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銘
【摘 要】本文從發(fā)聲技巧、語言情感和職業(yè)口語三個方面,論述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方法,以提高他們進入幼兒園成為幼兒教師后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生活習慣。
【關鍵詞】中職 學前教育 幼兒教師 口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B-0042-02
口語教學能力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職業(yè)技能,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直接關系到未來進入教學崗位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為幼兒口語教學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教師的口語教學能力。本文試圖從如何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亦即幼兒教師的口語能力進行探討,提出一些措施。
一、糾正錯誤發(fā)聲方法,掌握基礎口語技巧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幼兒教師希望講話準確、清晰、響亮、圓潤和有吸引力,但情況并非如此。例如,上海有一個高中物理老師原來有響亮的聲音,可退休后變嘶啞了。還有另一個例子,有相關調查報告指出,小學教師中有超過 7 成的人都患有咽炎。這是為什么呢?歸根到底還是錯誤的發(fā)聲引起。那么,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應該如何練習發(fā)聲呢?要從氣息控制、共鳴控制、發(fā)音控制三個方面訓練自己的口語技巧。
氣息控制是指通過標準的儀態(tài),用正確的吐字呼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即保持雙腳平立、挺胸收腹,發(fā)音時下巴微抬,讓氣流從胸腔排出,刺激聲帶震動,從而發(fā)音,這樣能使聲音雄渾、深厚??蓮娜齻€方面練習氣息控制能力:(1)通過短氣、長氣、長短氣三種氣息訓練方法練氣,比如,“123,456,789”“一個棗、二個棗、三個棗”“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把掃帚來打棗,一個棗、二個棗”;(2)模仿新聞播報練習每分鐘播報的音節(jié),逐漸提升;(3)通過報菜名、人名的形式,訓練肺活量。
共鳴控制主要由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五大部位控制,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首先,要搞清楚每一部位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控制發(fā)音。比如,喉腔是人體的第一諧振腔;咽腔可以美化音色;口腔是最重要、最靈活的中端共振;鼻腔則可以與高音共振,通??梢允孤曇舾摺⒏懥?胸腔可以與低音共振,比較低沉、渾厚。其次,要找到不同的發(fā)音內容,反復練習。最后要在訓練過程中,結合情景,做到“嘴里有話,腦中有場景”,這樣才能讓聽眾產生共鳴。
普通話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但普通話也分不同級別。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時刻注意自己的發(fā)音過程,甚至可以就同一音節(jié)進行反復練習,并同時錄音以反復對比,不斷糾正錯誤或不合適的發(fā)音。學生只有清晰認知發(fā)音過程,反復練習,不斷糾正,掌握基本的普通話發(fā)音技巧,做到“字音清晰,聲音飽滿,彈發(fā)有力”,才能提高口語能力。
二、賦予語言充沛情感,強化基礎口語技能
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同樣一句話,運用不同的語氣表達時,所包含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學前階段的幼兒對這種語氣上的細微變化非常敏感,因此幼兒教師在口語表達時要注意語氣的合理運用。因此,本文試圖從如下重音訓練、連停訓練、語速訓練、語氣訓練四個方面談談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口語技能,以期讓他們學會正確選擇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情感。
重音是指在一個詞、短語或者句子里重讀的音,但是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也有不同的重音表現形式。重音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結合停連、語氣和節(jié)奏等技巧,尤其是和語氣的連接最為親密。重音只有與內部技巧完全融通,才能更好地使外部技巧得到靈活運用。表達重音的方式實際上是使重音的短語和單詞“開箱即用”。一般有三種方式可以用來表達它。首先,高低強弱的方法。想要高必須先低,想要強須先弱,先低后高,先弱后強。這里的高低是指高音的高低,這里的強弱是指音強的強和弱。需要注意的是,用重音強調重音節(jié)的時候,音量并不需要很大,主要體現的是在音強上。不管是運用高低音還是強弱音,都必須讓感情自然流露。其次,快慢停連的方法。快帶重音和非重音,強調重音是放慢或延長音節(jié)來實現的,可以在重音的前后運用停頓和連接的技巧來強調重音。最后,虛實結合法。用聲音的狀態(tài)與聲音的彈性結合使用體現虛實,虛實互轉,特別是實中轉虛的方法是比較常見的。停連是朗讀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xù),它包括兩個方面:停,即停頓,指在聲語言表達過程中聲音的中斷、休止;連,即連接,指那些不中斷、不休止的地方(特別是在有標點符號而不中斷、不休止的地方)。停連位置恰當,情意表達才能清楚,主要有兩種連停形式。一是生理性停連,一種情況是朗讀者自身換氣的需要,另一種情況是因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停連,比如,哽咽、語噎、垂危時的叮嚀、氣喘噓噓的報告、人物的口吃,等等??刹痪心嘤跇它c,要靈活處理,并注意神似,點到為止。二是語法性停連。語法性停連體現的是一句話里的語法關系,在書面語言中一般反映的是標點符號。一般而言,連續(xù)的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有停頓的地方就是有標點的。停頓的時間長短可表示為:句號、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
語速是指朗讀時每個字的長短及字與字之間連接的松緊。朗讀的速度由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情節(jié)決定。一般來說,熱烈、歡樂、興奮、緊張的作品,朗讀時速度應該快一些;平靜、樸實、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作品,朗讀時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陳述性語言、說明、議論則用中速。
