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重要的語言工具,是學生學習必備的科目,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更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必備科目,應在注重教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知識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8-011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110
語文知識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學生成長的必備知識。語文教學過程中知識掌握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qū)W會如何學習,能夠逐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實際操作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是一種合作式、啟發(fā)式、引導式的教學過程。我們的教學過程應更注重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培養(yǎng)和引導。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有充分的了解。這也有利于我們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課前預習應該作為我們教學的一個重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做不太好課前預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引導與教育。我們在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時,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設置簡單的導學案或者是小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開展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知識、掌握知識,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滿足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興趣。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加強監(jiān)督與引導,時時關注學生的預習效果,關注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適時地滲透學習方法,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課前預習不僅僅是讀一下課文那么簡單。閱讀只是預習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閱讀,我們也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首先,我們要讓學生帶有目的地去閱讀。在閱讀前要給學生設定一些閱讀任務。例如,認識生字詞。認識的方式可以是查閱字典、聯(lián)系前后文、了解課文背景甚至是網(wǎng)絡搜索等。對于生字詞的解決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通讀一遍課文后再去解決這些問題。切忌第一遍就一邊讀一邊去查生字詞。這樣的方式會妨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想。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分析、思考、想象文章中所描繪的事件、人物等信息,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能力。最后,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記錄。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就是一個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因此對文章的摘抄記錄很有必要,我們要引導學生把一些字詞摘抄出來,甚至可以是記錄一些閱讀中的小問題。這樣,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就會更有針對性,更有學習興趣,更有學習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基礎階段。因此,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中較為提倡的,也是鍛煉、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較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首先,教師要控制好小組的組成情況,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能力,合理分配學習小組。其次,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前,我們一定要以任務驅(qū)動的形式,安排好學生合作學習的每一個步驟,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良好的思考路徑。最后,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做好監(jiān)督引導工作,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效率,并及時解答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新課改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對學情進行有效的評價。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習過程和結(jié)果,更要評價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積極進取的學習方式、方法。評價要有針對性,要客觀公正,最好是鼓勵性評價。多元化評價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比較全面的評價模式,具有客觀性、發(fā)展性。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及時、適度、多樣化評價,不僅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講授式教學,我們應更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當然,反過來能力的提高無疑也在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備教材的同時多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研究、設計、開展語文教學。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我們的教學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莊端紅.小學語文教育的人文關懷研究[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5(1).
[2]郝義.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
[3]馬東坡.學生個性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探討[J].中國教師,2015(S1).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秦燕(1967.9— ),女,漢族,重慶豐都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