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媒體?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 改進措施
學校秉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中心思想,近些年來不斷加強德育工作建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和課程,有助于學生樹立面對心理問題及時求助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保障其他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緊密結合家庭教育,但學校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易忽視與家庭的配合,甚至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學校的相關教育工作,無法發(fā)揮出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1]。
近些年,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過程中,一直致力于將家校合作的理念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同時也借鑒了不少國外家校合作的經驗,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建設上不斷創(chuàng)新,希望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也受到了家長和社會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家校合作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內容和質量有待提高
很多家長試圖通過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想了解孩子在父母視線范圍之外的表現,甚至抱著通過學?;顒痈玫剡M行親子交流的愿望,但是很多學校活動缺乏目的性、內容簡單空洞,沒有達到家長預期的效果。
2.家長的參與層次較低
家長一般會受邀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整個活動流程是由學校設計安排的,家長只是配合學校的工作,但是家長應該多參加高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策劃或者規(guī)章制定等。
3.實施模式單一
在考慮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時,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處于被動地位,特別是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心理狀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會給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增加更大的困擾。
4.學校的指導不夠完善
學校不僅要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要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教育,比如建立家長聯合交流群,對一些出現學習問題、存在心理或行為問題的學生要積極與他的家長聯系,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與輔導。
5.學校宣傳力度不夠
我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間不長,還處在初級階段,甚至很多教師也是最近才開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師和大部分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所不知,鑒于此,學校需要積極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
6.傳統媒介不利于家校合作
傳統媒介不能保障學生個人隱私安全,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能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存在課堂內容單一、知識宣傳時效性差、家校溝通成本大和溝通效率差等缺點,無法及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保障。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使國內新媒體用戶數量急劇上升、新媒體融合程度不斷增強,新媒體早已和人們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密切聯系,同時也為心理健康教育建設中家校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2]。
1.學生成為新媒體下家校合作的橋梁
新媒體逐漸改變了學生人際交往、學習生活、交流溝通的方式,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和融合,導致接收信息方式豐富、信息來源不可控,信息主體多樣化,學生更加注重自身觀點表達和個人特點宣揚[2]。一方面,通過新媒體學生與家長之間溝通更加密切,學生經常與家長溝通聯系,能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和心理變動,自然而然,家長主動加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設中,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直接溝通,打破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幫助教師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家長能通過網絡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相關動態(tài),教師也能通過網絡與家長進行及時聯系,只有在家校雙方與學生展開積極主動的溝通后,才能做到家校合作相關信息的交換。
2.新媒體促進家長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建設
新媒體能夠豐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新媒體具有雙向傳播的特點,使得學校和家庭之間能夠方便快捷進行溝通,比如學校能在自媒體平臺上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念和方法,家長不僅能及時查看學習新知識,還能在線發(fā)表個人見解和評論[3]。家長們接觸新媒體的機會很多,也具有很高的新媒體素養(yǎng),在家庭教育中也有不少與孩子相處交流的經驗,有助于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協助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為學校開展各項相關活動獻計獻策。在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時,還能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貢獻。
3.新媒體為家長間溝通與交流提供平臺
新媒體時代的網絡開放環(huán)境,家長與學??梢噪S時進行溝通,不需要考慮時間不一致和空間距離,學校通過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網絡平臺或微博號,開通專題來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為家校溝通建立起交流平臺,更重要的是能夠為家長之間溝通提供平臺,家長相互間能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快速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和方法,促進家長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4.新媒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
新媒體擴寬了學生認識世界的視野,加深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的各種形態(tài)。新媒體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由、有序的網絡交往,他們能在網絡空間抒發(fā)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新媒體中正能量的傳播能幫助青少年培養(yǎng)誠信、公平等良好思想品質,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
1.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實施途徑
