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發(fā)展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因此,在中小學教學中,教師開展作文教學也應從整體出發(fā),著眼兒童發(fā)展。可以培養(yǎng)興趣誘發(fā)主動性,通過大量讀背豐富語言積累,讓學生更多參與活動,并在多寫多練中熟練筆法,以促進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作文教學;整體著眼;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13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26
多年來,小學作文教學進行了很多探索,但這些都僅僅是小學作文教學整體中的一個側面,一個層次,而對兒童發(fā)展而言,所有這些方面都應協(xié)同成一個整體,連動地和諧地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整體出發(fā),進一步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就要采用作文的整體教學,并從四個方面齊抓共進,協(xié)同發(fā)展。
一、以培養(yǎng)興趣為前提,誘發(fā)主動性
學生怕作文的根源之一,是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缺乏主動性。教師要主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學生把作文視為生活的需要,視作文為“樂事”。
小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功欲。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好奇、求知以及想體驗成功喜悅的欲望得到滿足后,會引起情緒的愉悅,產(chǎn)生滿足感,隨之會產(chǎn)生強烈的一吐為快的欲望。如果這時教師抓住時機進行作文引導,學生肯定樂于表達,把作文當作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因此,對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點,要利用、珍視,并激發(fā)、調動。同時,教師還要改革作文評講課的教學方法,改革作文評分、批語,抓住每位學生的進步或優(yōu)點,哪怕是很小的一點,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充分發(fā)揮激勵作用,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歡愉,產(chǎn)生并保持對作文的親近感。
二、大量讀背,豐富語言積累
有些學生作文時不會表達或表達不夠生動形象,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語言積累不足?!皠谟谧x書,逸于作文”,讀背是寫作的基礎。這個基礎越深厚,寫作的根基就越牢,潛力就越大。因此,我們應扎扎實實地抓好讀背訓練,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首先,我們要抓好課內閱讀教學,加強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范文的借鑒遷移作用,充分利用好教材,抓好教材篇目的讀背,現(xiàn)行的新教材讀背篇目都是經(jīng)過精心選編的名篇佳作,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優(yōu)美。教學中,教師應著力指導學生熟讀成誦,領悟祖國優(yōu)秀語言底蘊,積儲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其次,要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課外閱讀范圍,增加課外讀背數(shù)量。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時,教師要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給學生以寬裕的讀背時間(每周可安排兩節(jié)課外閱讀課),教給學生讀背方法,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讀背積極性,培養(yǎng)讀書動筆的習慣。指導學生讀背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出讀背要求和內容,力爭學生畢業(yè)時的閱讀總量超過(大綱)要求的2~3倍,甚至更多。
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生活,參與活動
學生作文時,往往不知寫什么,這說明學生的作文素材不足。因此,作文的整體教學應重視從內容入手。葉圣陶老先生在《〈文章例話〉序》一文中指出:“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形象地闡明了生活與作文的密切關系。由此可見,要想解決學生作文中“寫什么”的問題,必須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生活,參與活動。為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作文訓練與集體活動統(tǒng)一起來。
四、多寫多練,熟練筆法
清人唐彪說:“‘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庇终f:“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不知艱難費力者,由于手筆不熟也?!边@清楚地表明古人認為只有常寫,才能熟悉章法且熟能生巧,由難而易??梢?,多寫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涩F(xiàn)在的學生每學年大小習作在30篇左右(大大少于古人),假設這30篇左右的習作都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感受,倒也能起到練筆的作用,可惜的是學生的作文大多為應試之作,毫無生機,了無活力。因此,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教師還得創(chuàng)設一切機會讓學生多寫多改。
讀書筆記是學生練筆的最佳手段。讀書筆記同命題作文比較,其優(yōu)勢表現(xiàn):一是讀書筆記的內容來自閱讀材料,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不至于出現(xiàn)假、大、空現(xiàn)象;二是讀書筆記是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寫成的,學生易于產(chǎn)生“想象”“要寫”的愿望,不像寫命題作文那樣被動;三是以字數(shù)計算,讀書筆記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命題作文多倍,質量比命題作文要高,內容具體豐富,形式多樣。
作文教學體系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但只要我們著眼于“人的發(fā)展”這一基點,從整體出發(fā),注重對作文活動的主體——學生心理的研究,找到作文教學的“序”,即知識自身的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文教學雖難亦易了。
參考文獻:
[1]徐嘉利.淺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作文水平[J].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
[2]陳旭.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J].吉林教育(綜合),2013(11).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趙登仁(1966.9—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