語氣是朗讀作品的表達技巧之一,一方面體現在語氣上,另一方面體現在語勢上。清楚掌握語氣的含義、特點以及表達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有聲語言,有助于語言的表現和感染力的提升。語氣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準確豐富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克服固定的腔調,以及增強語言的靈活變動等。語氣構成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是思想感情的具體體現,其次是聲音具體的形式的體現,這兩者相輔相成。語氣還包括其他方面,也受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制約,要想語氣準確表達,必須與具體的語境結合。語勢是語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語氣豐富變化的外部特征。曲折變化的語流是極其豐富的,“語無定式”這更加說明了這語勢的運用沒有定律可言。
三、切換語言情景模式,升華口語表達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進入職場后,除開正常的口語教學之外,還要運用到教育口語、交際口語中,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勢,時刻在言行上給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這樣,既能幫助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更好地融于職場并勝任,又能可以幫助幼兒,使其耳濡目染,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品行。在這試圖從教學口語、教育口語兩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口語的教學能力,教學口語能力的提升取決于口語中運用的修辭手法,以及幼兒教師的口語表達方式。首先,幼兒教師可以在語言教育過程中運用比喻、夸張、擬人、對比、反復等修辭方法,這能夠使幼兒教師職業(yè)口語顯現出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審美情趣。其次,幼兒教師可以設置具體情境,讓幼兒能更加具體地感受。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其思維屬于典型的形象思維模式。要想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除了運用各種修辭讓語言形象生動起來,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設定具體的情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可感,以有效地喚醒幼兒有限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再次,幼兒教師可以多用擬聲詞,讓語言更加可感。最后,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綜合使用敘述、描述、抒情、議論、說明等表達方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幼兒教師的口語教育應適應各種類型的幼兒,因為就算是處在同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個性、氣質等因素的差異,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選擇運用的口語內容,應該在幼兒可以接受的現有語言能力范圍內,并且還要使之能促進語言和語言思維發(fā)展的提高。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掌握溝通語能力、勸慰語能力、說服語能力、激勵語能力、表揚語能力、批評語能力和評定語能力,以適應不同幼兒。下面主要講一講前四種能力。
溝通語方面,幼兒教師要掌握引發(fā)交談的技巧和傾聽的技巧。幼兒教師平時要多觀察幼兒,從而對他們的見聞、問題、感受產生興趣或共鳴,這樣才能引發(fā)有效溝通。幼兒教師在傾聽過程中,不僅要認真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而且還要適當模仿,簡單重復孩子的話。這樣用來表示了解孩子的全部,鼓勵他們可以繼續(xù)說下去。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老師可以插話或者展開談話的內容。
勸慰語方面,幼兒教師要善于分析導致孩子不快樂的原因,并給予適當的安慰。例如,膽汁質和多血質的兒童需要老師直接明了地進行勸慰,要想辦法轉移并且淡化兒童的注意力;對待黏液質的兒童必須要表現同情理解,要耐心地進行勸慰,給予積極的暗示;對抑郁質的兒童,老師要更為有耐心,要想辦法引導兒童向積極的情緒進行調節(jié)。
在說服語方面,教師要采用疏導和暗示的方法來教導幼兒,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也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氣質特點使用相應的說服語言,并且在說服的同時,注重“言教”和“身教”的結合,做到言行一致。
激勵語方面,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認為,“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由此可見,鼓勵與激勵比批評意義更重大,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催人奮進的驅動力。當幼兒教師用語言、行動等來積極肯定幼兒的想法、行為時,可使幼兒受到鼓舞,精神感到振奮;還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將老師提出的各種規(guī)則和要求轉化為自己自覺的行動。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對多血質、膽汁質幼兒要在“抬高”中“煽動”,對黏液質幼兒要在“撫慰”中“啟發(fā)”,對抑郁質幼兒要多理解幫助。
綜上所述,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基于普通話能力,但同時也依賴基礎的發(fā)聲技巧和語氣、情感表達能力。幼兒教師因為要扮演教學和教育角色,所以還需要具備不同情景下的口語表達能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只有在基礎能力夯實的基礎上,賦予語言以情感,并且能夠在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中隨意切換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幼兒。
【參考文獻】
[1]劉楠楠.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口語能力[J].語言藝術與體育教育,2015(8)
[2]梁 燕,余曉霞.幼兒教師口語[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