時,老師可以用一個小測試來切入正題:同學們上大學之后一般需要購買筆記本電腦來輔助學習,你會選擇哪個類型的電腦,有如下幾個選擇:①不挑剔,哪種都可以接受;②外觀精致,在眾人里面是萬里挑一的;③選擇貴的,不會被別的同學比下去的;④性價比高,實用優(yōu)惠的。通過這個小測試可以得到四個測試結果:①從眾心理;②求異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實心理。接著老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分析這幾種消費心理,歸納出它們的特點,請同學們討論如何評價這四種消費心理,又該如何對待它們。通過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測試與討論,讓同學們融入到課堂,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學可借助的工具也越來越多,老師應該通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用多種形式為同學們呈現(xiàn)知識點。利用視頻、音樂、圖片、顏色等,生動形象地為同學們進行展示。這樣就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豐富有趣,把抽象的書本內容變得直觀易懂,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另外在選擇輔助材料是也要注意不能偏離主題,老師應該把握住教學的主線,緊扣主題,深入學習。例如在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三《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直接感受和體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跡,如展示黃繼光的相關圖畫作品等或者播放一小段為了紀念和歌頌黃繼光同志所拍攝的電影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戰(zhàn)爭年代的偉大民族英雄。雖然現(xiàn)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是這種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在當代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再者,我們要針對當代高中生的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現(xiàn)在是一個開放的年代、追求創(chuàng)新的年代,我們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3]。另外學校可以利用現(xiàn)在流行的社交軟件如微信、QQ、微博等,及時與同學們分享有積極影響的事件,讓學生實時了解到社會熱點與國內國際政治等。學校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公眾號,同步推送弘揚正能量的文章和新聞,提升學生們閱讀的興趣和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利用網絡力量的同時,學校和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們健康上網,畢竟高中學生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好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水平,所以學校和老師一定要加強管理,為學生們營造健康良好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僅僅在書本內容和課堂上強調立德樹人的理念,學生可能還沒有切身的體會,也無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學生在答題上可能表現(xiàn)的很好,但真正到現(xiàn)實生活的應用中來的時候,也許會變得力不從心。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完全投身于社會,在實際情景中理解和學習。在高中課程中融入社會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對理論知識的深入和延伸,在實打實的鍛煉中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選擇上,要注重不偏離主題,以課本知識為理論基礎延伸到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在親生體驗中感悟道理和規(guī)律。另外要注重綜合多方面的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必修一《企業(yè)和勞動者》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事先聯(lián)系好具有代表性的企業(yè)單位,組織學生前往公司進行實地考察甚至是實習,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體會企業(yè)單位的具體運作方式,體驗勞動者在單位中的角色地位,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企業(yè)與勞動者的性質和關系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學習革命精神,體驗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關愛留守兒童和老人,參加社區(qū)獻愛心活動等等,這些社會實踐活動都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對弱勢群體的了解以及使他們切身體會到社會發(fā)展對學生的要求??偟膩碚f,形式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為了讓高中學生從理論走到實踐中去,避免只會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
五、將以人為本理念和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相結合
加強德育首先要了解高中生的思想,摸清他們的困惑和迷茫,才能夠對癥下藥。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思維習慣的前提下,再來決定我們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滿足高中生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高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有自己的主見,自我意識較強,但是他們的思辨能力還無法與自我意識相匹配,非常容易使他們的思想性格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F(xiàn)代高中生在大致方向上有著陽光、積極和健康的理想信念,但是因為年紀尚輕,社會經歷和人生歷練還不足,因此還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個人理想以及較高層次的社會理想。立德樹人其實反映在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激勵學生把追求個人理想與追求國家和民族事業(yè)相融合,努力做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與奮進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傳統(tǒng)模式下老師的絕對權威地位已經被撼動,學生絕對服從的狀態(tài)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老師和學生其實是處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老師和學生相互尊重,課堂才會更加和諧與融洽。老師在尊重學生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平等教學,這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六、結語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個人的三觀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立德樹人的視角下,學生不再只是學習硬邦邦的理論知識,不僅只是他們的自我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社會實踐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有利于他們接受未來大學的開放性教育模式和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可以說他們的一生都將從中受益。將立德樹人滲透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有利于為我國培養(yǎng)心理健康發(fā)展、專業(yè)知識同步發(fā)展的專業(yè)人才,有助于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時靜.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74.
[2]單鳳彩.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76.
[3]劉珊,曾令超.立德樹人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推進路徑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9,(01):11-15.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