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民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為慢性良性疾病,好發(fā)于老年男性,為引起排尿障礙的最常見因素[1],嚴重影響老年男性的日常生活。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為治療BPH 的金標準,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且效果確切[2],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PKRP)為 TURP 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剜除術(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TUPKEP)為新型腔內治療技術,可實現(xiàn)包膜內增生前列腺的完整剜除[3]。本研究選取本院BPH 患者106 例,觀察TUPKEP 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選取2017 年5 月至2019 年2 月 BPH 患者 106 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組,各53 例。對照組年齡58~82 歲,平均(69.43±4.76)歲,病程1~8 年,平均(4.51±1.32)年,前列腺質量 42~85 g,平均(64.08±9.31) g;觀察組年齡 57~83 歲,平均 (70.21±4.93) 歲,病程 1~8 年,平均 (4.63±1.40)年,前列腺質量 40~89 g,平均(64.59±9.85)g。兩組基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均經病理檢查確診;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前列腺癌;逼尿肌無力;BPH 手術史。
1.3.1 對照組 給予TUPKRP 治療。對5~7 點范圍的腺體進行切割,深度盡可能達外科包膜,隨后對左、右側葉進行切除,最后對12 點部分進行處理。術畢將前列腺組織碎塊沖出(沖洗器),留置導尿管(三腔氣囊),生理鹽水持續(xù)沖洗。
1.3.2 觀察組 給予TUPKEP 治療。中葉增生為主:以點切方式于精阜近端將前列腺黏膜切開(達外科包膜),鏡鞘前端剝離中葉、外科包膜,上翻,于5、7 點處將標志溝切開(達包膜),將中葉組織切除。前列腺尖部(側葉增生腺體邊緣)做環(huán)狀黏膜切開,對左右增生腺體進行剜除(至膀胱頸0.5 cm 左右),止血,保持膀胱頸完整性。側葉增生明顯:于6、12 點處將標志溝切開(達包膜),增生腺體前緣環(huán)狀黏膜切開,將兩側葉剜除(至膀胱頸0.5 cm 左右),止血,將腺體切除,吸出組織碎片(沖洗器),留置導尿管(三腔氣囊),生理鹽水持續(xù)沖洗。
①對比兩組手術指標;②對比兩組術前、術后3 個月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量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ale, IPSS) 評分 、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 QOL)評分、最大尿流率(Qmax)、殘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 PRV);③并發(fā)癥。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低,切除前列腺質量較高,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較短(P<0.05)。見表1。
術后3 個月兩組IPSS 評分、QOL 評分、PRV低于治療前,Qmax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后兩組IPSS、QOL、Qmax、PRV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與對照組16.98%相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9%)較低(P<0.05)。見表3。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3 53手術時間/min 49.38±12.16 66.81±14.59 6.385 0.000術中出血/ml 65.51±18.73 124.37±29.54 12.251 0.000膀胱沖洗時間/h 18.47±4.36 41.35±5.28 24.326 0.000切除前列腺質量/g 29.76±8.24 23.41±6.43 4.423 0.000
表2 兩組 IPSS、QOL、Qmax、PRV 比較 ()
表2 兩組 IPSS、QOL、Qmax、PRV 比較 ()
注:?與同組術前相比,P <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術后3個月24.39±5.76?22.57±5.62?1.647 0.103例數53 53 IPSS評分/分術前24.59±3.76 25.18±3.85 0.798 0.427術后3個月6.09±1.42?6.37±1.58?0.960 0.340 QOL評分/分術前4.76±1.08 4.72±0.95 0.203 0.840術后3個月1.94±0.52?1.86±0.49?0.815 0.417 Qmax/(ml/s)術前7.85±1.48 8.02±1.53 0.581 0.562術后3個月19.74±2.83?19.53±2.69?0.392 0.696 PRV/ml術前73.58±12.17 75.62±13.08 0.831 0.408
表3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較 例(%)
TURP 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且可有效改善BPH 患者臨床癥狀、尿流動力學,為手術治療 BPH 的金標準[4]。TUPKRP 因電切綜合征(transureth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發(fā)生少,止血好,易于學習掌握,被廣泛應用于臨床[5-6],在此基礎上總結探索出的TUPKEP,經多年臨床應用,證實其安全有效[7-8]。
外科包膜是前列腺外周腺體被其內增生的腺體壓迫而成。TUPKEP 對外科包膜進行識別、利用,沿外科包膜的潛在間隙,在前列腺窩內逆行剝離完整的增生腺體組織。與TUPKRP 相比,TUPKEP 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沿外科包膜間隙將前列腺增生組織進行完整切除,切除前列腺組織多,更徹底,可有效減少復發(fā);②在前列腺剜除過程中,大部分采用的為機械鈍性操作,減少了電切的熱效應及電效應,可有效減少前列腺包膜外組織、神經的損傷,有效減少熱效應引起的尿痛、尿急、尿頻等癥狀及勃起功能障礙發(fā)生;③在外科包膜間隙能清晰看見血管紋理,準確止血,出血量明顯減少,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并使膀胱沖洗時間顯著縮短,且繼發(fā)性出血較少;④使膀胱頸內括約肌的完整性較好保留,降低暫時性尿失禁、逆行射精、膀胱頸攣縮等發(fā)生率[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切除前列腺質量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 TUPKEP 治療 BPH 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并發(fā)癥少、膀胱沖洗時間短的優(yōu)點,在手術安全性方面具有優(yōu)勢。雖然IPSS 評分、QOL 評分都是患者主觀意識判定的結果,缺乏客觀性、嚴謹性和精確性,Qmax、PRV 則相對客觀,這些均為目前評價手術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治療前后兩組IPSS、QOL、Qmax、PRV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術后 3 個月兩組 IPSS 評分、QOL評分、PRV 低于治療前,Qmax高于治療前(P<0.05);表明TUPKEP 治療BPH 在手術有效性方面與TUPKRP 相似,均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綜上可知,TUPKEP 治療BPH,在手術安全性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在手術有效性方面可取得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