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紅
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涌現(xiàn)出了相當數(shù)量的新興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生態(tài)課堂便是近年來所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生態(tài)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性以及獨立性得到了尊重,強調學生們的需求以及個人意識,使得學生們的個性化發(fā)展得到保障,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配合,最終達到教學與學生兩者的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是目前較為科學的課堂模式之一。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現(xiàn)生態(tài)課堂作出了一定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策略 ?生態(tài)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1-0117-01
語文課是貫穿學生的學習生涯的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需要的一門學科,優(yōu)秀而又高效的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們迅速擁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基礎以及運用能力,而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語文的教學被賦予了更高更復雜的要求,使得教師們必須打破常規(guī),努力為小學語文課堂引入新的活力,生態(tài)課堂便是其中的一個嘗試。所謂生態(tài)課堂,是指學生們與教師們作為課堂的兩大主體,以一種互利共生的關系相互依存并且共同發(fā)展,是師生之間互惠互利的一種教學模式,同時,生態(tài)課堂尊重學生們的獨立自主性,不僅僅有著知識的教學,還有著學生情感的體驗、個性的發(fā)展以及才能的開發(fā),與現(xiàn)如今的主流教學理念不謀而合,本文便就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作出了闡釋。
1 ? 現(xiàn)今的語文教學問題
1.1 師生關系僵化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是在課堂中說一不二的存在,有著無可撼動的權威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有弊,優(yōu)點是保證了教師所下達的任務的執(zhí)行性,缺點也正在這里,小學生們對于嚴肅的人物常常存在畏懼心理,不愿意與之溝通,這就使得小學生們在面對教師時,常常會因為這一點而怯于同老師進行交流,教師們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的了解也就只有通過作業(yè)能夠略知一二了,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僵化,難以緩和。
1.2 課堂氣氛呆板
基于僵化的師生關系所營造出來的課堂,學生們的活躍度自然也就不夠高,這樣的課堂是呆板僵化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課堂中的狀態(tài)只在開頭十分鐘左右較為優(yōu)良,隨后便會出現(xiàn)注意力渙散的情況,甚而還會有學生直接在課堂上睡著,與此同時,當教師在課堂中拋出問題是,教師所能夠撿到的也只是一個個低下去的腦袋了,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司空見慣,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低下,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其學習效率自然可以想見。
1.3 學生之間差距過大
每個學生的資質與長處都不盡相同,這也就導致了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若是無法處理好學生之間的落差問題,導致好學生驕傲自滿,后進生失去學習的信心,長久下來,學生們的個人性格便會出現(xiàn)問題,對于學生們日后的發(fā)展有極大的不利影響。
2 ? 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方式
2.1 拉近師生關系
教師要想構建出師生互惠的生態(tài)課堂,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師生關系僵化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要擯棄以往的觀念,將自己擺放在與學生更為親近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學以及生活中營造出一個和藹可親的形象,這樣就使得學生們樂于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也就能夠在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密切關注到學生們的學習與心理狀態(tài),能夠更適時地對教學規(guī)劃進行變更,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2 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性格與長項,這些也是學生們與他人所不同的要點,而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們的教學是規(guī)定在一個相似的程式內的,對于某一學生并沒有個性化的把握,因此,學生們對于課堂多少都是抵觸的,甚至到了最后教師所教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是按照相似的步調與長須來進行學習,個性化程度極低,而不同于程式化的傳統(tǒng)課堂,生態(tài)課堂所存在的意義之一便是對于學生的個人意識以及個人需求的保障,最終能夠讓學生們獲得個性化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制造出“千篇一律”的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這就需要教師對于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所尊重,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個性是被珍視的,學生們打的學習積極性也會由此而獲得提升,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們能夠成長地更加健康,也為學生的全面化發(fā)展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2.3 進行開放式鼓勵性評價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相當肯定的,且評價的標準也大多是單一地以考試成績來作為準則,這就使得學生們在這一個階段的學習都被最終的成績而“一棍子打死”,學生們若是最終由于一定原因而導致發(fā)揮失常,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可能會因為這次的挫折而受到打擊,在隨后的學習中有無法振作的可能。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拋棄以往的單一性評價方案,以更為科學的評價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在學期內采取階段式評價,對學生的某一階段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避免單一評價所導致的遺漏,同時對于學生們的情況也能夠更及時地給予學生們反饋,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及時地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們的年齡偏低,他么的心理也較為脆弱,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指點的時候要注意言辭,坦度不能過于嚴厲,努力做到在維持現(xiàn)有關系的同時讓學生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對學生們的自信心的保護有著極大的裨益。
3 ? 結語
教學模式的改變是為了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而服務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根據(jù)情況,適時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有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當注意自己的身份定位,在與學生之間做到關系親近的同時也要保有一定的話語權,讓學生們能夠在較傳統(tǒng)課堂更為親和融洽的氛圍里進行學習,這對于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都有著極高的效果,也是教師構建生態(tài)課堂的一大目的。
參考文獻:
[1] 詹明道.關注課堂生態(tài),構建語文生態(tài)課堂[J].小學語文教學,2005(5):25-26.
[2] 季寶劍,邵曉娟.分析小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1):37.
[3] 林大賢.淺析生命化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建
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