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蔚華
摘 要:溝通是作為一名教師所具備的基本能力,與家長的溝通也需要一些小技巧,首先與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其次,應以愛孩子為出發(fā)點,努力營造和諧良好的師生、家校等關系。還有,交流時注意語言的措辭,態(tài)度的誠懇,使家長感受被尊重,才易達到理想中的溝通。
關鍵詞:溝通;情緒;交流;尊重;家庭教育
在現(xiàn)代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與人溝通的能力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尤其是作為教師,溝通能力的強弱,溝通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敏銳的教育問題,現(xiàn)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而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這是至關重要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家長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合作者和支持者。是身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都要和家長進行談話,共同商討如何使孩子在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中成長得更好。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
我認為首先與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信息,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yōu)點和問題,總結自己在交談時方法是否得當,還考慮如何向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約見家長的情況,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長交談時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方面。在與家長的交往中,我們老師常常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和家長探討孩子的問題,但是,在當今社會,做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共同教育好孩子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我們老師有時也要替家長著想,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家長謀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贏得家長的信賴,那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們沒有誠心,不知道為家長著想,一味的追究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之責,最終我們只會將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長的配合。每當遇到要和家長交流談話的時候,我總是先靜下來,想一想,我也是一位媽媽,我的孩子也是一名學生,如果我的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作為媽媽的我希望他的老師如何與我交流呢?帶著這樣的思考再去做我此時的工作,就能從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很多,所以遇到棘手的問題,因自己有時換一個角度去思考,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沒有成為阻礙,反而成為了一種橋梁。所以,和家長溝通,要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只要能從換位體驗中做到換位思考,就能與家長達到最佳的交流狀態(tài),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從而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其次,應以愛孩子為出發(fā)點,努力營造和諧良好的師生、家校等關系。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長的幫助與配合,如:家長助教活動、親子活動、主題隊會活動、召開家長會,搞活動需帶材料等等??墒俏覀儾荒艿刃枰浜蠒r才去與家長溝通,這樣效果常常會不盡人意。我們可以這樣做:利用家長委員會、家長微信群、QQ群等平時常和家長交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談孩子在學校學習、作業(yè)、活動等方面的表現(xiàn),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并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還可以把本班開展的一些活動,如班會活動、中隊會活動、早操活動、課堂教學等的一些集體、個人照片發(fā)布在微信群里,讓家長感受教師教學活動的認真,負責,讓家長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技巧,從而理解教師,積極配合教師。
還有,現(xiàn)在家家只有一兩個孩子,包括爺爺奶奶幾位大人來疼愛照顧一個孩子,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總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最優(yōu)秀,所以我們在傳達孩子的在校情形時,盡量先提到孩子的優(yōu)良表現(xiàn),給家長一個能承受的前提,陳述孩子的不當行為時,不加入自己的偏見,家長最不喜歡老師這樣的話語:“你家的這孩子笨死了,考試從來不及格”“我覺得他的智商有問題”“他怎么那么調皮呀,平時你們不管嗎?”等等。所以,講述孩子的情況時,要婉轉,不傷及家長和孩子的自尊心,要讓家長對你說出的觀點表示認同,然后再針對孩子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并邀請家長配合。
與家長的溝通方方面面要做到的還有很多,比如:與家長溝通時態(tài)度誠懇平和,言詞清楚明確。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表達對孩子的關心,以同理心接納家長,學習積極聆聽并適時表達關懷。培養(yǎng)親切、隨和、幽默的應對態(tài)度,使家長感受被尊重,才易達到理想中的溝通。有接受家長提建議的雅量和如果自己做錯了勇于向學生或家長承認錯誤的膽量。
與家長的溝通,這是一門學問,我們永遠邊學習邊總結,只要有利于家校合作的好點子好方法,我們就大膽的去實踐,因為經驗是實踐中積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