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梟
【摘? 要】stem教學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國,其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工程素養(yǎng)和數(shù)學素養(yǎng),stem教學理念的提出核心是一種跨學科式問題探究方式,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合理應用stem教學理念,能夠全面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使幼兒的發(fā)展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stem教育理念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與中小學教育存在明顯的差異,學前教育不僅要注重幼兒的體驗,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還需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要通過適當?shù)囊龑ё尯⒆油ㄟ^實踐探索掌握科學的奧秘,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自主性。
【關鍵詞】幼兒園;STEM教育;實踐思考
stem教學理念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幼兒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素養(yǎng),該教育模式的設計以問題探索為主,將一些技術性問題科學化處理,進而全面提高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stem是在建構主義理論上逐漸衍生出來的。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強調學科之間的課程融合,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讓孩子運用全新的思維形式解決問題,stem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課堂教學,讓幼兒逐漸成為了教學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完成學習任務,分享主觀想法,此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一、stem課堂教學思考
1.教學方式的選擇
stem教育是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教學形式,注重現(xiàn)實生活與理論知識的結合,stem教育摒棄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堅持以幼兒為主體,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幼兒能夠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會采用問題探究和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設計教學項目,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不同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所以stem教育具有跨學科性、情景性、趣味性和合作探究性,能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結構化的知識理論,可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靈感。stem教學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提高幼兒的知識融合能力和跨學科知識合作能力,通過stem教學縮減知識理論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距離,教師會在課堂上以項目教學法作為主要教學方式,合理運用教學工具收集教學資源,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學習成果的平臺,實現(xiàn)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2.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項目設計是stem教育開展的主要載體,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stem的教學理念,應用項目教學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需要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制定出合理的教學項目,實現(xiàn)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明確學習的主要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能夠判斷知識體系的優(yōu)劣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項目選擇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關注項目內容的可解構性,以有效減輕幼兒的學習負擔,構建一個全新的知識理論體系。
二、幼兒園stem教育的實踐
1.學科資源融合
首先,需要明確stem教學課程是一項多學科類的教學課程,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融入不同學科的內容,從材料的準備階段到教學方案的設計階段,都需要保證多種學科知識的完美融合,幼兒階段的教學要保證課堂知識的層次化設計,需要了解幼兒階段的個性化發(fā)展特點,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設計相應的教學項目,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讓幼兒之間進行知識分享,解決教學問題。在教學進度上需要注重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驅動式教學,通過適當?shù)慕虒W引導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熱情,同時,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問題還要吸引幼兒的目光,運用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stem教育的開展需要文理科教育人員共同組成,具有多樣化的發(fā)展特點,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人力資源的作用,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小組效率的最大化,多種學科共同融合,小組成員傾盡全力。教師在布置綜合性教學任務時,需要按照分組的形式進行任務呈現(xiàn),讓所有參與人員都能明確小組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課堂設計還需要充分考慮小組成員的分配情況,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理的學習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小組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課堂教學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例如,我們在幼兒園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向幼兒傳達靜電知識,邀請幼兒共同參與氣球摩擦靜電小游戲,將整個游戲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氣球之間摩擦靜電能讓氣球吸附到黑板上,然后再利用PVC管吸走黑板上的氣球,合理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創(chuàng)造靜電,保證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創(chuàng)新孩子的思維框架,通過課堂上的游戲互動能使幼兒明確科學化原理,并運用這一思維形式解決問題,可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stem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需要滿足該年齡段幼兒的思維認知,讓孩子通過自我實踐掌握科學的奧秘,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2.幼兒知識獲取的方式
想要在stem教學課堂中讓幼兒自主地獲取學習知識,就需要全面提高幼兒的知識記憶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問題探究法讓幼兒在實踐中掌握簡單的知識原理,一些理科知識的操作并不容易,但能讓幼兒體會到課程教育的魅力,知識學習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生活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幼兒對知識獲取方式的掌握,例如小組學習、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的應用。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學習全新的解題方式,stem教育強調幼兒運用跨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可以為幼兒制定開放式的教學任務,讓幼兒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導學案的創(chuàng)設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踐判斷幼兒的學習情況,探究幼兒的個體化發(fā)展差異,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開展前做好教學方案的設計,有效預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項目教學法是源于現(xiàn)實生活非結構化教學形式,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具體學情來更新教學進度,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并以教學目標為主要線索,分別設計出四種不同類型的子目標,教學引導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當下實際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可以將教學流程分為自主學習、合作探討、設計交流、結果展示。在教學研討方案制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重點、難點問題,教學設計時先隱藏特殊的教學實例,然后通過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建給出特定的參考答案,讓幼兒模仿這一解答思路解決問題,降低學習難度。
結語
stem教育的開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課堂教學的魅力,不僅能全面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獲取能力,還能引發(fā)幼兒的教學思考。stem教育能為基礎教育體系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jù),能夠實現(xiàn)教師之間的緊密合作,可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資源,全面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學前教育中stem教育理念的應用,既包含傳統(tǒng)的幼兒科學教學內容,又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科教模式,結合現(xiàn)代化科技的發(fā)展,能夠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并作為教育開展的主要載體。
【參考文獻】
[1]陳曉娟.幼兒園STEM教育園本化路徑的思考與實踐[J].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19(02):17-19
[2]吳佳熙.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8(28):30