在新媒體時代,學校需要隨時更新與時代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來開展多樣化活動。學校借助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吸引學生,學生喜歡新鮮事物,充分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豐富教育工作的途徑,達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的目的。進行這種創(chuàng)新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學生和教師都善于運用微信、微博等媒介,能夠隨時隨地發(fā)布相關信息并及時交流,必要時教師還能與某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互動溝通,這樣更具有針對性的溝通方式能提升教育效果。同時,教師應及時關注網絡平臺上學生的留言,借助新媒體的信息交互傳遞和及時反饋的特點,對存在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不用花費額外的時間去當面聯系學生,還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學校在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監(jiān)控時,還應該重點關注家庭方面的信息,在家長遇到孩子存在無法解決的心理健康困擾時需要學校提供相應咨詢,幫助家庭解決自身問題和內部困擾,營造出良好溫馨的家庭氛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很好的推進作用。
2.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及相關設施投入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總體發(fā)展水平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很多從事心理咨詢的教師并不具有心理咨詢的專業(yè)證書,僅僅是班主任或者思想政治教師。學校一方面應該聘用心理學相關專業(yè)的教師或者聘請專業(yè)人士作為校外指導教師,另一方面對現有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定期培訓,多維度提高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對教師應用網絡教學的能力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指導,把握新媒體時代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因素,積極運用網絡平臺等各種媒介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在網絡平臺上教師盡可能多傳遞社會正能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發(fā)布自己的獨特見解,給學生一個榜樣帶頭作用,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新媒體時代的相關社會問題和學習生活。此外,學校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一定的物質支持,購買相關心理測試軟件或設備,籌辦心理健康家校教育活動的資金,為一線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這樣才能保證家校合作的有序進行,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3.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家庭在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和心理問題的產生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來源于家庭環(huán)境中不健康的因素,單純對學生進行輔導是做不到有效控制的。面對這種情況,學生家長必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能夠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工作,最好能夠深度參與學校的相關教育活動,必要時還需要給自己補充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一方面,學??梢耘e辦一些講座,邀請家長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提升家長自己應對社會生活壓力的能力,主動反思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否合適,積極引導孩子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和傳播,對學生的在校學習和生活情況與家長進行及時反饋,還能通過網絡平臺將一些良好的教育方法分享給家長,教師能夠在線與家長溝通、討論和答疑,讓家長的教育想法得到充分表達。
4.利用新媒體來搭建家校溝通平臺
新媒體時代的教育工作需要學校搭建高效自主平臺,對平臺系統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全過程上進行嚴格把關,開發(fā)出快捷、高效的網絡管理平臺,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相關手機應用或者微信和微博公眾號,打造多樣化家校合作平臺。平臺建設需要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包括心理教育相關課程、心理教育相關活動和心理教育相關宣傳等,方便在校師生進行查看,也方便家長及時學習新的心理健康知識。學校為了方便家校雙方之間的聯系,設置家校合作平臺作為家長和教師溝通的媒介,教師能夠采用文字或視頻的形式將學生學習和生活狀況反饋給家長,因此網絡平臺建設成為新媒體時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重點建設項目。
5.利用新媒體來宣傳家校合作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意識,很多時候心理不健康的想法或行為在一瞬間萌芽,所以在日常學習教育中學校就應該格外注重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時刻提醒學生避免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通過運用新媒體,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也能擴大宣傳力度和宣傳范圍,能夠幫助家長經??吹较嚓P報道或新聞,久而久之就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變化。在新媒體時代,學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以微電影、微視頻或微漫畫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和家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及時察覺到學生的反常行為,并進行制止,從而避免學生因心理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6.樹立正確的新媒體觀念
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等傳統模式,能幫助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面對面溝通交流與互動反饋,與學生進行眼神、語氣的傳遞交流,這樣能準確把握學生真實的心理動態(tài)[4],但存在效率低、速度慢、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問題。應用新媒體則能有效彌補傳統模式的不足,給傳統家校溝通帶來不少便利。新媒體網絡能夠實現跨越時空域的信息傳播,能夠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內容,還能提高溝通效率和效果。因此,需要樹立正確的新媒體觀念,明確心理健康教育中傳統模式與新媒體模式的作用,正確了解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及網絡環(huán)境,豐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新媒體的利用形式,提高運用兩種教育模式的能力。只有充分利用與協調兩種模式的優(yōu)勢,才能有效發(fā)揮新媒體網絡的作用,讓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達到最佳效果。
新媒體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在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上發(fā)生了巨大的創(chuàng)新。學校搭建各種新媒體網絡平臺,能借助信息化和大數據進行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效率和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也逐漸吸引更多家長加入到家校合作中來。
參考文獻
[1] 段升陽,劉丙元.從個人私利到社會責任:家庭教育社會職能的實現[J].中國教育學刊,2018(09).
[2] 白蕓,孫啟艷.新媒介時代的家校關系研究——學校多元治理的視角[J].教學與管理,2018(07).
[3] 顧國梅.論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長效機制的構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11).
[4] 陳紅.新媒體時代學校協同教育的創(chuàng)新[J].教學與管理,2018(19).
[作者:趙吉慶(1985-),男,山東德州人,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